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达能的合作

“除了钱,什么都没有”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总经理宗庆后在往年的3月很是有目共睹:10年前率先为中国饮料业引进本国战略协作者的他,却向全国两会提交了一份“加快立法限制外资并购”的议案。

     宗氏所以提此议案,想必是源于其对与外资协作的深有体味。他总结娃哈哈与达能10年协作的话十分直白: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不时牢牢掌控着娃哈哈控制权的宗庆后,尚且如此满怀感受,人们不由要问,那些对自己的企业曾经丧失控制权的“中方”,内心能否更得是五味杂陈呢?

    相似宗庆后这样的企业家,早已在慨叹:现在“以市场换技术”的美妙愿望,不过是一种不实在践的梦想,“除了钱,自己什么也没失掉”;可有的人却大不以为然,他们似乎 “除了钱,什么也不想”,至今依然陶醉在“被外资整合有利于自身更好开展”的春秋大梦里拒绝醒来,并以此论掩耳盗铃。

    于是,我们看到,“两会”内外,究竟要不要立法限制外资并购与反垄断,依然争论不休;于是,我们发现,许多行业、许多范围,外资并购中国资产的买卖正不时提速。

    好好的,干嘛非要卖给外资?

    目前正处于审批进程中的美国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并购中国徐州工程机械集团(简称“徐工”)案,相对称得上本国资本并购中国资产史上最经典的案例。

     这不单是由于在其审批进程中因引发了民众大讨论而具有了标杆性意义,更是由于,徐工无论是资产总额、年销售额,还是汽车起重机等主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多年以来,在中国机械工业中不时首屈一指。2006年,徐工集团以200亿元的营业支知名列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第一;2007年,该企业的方案目的为:营业支出248.3亿元,同比增长22.5%;产品销售支出205.2亿元,同比增长17%。到2010年末,企业将继续坚持国际行业的抢先位置,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著名品牌,完成营业支出500亿元、销售支出30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进入国际工程机械企


业前10名。

    “好好的,干吗非要卖给外资?”人们心头发生这样的疑问,是一种近乎天分的反响。

    可耐人寻味的是,并购者凯雷集团方面,虽然心境急切,但还远不如被并购者徐工方面表现得更急切。徐工董事长王民甚至还如此这般质问媒体与有关专家:“假设不与凯雷协作,第一,银行的欠款如何还?第二,2万多职工怎样办,谁来帮我安排?”

    也许在王民看来,支持徐工被凯雷并购的人,俨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甚或是“空谈误国”了。

    与中国企业家迫切希望“外嫁”相对应的是,多年来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俨然锲而不舍地秉持了这样的主导思想:只要卖给外资,才算改制,才称得上改制彻底,才有希望,才有出路(估量应是“钱图”)。

    这样一来,关于“好好的,干吗非要卖给外资”一问,也许就找到了一种最合了解释。

     记者以此向青岛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隋映辉教授求证。隋映辉说:“必需供认,临时以来,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极端错误、极端可怕的思潮,而且它曾经在很大水平上影响了国企改制和招商引资的全体思绪与行为方式,竟将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当成(企业改制)最主要甚至是独一的途径。”

    隋映辉剖析说,其中一个重要缘由或许就在于,“开展是硬道理”被某些人片面地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将吸引外资作为中央政府的主要政绩,至于能否有利于技术创新、产业晋级和失业需求,也就看不到、顾不上了。”另外,这或许也与国人临时以来严重缺乏民族自决计不有关系--有的人总以为中国缺技术、缺资金、缺先进的运营管理阅历,什么事情也不如人家本国做得好,似乎不投向外资怀抱就什么也干不了、自己就没法活了。

    隋以为,对这些思想和观念,确实是到了需求反省的时分了。

    控制权旁落也不打紧?

