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广州市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根据国家、省、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尤其是教育发展规划文件的有关精神,特制定《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以进一步推动我市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一、“十五”简要回顾

  (一)主要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广州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也是广州市教育科研空前活跃和加快发展的五年。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及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强规划,理顺体制,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研究,壮大了科研队伍,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广州市中学生心理教育研究”、“‘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研究”、“小学生探究型课程的实践与思考”等,有效地推进了市教育科研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1、规划先行,坚持教育科学规划引领全局。教育科学研究规划是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蓝图,是科研发展的方向和指针。“十五”初期,在广泛征集市教育系统有关部门及广州地区教育科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与课题指南》,为全市“十五”期间教育科研发展构筑了基本框架,基本描绘出了“十五”期间教育科学发展的远景。

  2、主攻方向明确,研究重点突出。“十五”期间,我市共立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等13项重大课题。重大课题是集中优势力量,瞄准教育政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专题研究。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等重要领域,都有重大课题开展研究。经过扎实、深入的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广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儿童早期教养与发展的行动研究”等课题成果已通过鉴定;“信息技术与学


科课程整合研究”等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已经为我市教育政策调整提供了政策咨询。

  3、调整课题类别,保证了科研经费投入。我市“十五”规划课题针对不同的研究需求,调整了课题类别。调整后的课题包括“重大课题”、“面上课题”和“专项课题”三大类别。重大课题是政策咨询类及教育发展关键问题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服务。面上课题和专项课题是教育教学中遇到各种问题的研究,为具体的教育教学服务。经费投入是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保障。“十五”期间,广州市共投入教育科研经费477万元。在加大市教育科研投入的同时,市、区、校建立了教育科研共同投入机制。对于市立项的科研课题,要求各区、县级市和学校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保证高质量完成科研课题。

  4、加强课题日常管理,推进了科研管理制度化与规范化发展。教育科研制度、办法不断完善,学科专家匿名评审制度、立项课题合同管理制度、阶段检查与资助相结合制度、年度统计制度、科研共同投入制度等5项制度,及《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科研课题检查验收实施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科研成果鉴定办法(试行)》及《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等6个管理办法,涵盖了课题申报、立项、资助、检查、验收和成果鉴定、奖励、推广各个环节,实现了科研全程管理,推进科研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明显提高了全市教育科研的组织程度与整体水平。

  5、强化课题引领,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发展。“十五”期间,全市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8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69项,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56项。这些课题分布于12个区、县级市,18个直属学校和直属单位,参与的学校和单位近200个。在这些课题的引领下,我市中小学教


师作为重要的群众性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十五”期间,我市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有超过80%是由中小学教师主持开展研究的,在2005年评出的市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中,来自中小学的成果有38项,占获奖总量的70.4%。

  6、理顺了教育科研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十五”以前,我市大部分区、县级市教育局没有明确分管科研的领导和部门,部分学校科研工作处于自发状态。在启动“十五”规划的同时,我市要求各区、县级市及直属单位明确分管教育科研的部门和职能,理顺了市科研管理体制。经过5年的调整和建设,全市已建立起以市直属教育科研、教研机构为支撑,依托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指导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体系,形成了条理分明的教育科研管理网络。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区、县级市及直属单位教育科研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全市教育科研人员业务素质获得较大提高,为市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了教育科研信息网络化建设。“十五”期间,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一直把信息工作作为科研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不断提高对社科规划项目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规划办网站充分利用网络空间,通过不断改版和信息的发布与更新,宣传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观点、学术研究动态,为广大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了信息查询服务,受到广泛赞扬。

  “十五”规划在不同学科领域及层面上繁荣了市教育科研,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也有所突破,开创了全市教育科研新局面,使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发展和教师素质提高,解决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因素。

  (二)存在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缺乏层次分明、运转灵活的科研


管理体制及其统筹协调机制;教育科研实力整体不够强,研究力量比较分散;高层次教育科研课题的数量不多;高水平、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不足;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推广与运用的力度还不强等。

  二、“十一五”面临的发展形势与要求

  (一)全国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将不断加快,改革将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加突显了教育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教育不仅仅是扩大生产资源的手段,更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这就要求教育为全社会提供更多优质资源。为此,教育体制和机制要不断创新,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速度要进一步调整,这些都为教育科研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市广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人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的框架下重新思考教育的作用,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紧扣我市教育改革发展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更新教育科研的基本范式和组织方式,完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创新。

  (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广州在《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提出,我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即推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等。要完成这些任务,教育是根本,人才是关键。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也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


。这给我市教育科研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教育科研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广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今后五年,是全市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五年,是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黄金期和关键期。未来五年,我市将加快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优化配置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育e时代工程”,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全市将加大力度,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到2010年,全市将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发展的实力、活力,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需求。

  在广州教育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教育宏观决策咨询、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都对教育科研提出更迫切的要求。教育科研要为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支持和人才保证,并将体现出“两个重点,五个趋势”。

  “两个重点”一是指要重点推进教育决策研究。运用已有的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研究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文章,多出有价值的宏观研究成果,有效地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服务。二是指重点推进校本研究。教育的根本着力点,是基层管理单位,是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这是教育科研的根基所在、重心所在。新时期的教育科研要有效地解决好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促使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上层次、上水平。

  “五个趋势”一是指随着全市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将继续突显;二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育科研的发展局


面将更加繁荣;三是随着教育体制、结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改革的深入,教育科研的课题和成果将更为多样化、综合化;四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教育科研的学术交流将更为及时、便捷;五是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的相互沟通和融合,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教育科研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办学提升的重要途径。

