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科技创业在路上

近日,北京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召开,为鼓励和支持首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北京市研究出台了七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工商部门设立绿色通道、小额担

近日,北京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召开,为鼓励和支持首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北京市研究出台了七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工商部门设立绿色通道、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培训等。
  主体上包括以下内容:对于创办公司制企业的,投资人可以专利、非专利、股权等非货币资产出资;对于开办文化经纪、动漫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科技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可以注册在区县政府确定的集中办公区,也可以利用住宅为住所(经营场所)进行登记注册,其中在居民住宅楼内设立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设立绿色通道,为申请办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提供便捷的服务;凡开办个体工商户或企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经营项目属于微利的,享受贷款贴息;对于办理了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参加一次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培训单位可享受相应的补贴;共青团组织要通过创业青年夜校、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园等措施,推进首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等等。
  近日,笔者走访了北京地区的相关理工科院校诸如北工大、北航、北化大等高校。
  据北京工业大学校团委星火基金负责人张帆介绍说,学校一直以来就有对学生的扶持基金。但是这只是支持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但是和实际创业还是有差别的,一次性给付的资助3000—5000元,后续的资助可能最多也只是10000。有些学生的技术项目根本不可能被其扶起。据说该校学生曾研发出了管道清理机器人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二等奖,毕业后也便就业了,没有进行深一步的研发走上市场。总的来说,该校能够主动去创业的学生还是少数,远远没有形成良好创业的氛围。
  同时,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主任张晓凌也在接受相关媒体时表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很多外企裁员比例都在20%以上,国企员工也是人心惶惶,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明显降低。到目前为止,我校毕业生签约率不足40%,跟往年的百分之六七十相比有较大差距。”
  “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独自创业的并不多,就读期间跟着导师做项目,毕业后继续与导师合作成立公司的倒是不乏其人。还有的与老师、企业合作,获得相关专利后,又卖掉专利,进行技术入股,参与到创业队伍中。”张晓凌也十分赞同技术创业。她举例说,该校以沈光地教授为代表的光电子技术研究团队,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高效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相关技术及产业化的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该团队依托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光电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基础,由北京金沙江创业投资公司出资,通过产学研合作联合成立了北京太时芯光科技有限公司,期间,就有几位学生先后参与到这个新公司的创业事业中。
  据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学生创业与就业方面的罗伟处长介绍,近年来北化工的就业率是很高的,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该说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在学生科技创业领域,学校有专门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资金,近十万元。但是整体上说,学生的科技创业的确还只是个案,没有形成应有的氛围。该校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也是逐年在增加,但还没有完善,问题还是很多的。从经验来看,本科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创业要实事求是,不要强求。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应该说,特别是本科生在专业领域上的深度是需要后续深造的。但形成之后,便会成为创业的优势。一般可以跟一些具有项目和经验的研究生、导师一起创业,或先就业再创业。
  “我们大学科技园设立了种子基金,每年都会对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李军介绍,一般大学生创业公司都较小,为了鼓励和帮助他们创业,创业园除了免除部分房租外,还特别筛选一些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仅 2008年就向两个项目投入了共100万元的扶持资金,两个项目均出自该校研究生创立的公司。
  “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难题还需要高校、政府等各种配套政策和基金的落实。”张晓凌指出,一方面,多数学生愿意单独创业,但缺乏基础,能力不足;而另一方面,国家重大项目又急需一些学生人才形成新生力量,事实上很多高校教师申请的重大专项中,有不少技术攻关都由学生来负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