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思维方法:象征类比

     关于这种思维方式有两种解释:一个是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象征的方式可以起大作用。如包公打龙袍那场戏,“打龙袍”便是出于一种象征思维。皇子是君,包公是臣,包公打龙子是违反君臣伦常的,不忠。但包公是官,皇子是犯罪者,“王子犯罪与庶民同罪”,又是应该打的,不打则不义。在忠义不可两全的为难境地,采用“打龙袍”这样一种象征办法,可以说是包公的最佳选择了。

    另一个解释,一些专家认为,“象征类比”也叫“词题类比”。即用能抽象出的反映问题的词或简单的词组来类比问题,先探索如何达到这些词题的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再回到原问题上。比如说,要发明一种开罐头的新方法,就可以选一个“开”字,先不接触实践,只从“开”的概念出发,看“开”有什么方法,如打开、撬开、剥开、撕开、拧开、揭开、刨开、拉开、旋开、溜开等等,然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开法对开罐头有什么启发和作用。

    概念是表达思维的符号,在词题上进行拓展也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美国科学史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结构》一书中,援引了理论概念怎样影响科学观察结果的许多例子。在接受哥白尼体系的头五十年里,虽然观察的方法依旧,但是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天体,因为“新的理论概念使得有可能发现以前那些观察者所一窍不通的东西。”A· H ·鲁克也认为:“看来,在找出其他观察者们没有发觉的新的东西以前,需要形成一个相应的概念。概念的形成常常借助于词,也可以运用其它信息符号。”

比如,人类学家的观测就证实了这种观点。人类学家发现北美洲印第安人霍批部族在语言中就有“绿色”这个词,但没有“天蓝色”这个词,他们不能够把绿色和天蓝色区分开来。但是,他们当中掌握了英语的人就能很快地区分这两种颜色。

理论概念对于人类来说,除了作为传递信息的符号外,还可以压缩思维操作过程,缩短人们的思维链。所谓“思维链”,就是人们的思维往往有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这个过程


就叫思维链。比如,早年人们发现树林里的空气很新鲜。为什么会新鲜?于是人们通过实验发现当阳光照在树叶上时,树叶在阳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自从有了“光合作用”这个概念,人们便可以从具体的阳光、树野、氧气、二氧化碳等思维过程中跨越过来。用概念来缩短思维过程的例子在数学中最显而易见。如:“3*3*3*3*3*3*3*3*3=3 9  ”这个“3 9 ”的概念便把思维链从九个环节压缩到一个环节。

当然,在其他学科也可以举出无数的例子。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美的艺术对欣赏者的刺激与欣赏者的文化结构对魅力形成的效应是双向作用的。”这么一长串说明文字,通过符号表达,就大大缩短了。符号为“S-(A)/T-R”.

清晰简明的符号标记,不只是便利学生掌握材料,而且能简便的记下已经知道的事实,对深入研究的理论的简洁叙述方式是进一步前进的必要的前提,是科学进步的一个重要阶段。引进新的优美的符号方式,精确的阐明已知的某种方法,这个工作也带有创造的特点,需要独树一帜的思维。

前面讨论的似乎可另外列一个题目,叫做“缩短思维链训练”。虽然说的离题了些,但要搞清楚词题类比,不搞清楚词题类比概念对人类思维飞跃的重要作用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