开微店有了品牌才能玩转“粉丝”

  我之前一直在说做品牌做微信千万不要在意那一点点的销售,那么我们做品牌是为了什么?换而言之,不是我们不做销售,也不是我们不要“粉丝”,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不要那种垃圾的销售也不要那种垃圾的“粉丝”。比如,如果一个高档的饭店进来一个建筑工人在那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那么有钱的人就未必会过去;如果一个小面馆有人开着宾利在里面吃饭,那么低收入的人也会望而却步。我并不是说大店或小店不好,也不是说高端或者大众人群不好,我所追求的是一个品牌和自己所属“粉丝”的一个契合。

  而这种品牌和“粉丝”的契合,用到微信营销上就可以说得很简单了,这叫作“粉丝经济”。

  我们来更深层次地解读一下何为“粉丝经济”,用一句最实在的话说就是:根据你自己的品牌特性把你的“粉丝”群体培育好,然后再通过这批被你“洗脑”的“粉丝”赚钱。

  虽然在做微信中我不建议以直接的销售作为定义微信是否成功的标杆,但是在当今无处不谈商业价值的大背景下,一切不以赚钱为目的的营销都是耍流氓。如果你对微信的“粉丝”赚钱还不是很理解的话,那我们来说说“超女粉”吧,我们看看超女怎么做的,他们在大的品牌下还有自己小的品牌,比如:“玉米”、“盒饭”等。通常就是几个“杀马特”的“粉丝团长”振臂一呼,“粉丝们”奔走相告,这就是“粉丝”群体聚集和行为催生出“粉丝经济”的雏形。

  聚美优品的成功就在于将一个网站转而形成了个人的印象,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一个网站除非是定位很小众,否则很难有自己的忠实“粉丝”,于是就出现了“为自己代言”的聚美优品CEO陈欧,通过这种明星式企业家的身份,团队自拍广告、参演网络电影、参加综艺节目,用这个来吸引“粉丝”,这是比很多霸王硬上弓的营销要省钱得多,在这一点上他绝对不是第一个,雷军、任志强、马云等企业家都是通过自我营销来经营“粉丝经济”的。

  所以我对于“粉丝经济”有这样一个结论——需要英雄式的人物。

  说到“粉丝经济”,我们还不得不把小米再拿出来说说事。2012年9月28日,小米公司通过微博向外界宣布,小米手机的销量已达到400万台。在此前9月20日的第三轮购买中,30万小米手机IS在4分12秒之内售罄,刷新了此前的记录,令业界瞠目结舌;小米2代工程机也已于9月22日限量发售,正式版于10月中下旬发布。相较于其他手机厂商的举步维艰,小米公司以近乎“卫星”的速度在发展。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小米手机成就了一个神话。先是在2012年夏天,以一场估值达40亿美元的融资,创下了当年全年中国企业的融资之最;接着,小米科技对外宣布,2012财年出货量为719万台,销售额(含税)达1 26亿元。一家成立不到三年,产品卖了只有一年多的创业公司竟然跻身百亿元俱乐部,这样的成绩在全球创业公司中绝无仅有。

  有太多人将小米的成功解读为饥饿营销的成果,指责小米现在用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来赚取未来几个月以后的实际利润。不过仅仅是这样再加上低价、高配还不能够让小米成为神话,比七百多万台手机销售成绩更为传奇的是,小米那五百多万的忠实“粉丝”。

  粉丝经济“是小米一直信奉的,截止到2014年4月,新浪微博上面“小米公司”的“粉丝”达到了268万,小米手机的“粉丝”达到了878万,这还是能够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微信“粉丝”更是数不过来。可以说小米手机创办伊始,雷军就描绘了一张前进的蓝图,他在通过互联网培养“粉丝”,通过手机配置和性价比来吸引用户,以简单的互联网模式做销售渠道,在商业模式上也并不是以手机盈利为目的,而是用积攒“粉丝”的方式,积累口碑建立品牌,然后再以手机为切入点一点点的扩大小米的衍生产品。

  所以说,雷军能够盯上的微信营销一定是有这样一个便利条件的,第一是受众比较多,第二是比较容易聚集“粉丝”。基于这两点前提,雷军会在微信上大展拳脚,续写他在微博上面的传奇。

  说到现在,你对于做品牌营销是不是已经很认可了?具体该怎么做,我还要给你一些建议。

  以前的商业模式是比较直接的,基于中国市场经济的落后,到了2000年后还是很多商家在以价格战来赢得“粉丝们”的需求,这一点像海尔、格兰仕这样的大家都无法免俗。但是随着互联网社会化,再靠着这种方式恐怕抵挡不了以千万计算的“粉丝”容量,低价也根本抵不住“粉丝们”在贴吧、微博、微信里的悠悠之口。

  说白了,你用低价吸引的绝对不是你的“粉丝”,“粉丝”是要对你有忠诚度的,一旦有人比你的价格更低,你的那些“粉丝”马上就会转头找另外一家。靠性价比是能够在初期做出来一些品牌的,但是对于性价比的认同并不等于对于品牌价值观的认同,比如我因为自身经济条件所限我只能买老人机,但是我对这种机器并没有忠诚度,一旦自身经济条件改善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我认同品牌价值观的产品。

  在这个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想做品牌必须要努力想办法不断触动和吸引消费人群的大脑,这一点小米做得就非常不错,他们借鉴了一些4S店车友俱乐部的模式,不断刺激和活化“粉丝们”对品牌的认知,特别是当某一产品面市的时候一定需要在传播或者营销方面制造事件和话题,这样才是通过品牌激活“粉丝”。

  如果没有品牌,盲目地进行推广,就好像是无根之木一样,一个只有阶段性策略的营销绝对算不上是营销,微信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如果没有规划的话,恐怕想收集一点忠实“粉丝”都是奢望。

  其实做微信是件很时尚、很潮流的方式,如果你的观念很老土闭塞的话,我真的觉得没必要再做下去,反倒会伤害你的品牌。而且千万不要因为你的企业风格就轻易地给微信定义风格,微信应该是你企业原本缺失的时尚、灵动的一种补充,是品牌应有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