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微店把公众号当成一切流量来源(图)

  在1500万微信公众号中,排名靠前的五百强公众号占据着10%~20%的每日流量(PV),而剩下的80%以上则被剩下的14 999 500个公众号瓜分。即便大部分企业公众号的普遍现状都不是很好,但是企业公众号运营者们依然在改变方法、提高技能、寻求突破。因为对大部分创业团队来说,微信公众号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有效而且成本低的流量来源。

  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公众号运营获得反馈是非常及时的,简单的编辑之后,只要发动团队将其分享到各自朋友圈,转发到各种微信群,得到一个较高的阅读量是比较容易的。与寻找融资、开发产品相比,这种在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是非常直接和强烈的。

  有些创业团队将公众号当成一切流量的来源,还为此投入大量成本,这种做法有可能得不偿失。首先,注册公众号是免费的,认证一次300元。其次,招一个文案创作者,月薪3000~5000元。这些成本是大部分创业团队都能承担得起的,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一曰创业团队将微信公众号当成一项日常工作运作起来,就需要招一个美工配合文案作图,为了吸引粉丝策划线上活动还需要一笔预算,推送互动小游戏也需要技术团队的配合。当边际效应逐渐递减,甚至开始打造一个微信矩阵时,创业团队就已经一步一步踏入了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成本黑洞,并且越陷越深。

  当然,这种微信公众号运营成本投入不断增加是一种行业大趋势。2016年以来,公众号运营者在运营上加大投入的意愿愈发强烈,有投资的运营者占比达到64%,与2015年相比,这一比例增长了20%以上,而且投资额度也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打开率=阅读数/粉丝数)始终维持在2%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号的转化率和推广效果难以保证,更谈不上是一切流量的来源。

  卡耐基说过:“世界上唯一能影响他人的方法,就是谈论他所要的,而且还要告诉他,如何才能得到他所要的。”在商业社会,不同的人有千万张不同的脸,但在欲望面前,所有的人都被最简单粗暴的影响力逻辑打败——你恰好满足了他根植于人性的欲望,企业公众号运营也是这样。

  罗辑思维激发了用户爱智求真的欲望,用户只要看罗振宇的节目,买他推荐的书,就能满足这种欲望;上一节开头提到的情感分析专家杨冰阳激发了一些女性嫁人的欲望,只要买她写的书,用她推荐的化妆品,就能满足这种欲望;“开始吧”公众号激发了常人不甘平庸的欲望,只要花钱支持他们的项目就能满足这种欲望。

  生意兴隆的面包店一定是大门敞开的,这样才可以让面包的香味源源不断地飘散出去,让路过的人闻到香味,勾出他们的馋虫,然后走进店里去买面包,而大门紧闭的面包店则是冷冷清清的。对企业公众号运营者来说,应当从企业本身的价值出发,去寻找可以呈现和传递的企业价值的最小单位,像是一股香味可以传播得很远,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得到潜在用户的认可。

  创业者只需要吸引那些原本就想吃面包的人,对于路过面包店而不进店消费的人无须过于关注。因为只有那些有钱买面包、喜欢吃面包的人才会在欲望的支配下花钱买你的面包。可惜大部分创业者都不满足于只吸引原本就想吃面包的人,而是希望把所有的人都骗来买面包吃。因此,很多企业公众号为了吸引流量而追逐热点,疫苗之殇、科比退役、papi酱、《欢乐颂》等各行各业的消息都不放过,看上去热热闹闹熙熙攘攘,但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

  这就好比一家面包店在外散播肉香、花香、脂粉香,被各种香味吸引而走进店铺的顾客看到的却是明码标价的面包,会马上扭头走开,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价值,反而增加了你的运营成本。

  插坐学院的创始人何川认为:“运营公众号的本质还是为对的人提供对的价值,有些不是对的人,也许会因为某次偶然的机会关注,但长久来看,对彼此都没有太大的价值。”这明确了公众号运营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