    “一些跨国公司的目的是必需控股、必需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预期年收益率必需高于15%,这三条目前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活动的基本要求。假设听凭开展,将十分风险。”国度统计局


原局长李德水在2006年3月4日召开的政协经济联席会上语惊四座。

    可跟这种“风险论”大唱反调者,在时下的中国依然为数甚众。“外资控股行业龙头企业从而控制整个产业只是暂时的”,“政府不能试图去控制、更不能压服,否则,就是开历史倒车,政企分开也将变得名存实亡。”支持的同时,竟连“危害”都给指明了。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隋映辉对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并购以及中国外乡品牌的存续,清楚有着比常人更多的忧虑。他对记者说,中国一些企业与外资重组时,经常是空有美妙愿望,却不能站在全球化的战略高度看效果,缺乏久远的战略规划和有效的谈判线路设计。

     隋映辉以为,由于担忧优质子公司被总公司其他劣质企业拖垮,有些企业对重组往往表现得尤其迫切,迫切到狼吞虎咽的水平,而这无疑正中外资下怀。结果是优质资产被跨国公司并购,债务、劣质资产、冗员、历史包袱等却留给了中方的母公司。而在将优质资产与跨国公司合资时,生怕外资不乐意而跑掉,就随便坚持对合资公司的控股权,以为控股权并不重要、即使旁落也不要紧,以为让人家控股能够还有利于合资公司的运营管理。殊不知,这直接招致中方母公司未来的生活开展之路越来越困难,未来企业的技术路途与技术研发都得听命于跨国公司的布置。现在想象的“以市场换技术”,结果成了——市场倒是让出去了,人家的技术却未能换来,而且不只如此,还失掉了自身原有的中心技术,连同品牌也被吞噬掉了,更有甚者,有的不只没赚到钱,反倒亏了不少。

    “既然控股了,外资为什么还不情愿把曾经属于自己的品牌做大呢?做大了,他们赚得利润不是大头吗?把公司做坏了,他们不是跟着赔钱吗?”对记者的这一疑问,隋映辉答道:“这恐怕就得看外资终究是出于怎样的战略思索了。”

    外资并购的官方表情

     国务院研讨开展中心微观部曾宣布报告指出,以后外资在国际各产业三资企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已具有相对优势,外资趋于强势而内资趋于弱势的局面


正在国际构成,在中国曾经开放的产业中,前5名的企业简直都由外资公司控制着,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少数资产控制权。“这曾经危及中国经济平安,亟需规范。”

    就在前不久,国度发改委微观经济研讨院的官员泄漏,一个旨在规范特定行业外资并购行为的条例将于4月底讨论终了,随后会上报国务院办公厅争取尽快发布。这或许意味着,外资并购在中国将有制度加以约束。

    记者了解到,该条例初稿从国度经济平安方面,界定了一批将遭到重点维护的行业和企业,明白提出,造船、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齿轮、石化通用设备制造等范围的重点企业不允许外资控股,对这些范围内的合资与并购,国度将停止重点审查。

     不过,记者也留意到,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对规范外资并购提出了不赞同见和担忧。一位商务部官员就曾明白表示,从《反垄断法》到规范外资并购,都能够在一定水平上“损害中国对外开放的笼统”。许多中央官员出于自身政绩思索更是大加抵触,以为,这将为招商引资、拉动中央经济增长平添阻碍。

     对此,隋映辉反驳说,革新开放的笼统,是树立在国度利益不受损失这一前提下的。“本国不也对严重的并购案例停止审查吗?中海油希望并购在美国仅排名第9的尤尼科公司,就由于所谓要挟到美国国度经济平安而宣告失败,试问,中国为什么就不可以审查?”他通知记者,西方国度对重要行业的跨国并购不时实行严厉的控制,包括制定法律和审查顺序,实行积极的行政和法律干预,美国更是全球第一家对外资并购停止控制的国度。

    “确保国度经济平安、国防平安和产业平安,防止垄断,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必需实行的责任,这与革新开放的笼统毫不相关。至于阻碍中央经济开展,则更是荒谬——有谁允许,中央上可以为了单纯的经济数字增长,就可以不顾国度产业平安、不顾国计民生?”隋映辉说。

    记者还留意到,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人大旧事发布会上曾这样表态:“我们以为,外商经过并购方式完成投资,既是一个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好的方式。只需我们可以规范这种投资行为,我置信这是很有开展前景的。”

    而就往年的两会上,政府任务报告亦有这样的明晰表述:要增强对外资并购的引导和规范。这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在一些关系到国度经济平安、国计民生的关键性行业,国度将针对外资并购停止严厉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