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包子店成功的案例

开包子店成功的案例成都怡和大包包子店的前身是一家小餐馆。2005年由于掌厨大师傅的离开,餐馆的生意一落千丈,几乎快要入不敷出。那时,餐馆老板杨跃站在春熙路的十字

开包子店成功的案例

成都怡和大包包子店的前身是一家小餐馆。2005年由于掌厨大师傅的离开,餐馆的生意一落千丈,几乎快要入不敷出。那时,餐馆老板杨跃站在春熙路的十字路口,看着汽车呼啸而过,有种莫大的失落感。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杨跃发现,虽然到餐馆用餐的顾客越来越少,但餐馆每天摆在门口售卖的包子的销量却几乎没有减少。杨跃灵机一动,在请教了店里的包子师傅和做了一系列市场调查后,他决定把餐馆改成包子专卖店,并取名“怡和大包”。

杨跃虽然请了专业的包子师傅,却仍然不放心,他认为技术是包子店经营的命脉,一定要自己掌握才有备无患,因此开业前三个月,杨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每天骑着摩托车到菜市场拉肉和面粉,跟着师傅和面做馅,很快便掌握了做包子的诀窍,“我们的馅是用的上等的猪肉、牛肉和各种蔬菜、海鲜,质量绝对有保障……”

怡和大包的营业额从最初的每天300元,到半年后的每天4000元净赚1500元以上,是一个从产品质量、价格定位、服务质量到创新研发的改革过程,并且具有合理、科学的规划和统筹。杨跃抓准了当地人的消费水准和口味习惯,起初是以每个包子0.5元进行销售,当生意越来越好,杨跃则提价为0.6 元/个,用买五送一的优惠政策来提高顾客的单次购买量;与此同时,他每半年还要研发两种新产品,并配备相应的促销方式。

虽然有顾客建议杨跃早上兼卖馒头、鸡蛋等,但怡和大包始终只出售包子。杨跃认为,多元化经营短期看来是种增收方式,而长远看来则有着巨大的内耗风险。的确,每天卖七八千个包子的怡和大包,实在很难腾出精力上马包子以外的产品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