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服务模式的创新

关键在于服务模式的创新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胡新欣认为,原直线型的政府服务,需要整合全社会的智力资源,利用立体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 本刊记者 赵敏
“中小企业是一帮没爹没娘的孩子,”这个描述听着有点惨。但从其生存状态看,也似乎有那么些道理。有关资料显示,这“一帮”中小企业在中国有1000多万家,但其平均年龄仅为2.9年!说中小企业没爹没娘,有历史和市场的原因在里面。计划经济那会儿,政府是管着的,后来市场经济了,政府退出管理,把中小企业推向了滚滚红尘的市场大潮中。至于这帮孩子会不会游泳,游泳的水平怎么样,小命能否保得住,则全部交由市场这个老天爷说了算。但中小企业就像“野孩子”,一路摸爬滚打,也真闯荡出一些规模不小、管理不错、产值不低、利润不薄、缴税不少的好企业。
无可否认,中小企业因为其年轻,更具有抗摔打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将成为最有活力、最有未来的一个群体。这样的群体,谁都无法忽视。
其中,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已经过了生存阶段,为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如何突破自身的管理瓶颈,实现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已经成为最大需求和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呢?为此我们走访了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兼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新欣。 这位一肩挑着中国企业另一肩挑着中国管理咨询界的协会领导坦言: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服务模式需要创新。
《新智囊》:作为中国企业联合会以及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的领导,您可谓是既关注需求方——企业的事,也关注服务方——管理顾问和智力服务机构的事,那在您看来中小企业的状态以及中小 企业管理 水平是怎样的?为企业提供管理服务的相关环境如何?
胡新欣: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首先表现在其生存状况和管理水平,然后是咨询界的状态以及政府的“服务水平”。
中小企业是真正的草根经济,呈现的状态是没
爹没娘、自生自灭。由于没有更好的自身条件和生存环境,所以其首要的目标就是生存和利润,但事实证明要可持续发展势必会遭遇管理瓶颈。
咨询公司等智力服务机构,虽然认识到中小企业的广阔空间和巨大市场,也试图在战略上,以及组织结构上做了相关调整,但苦于没有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事实上目前也没有能够切入到企业的真正需求中去。
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既不能像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去直接管理一个企业,也不能像现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所出现“不作为”的倾向。中国的中小企业到底要如何发展,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呢?
我们做过一些研究,通常国外中小 企业管理 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是靠三方互动共同实现的:
一是政府的倾斜及扶持政策;
二是咨询机构等专业智力服务的支持;
三是企业本身的创造及实践。
企业本身在实践中创造出很多新的东西,管理学院、商学院的专家们可以帮助其总结出相关理论,然后由咨询机构把理论细化成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光有实践,没有理论不行;光有理论,没有方法,就不能实践,也就无法形成普遍的企业指导。加上政府的扶持政策,三方互动,其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工具和方法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与路径。
对于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以及管理提升的问题,国家已有立法,政府也在政策上表达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注,也曾经下发红头文件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政府的系统,未必能把相关文件和相关支持用适当的方式落实到中小企业手里。结果是,政策能影响到哪个层面说不清楚,企业遇到什么具体的管理问题,有什么具体的管理需求也说不清楚。
《新智囊》:综合您以上的描述, 企业管理 提升的相关机构都在做为中小 企业管理 服务的相关工作,但事实上却收效不大。那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是否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路径让各方都可以劳而有获呢?
胡新欣:我认为问题出在为中小企业的服务模式上。做 企业管理 工作,在新时期、新形式下需要具有新的概念和新的思维。也就是我们要创新服
务模式。
我们有必要大胆设想:中小企业的管理提升,需要一个全新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模式。而且这个创新的要点是——必须借助社会的智力资源。
目前,我们的智力资源包括:掌握管理专业知识的广大咨询机构、拥有大量管理专家队伍的商学院、对管理感兴趣的媒体、可以面对面沟通并讲授管理知识和方法的 培训机构 等,这些智力资源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共同组成对中小企业提供智力服务的立体网络。
如果像以前直线型的操作,政府发个红头文件或搞些管理认证就试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或者为个别企业拨点有限的资金,其结果就如一个小石头仍到水里不会有太大反应。但如果启动智力资源网络,政府用很少的一部分资金投到中介机构(比如行业协会、为提高 企业管理 水平而设立的社会团体、管理咨询机构等),利用社会的力量,撬动杠杆,效果就会大为不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台湾 企业管理 升级活动正式拉开。台湾的经济部门策动4个管理咨询行业的组织,管理咨询协会、管理顾问协会、全球华人生产力中心等,设计 课程 ,然后对全台湾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普遍性的轮训。台湾的经济部门干什么呢?看企业对谁的 课程 最感兴趣,如果 课程 受欢迎,政府将给予其更多的资助。政府拿钱不是直接给企业,而是给咨询机构,给相关的智力行业。目的就是让这些智力行业的相关机构,想办法给 企业管理 提升提供更有价值的智力服务。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中小企业的咨询,企业咨询费的50%由政府补贴。这种补贴是可控的,要求必须达到什么目的,最后还要监督检查。日本政府的角色是:出标准(中小企业现代化的标准);征召 课程 ;组织检查,监督。
政府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楚、社会的角色定位也非常清楚。
亚洲地区的这些实践都将对我们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有相当好的借鉴作用。
《新智囊》:那么您认为提升中国中小 企业管理 水平的服务模式是什么呢?