  为此,全市教育科研工作者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主动探索和深入研究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关注教育领域的人文理想、实践智慧,关注教育事业的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关注教育发展的文化内涵和综合实力,关注教师的素质提升和学校的内涵建设。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既要充分肯定“十五”期间全市教育科研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认真吸取“十五”期间教育科研的成功经验,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全市今后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着眼于科研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着眼于今后五年更好地服务于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增强和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与教育强市相匹配、相适应的教育科研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宗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方针,鼓励自由的学术讨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风气,突出应用性研究、对策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建设“教育强市”和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基本原则

  1.适度超前,贴近实际。

  关注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把握学科研究前沿,紧贴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研究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增强研究


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2.突出重点,鼓励创新。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鼓励研究的原创性、集合性和兼容性,支持教育科研在理念、方法、技术等层面的全面创新。

  3.提升品质,形成特色。

  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科研能力和素养,始终关注广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有份量、有影响、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4.强化规范,营造氛围。

  发扬学术民主,创设良好氛围,建设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调动和激发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注重引导,讲求实效

  理论研究要重视和关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不断提高认识实践、解释实践和预测实践的能力,成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三)主要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要使我市教育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基本形成与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水平和实力,在为广州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显著进展。

  1.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面向教育教学,回答现实问题,为教育专家、一线教师与行政部门架设起讨论、交流的桥梁,努力构建符合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教育科研新格局。

  2.紧紧围绕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500项左右课题研究,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推出50项左右有特点、有影响和有份量的科研成果,努力形成广州教育科研的风格和学派。

  3.实施“双百千工程”,加强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学术团队的培养,争取5年内在全市培养100左右学术带头人, 100支左右创新型学术团队,1000名左右教育科研骨干教师。

  4.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导,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全市教育科研的组织程度,发挥整体效应,推进不同区域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形成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教育科研的特点和特色。

  5.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的学科建设、网络建设和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已经形成的学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构造数量与质量、结构与效益、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的教育科研新平台。

  6.全面提升教育科研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率,为全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思想、智力和队伍支撑。

  四、重点研究方向和领域

  根据“十一五”期间广州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设想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提出广州市教育科研“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

  (一)广州教育信息化理论升华及应用推广研究

  “十五”期间,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加快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软件、硬件建设,并逐步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应用。在广州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同时,要加强理论研究,尤其是应用理论研究。只有总结、提炼、升华,形成来自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教育信息化理论,才能保持广州教育信息化在全国领先的地位和优势。同时,在新的城市信息化发展宏观背景和“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要研究如何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扩大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领域,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减轻教师负担,减轻学生负担;要总结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要研究如何建设具有广州特点和优势、体现各区和学校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庞大、高度共享的全市综合应用系统,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

  (二)巩固和提升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水平研究

  中央“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广州市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要研究如何加强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的能力,如何对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农村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研究如何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研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方案,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以及如何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等。

  (三)广州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研究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逐步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要以流入地解决为主,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达到一定条件的,要在各方面都与流入地户籍儿童一视同仁。然而,随着广州经济快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长,流动人口子女的适龄儿童数量是一个难以控制的义务教育增长源。为此,要长期研究,科学地预测和跟踪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来穗农民的子女人数变化及学位需求,要研究探索增加学位带来的学校用地、建校费用及教师队伍、生均投入等问题,研究解决不同地区承担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负担问题。

  (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一代,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创新型国家的形成和建设,是最大的国家利益和民族长远利益。要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进行改革与探索,在观念与认识、制度与环境、条件与师资、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考试评价与升学制度、监控与督导等方面深化研究。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在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社区,尤其要重点研究和探索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如何营造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环境和条件等。

  (五)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德育效能研究

  德育是教育的首要工作与核心工作,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在经济、社会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社会与文化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功利化的现实背景下,在大众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日


益发达的今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一个既严肃、严峻而又沉重的话题。要德育的新理念、新途径与新方式,德育的本质、规律和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以解决德育研究本身缺少理论深度和指导功能的问题;要研究德育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形成新认识、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学生生活方式与多元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关系;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市学生生活方式面临的挑战、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突破,以提高我市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六)广州地区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研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与教学研究在“十五”后期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基层学校参与广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满着研究的活力与张力。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广州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十一五”期间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仍将处于活跃与繁荣期。要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从宏观上探讨课程理论基础,中观上探讨课程体系,微观上探讨具体实施策略与影响,加快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要关注课程结构调整对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的影响,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构建对达成课程目标、形成质量的影响,关注教学评价改革对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影响。要开展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加强课程三级管理研究,实施课程评价研究。

  (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与方式研究

  在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日益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注的重大工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方向和领域也逐步扩展和深化。要构建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全员培训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新型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校本培


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研究;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发展研究;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机制研究,提升教师素养、教师智慧、教师能力研究;教师人格、教师良心、教师道德专题研究;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研究等。

  (八)经济、社会、教育转型期中小学校发展研究

  “十五”后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从学校管理研究中逐步形成并突显“学校发展研究”这一重要研究方向与领域。经济、社会、教育转型期的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面对政府和行政的计划控制,而且要独立地面对社会和市场,社会、市场(学生家长、大众媒体、企业集团等)成为新的影响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研究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发展,形成学校的影响力、竞争力;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与政府、市场、社区的关系,形成现代学校制度以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如何基于学校,推进“校本管理”、“校本规划”、“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校本评价”、“校本资源开发”的实践;如何形成学校服务的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树立学校形象、形成学校特色。

  (九)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当前,中央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来加以重视。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 “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要是广州职业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强烈需求,要重点研究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问题;研究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问题;研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