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面对危机

企业如何面对危机
 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危机事情激增:艳照门事情引发的广告代言人危机、东航返航危机、抵抗家乐福事情、康徒弟“水源门”、三鹿奶粉事情等等,汹涌而来的各种各样的严重危机给企业形成重创。有数血的理想通知我们,无论是大企业、小企业,跨国企业还是外乡企业,任何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危机都是一种灾难甚至是消灭性的灾难。
  在异样的危机袭击面前,有的企业可以不慌不忙,在最短时间内平复危机,而有的企业却应对无措,损失沉重。毫无疑问,看待危机事情的心态、应对的战略、处置危机事情的才干,决议了企业遭遇危机事情之后的结果。
  美国强生公司因成功处置泰诺药片中毒事情赢得了群众和言论的普遍认同,在危机管理中被传为佳话。1982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域发作有人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诺药片中毒死亡的严重事故,一末尾死亡人数只要3人,后来却传说全美各地死亡人数高达250人。其影响迅速分散到全国各地,调查显示有94%的消费者知道泰诺中毒事情。
  事情发作后,在首席执行官吉姆·博克的指导下,强生公司立刻抽调大批人马对一切药片停止检验。经过公司各部门的结合调查,在全部800万片药剂的检验中,发现一切受污染的药片只源于一批药,总计不超越75片,并且全部在芝加哥地域,不会对全美其他地域有丝毫影响,而最终的死亡人数也确定为7人。
  虽然只在一地,虽然死亡人数较少,但强生公司丝毫没有麻木,依然依照公司最高危机方案的准绳处置,即“在遇到危机时,公司应首先思索群众和消费者利益 ”。他们不惜花巨资在最短时间外向各大药店收回了一切的数百万瓶这种药,并花50万美元向有关的医生、医院和经销商收回警报。对此《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强生公司选择了一种自己承当庞大损失而使他人免受损伤的做法。这一信条最终挽救了强生公司的信誉,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夺回了原市场份额的70%。”
  “危机”意味着“危”和“机”两个意义。关于企业来
说,恰如其分地处置危机,则是企业提升笼统树立品牌的良机。1999年9月21日清晨1时47分,台湾发作了大地震,有数个家庭破灭和人员伤亡,这对保险企业来说无疑也是个灾难。事先在香港的安泰人寿保险开创人潘燊昌看到旧事,立刻打电话给台湾,要求马上成立应变中心。在紧急救援会上,有人提议说,地震中最不幸的是孤儿,公司可以把一切安泰保户遗留上去的孤儿都抚养成人。潘燊昌一听眼前一亮,当场表示:“先救孤儿,不论是不是安泰的保户,我们都把他抚养成人。”就这样,重创台湾的“9·21”大地震发作两天后,在全台死伤人数尚未确定之际宣布:安泰人寿将不限名额地认领一切地震孤儿直至20岁成年,每月发给一万元津贴,继续升学的儿童不时抚养到大学毕业。在灾情一片混沌的慌张时辰,连政府都不敢做出 “临时认领孤儿”的承诺,这家外商却一肩扛下。至此之后,在台湾人的心中,安泰不再只是一家外商保险公司,潘燊昌也不再只是一位香港企业家,而是像自己亲人一样的企业和企业家。“安泰”品牌由此在台湾声名鹊起。
  危机,危机,有“危”,就有“机”。自己遇到危机,要擅长在处“危”中抓“机”,他人的危机,也许就是自己的机遇。因此有人说,看一个企业的实力,只需求知道他如何应对危机就可以了。企业的战略目光、运营才干、组织效率乃至公关看法都在危机中失掉集中、片面而又真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