胡新欣:在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对中小 企业管理 水平提升的推动,一定是“
政府倡导+配套服务实施方案”。我们可以把这个实施方案叫做“中小 企业管理 升级工程”。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做全国中小企业的健康调查和诊断。现在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到底如何很难说清楚,公司的治理结构、家族企业如何提升管理水平等等,都没有一套准确的说法,非常缺乏一线的信息。
此次中国企业联合会和智囊传媒共同策划并推出的“中国企业健康状况调查与诊断大型系列活动”,其实也是这个所谓“中小 企业管理 升级工程”服务的第一个实施行动。政府的支持将会为这项体检式半公益性活动提供更好的渠道和推广力度。
此后我们还可以做以下几件实事:
第一件事:搞清楚问题(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和困惑);
第二件事:制定标准(中小 企业管理 现代化的规范);
第三件事:设计几套 课程 。1.核心 课程 (必须是能普遍推广的、原创的),2.征集 课程 ( 学习 国外经验,采取入围制,谁的 课程 受欢迎就采用谁的 课程 );
第四件事:动员管理咨询委员会的100家咨询公司和培训公司,承担普及性的培训任务,每个省每个市找3-5家,发挥行业管理和会员的优势,寻找有实力的咨询公司。然后动员1000名咨询师,深入中小企业第一线,每年为10000家中小企业服务。10000家相对全国的中小企业是小数,但是示范型的,一年一万家,五年就是五万家。这就基本上形成一个“个十百千万”工程。
个:一个平台。政府、咨询公司、企业三方互动;
十:数十套 课程 ,具有中国特色的,不是 MBA  课程 的缩写本,也不是照搬国外的 课程 ,也不是一些公司推出的很个性化的 课程 模式;
百:一百家咨询公司;
千:一千名咨询师;
万:服务一万家企业。
“个十百千万”工程的方式,可以检验各方组织是否发挥了作用。在这个工程中,如果政府能有些投入就更好,但重要的是创新政府的服务模式。
《新智囊》:我们知道,中国企业联合会以及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都是非政府组织,也就是人们说的“NGO”,这样的组织在推动服务模式
的创新方面又应该起到哪些作用呢?
胡新欣:政府的服务性思维目前还是直线型的,通过各自的组织体系直接对企业展开服务与指导,没有考虑到周围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没有想到怎样组合全社会的资源,形成共性的互动,发挥更大的效力,从而去撬动企业的管理升级。
中企联有20多年从事 企业管理 研究和推动工作的经验。目前中企联下设三个相关机构:现代化管理委员会、管理咨询委员会,还有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这三个机构都能为推动中小企业服务出力。
中企联的目的就是让行业内的咨询机构动起来,有组织有系统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对于政府,可以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要做那些“做不好也做不了”的事情。
对咨询行业,我们在为他们服务,开辟市场,为行业服务牵线搭桥。对咨询机构来说,一对一的 谈判 ,公关的手段,往往造成业内的无序竞争。通过整体的活动,给它提供固定的用户,长期的客户群。
我们要求参与中小 企业管理 升级的咨询机构是有选择的,是有资格的,这样对咨询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有好处。 
这也是咨询公司的一个洗牌过程,为洗牌而洗牌不行,一定是通过一件事、一个战役练一练才知道你的水平。
同时,对于企业是有好处的,企业不是没有管理需求也不是没有咨询需求,是找不到高水平的咨询公司,找不到合适的咨询公司。如果有这么好的行业背景、政府背景的推荐,相信没有哪个企业的管理者不愿意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 有很多通病,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所以有时没有必要一个一个企业做诊断,比如采取 企业管理 人员集中上课培训的方式,一个区域一个点,这个时期如果 人力资源 的话题比较多,那就告诉中小企业的管理应该怎么做。这些 课程 要自己报名,价格比社会上的要优惠,因为有政府的支持,咨询公司的参与也带有半公益色彩,1000个咨询师经过培训,培训 课程 又是自己设计的,专家认可的,所以会比较放心。所以说管理咨询委员会的会员管理工作特别重要,对每一个地方的管理咨询机构要比
较清楚,什么机构比较好,什么人善于做推广,善于讲课。这些都需要有一手的资料。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刚才所说的,要推动“中小 企业管理 升级工程”,第一,政府对推动企业的管理提升要有所作为,不能无作为。第二,要有作为,就要创新政府的服务模式。第三,这种服务模式的路径是,政府把相关智力机构组织起来,最终服务于企业。最终受益者是企业,中间都是过程。中间的过程很重要,如果没有中间的这个过程,企业就无法达到管理水平的提升。
编后:的确,政策导向、新时期的新趋势和新路径,是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升级的全新条件。就在我们整理刊发这篇专访的同时,我们得知,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也在组织相关调研,探求“加强中小 企业管理 ”的新路径。这是个好消息,我们呼唤新的服务模式,呼唤切实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实实在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