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贵在持续推进

企业创新贵在持续推进
 
创新是未来企业取胜的最重要的单一影响因素。目前我国石化工业以引进技术和装备建设发展为主的模式仍未根本改变,仍然停留在应用国外技术专利为主阶段。技术壁垒已成为当今世界贸易中最大(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保护措施。“十一五”规划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各行各业将会在今后的较长时期内面临自主创新能力的挑战。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2007年我国石油石化市场将全面放开),作为国内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化深切感受到来自国外大公司、国内兄弟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自产原油资源严重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尤其是母专利技术,产业、产品、企业、资本等结构性问题,严重制约着(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自身竞争力的提高。面对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中国石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调整、创新、发展”的方针,紧紧抓住影响发展的主要矛盾,紧紧围绕主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后续研发能力,已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成果,为中国石化持续有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技术创新——做精做强做优主业
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中国石化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在吸收各方面成果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已有的认识和结论,大胆提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工作实际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认识、新方法,用创新赢得新突破。创新型 企业文化 已成为中国石化 企业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理念已得到全体员工的普遍认同,石化人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创新思想已渗透到集团上上下下人员的意识深处,并已化为石化员工的行为习惯。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除夕之夜到中原油田看望石油工人时指出,
油气勘探要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因为没有石油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就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活跃的氛围。没有氛围,没有环境,没有必要的刺激、引导作用,人的积极性是不可能焕发出来的。国内外的所有技术领先的企业,内部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都长期注重建设有利于创新的 企业文化 ,这是企业自主创新成长的土壤。
普光气田的发现,主要得益于勘探理论、勘探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勘探理论的创新,是油气田发现的先导;勘探技术的创新,为油气田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支撑;管理模式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发现油气田的效率和效益。普光气田以探明天然气储量2511亿立方米的丰度,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规模最大的整装海相气田。这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一个重大突破。普光气田的发现,标志着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地质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石化积极推进国家资源战略、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大气田的允诺变成了一个重大的物质成果。这对于改善我国的油气资源结构,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扬子石化公司继承创新的传统,并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拓展,逐步形成了以持续改造与优化为核心的创新文化。多次的持续改造,为公司消除生产瓶颈,提升技术含量,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持续(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改造不仅提高了公司效益,更表现在公司的技术创新上。扬子石化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做到 学习 吸收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专有技术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自1990年开始申报国家专利以来,扬子石化至今已有175项国家专利,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内享有77项专有技术。在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上,扬子石化荣获“中国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成就奖”,这是中国石化系统唯一的一家获奖企业。
巴陵石化
公司紧紧围绕做精、做强、做优主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54个攻关项目,着力自主创新。先后有20多个科研项目通过集团公司的鉴定。各基层单位把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把打造知名品牌作为自主创新的着力点,有针对性选题,组织(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群众性技术创新,去年实施的20多个“短平快”技改项目发挥了良好的创效作用。随着巴陵石化公司自主创新工程的强力推进,促使自主创新成果迅速集群,在生产实践中放大应用,不断开花结果,自主创新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2004年,公司实现重大跨越,净利润5000万元以上,甩掉了连续亏损14年的帽子;2005年,他们在消化7亿多元的减利因素后,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盈利2000万元的效益目标,累计盈利1.67亿元,创利是公司组建以来的最高。
齐鲁乙烯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从国外成套引进的4大乙烯装置之一,属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原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自1987年建成投产以来,历经两次大规模技术扩建改造,目前设计年生产能力(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已达到72万吨/年规模。期间,齐鲁石化烯烃厂在消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立足科技和管理自主创新,不仅使装置生产能力达到了设计值,而且还把装置生产潜力挖掘到了极限,2001年该厂45万吨/年乙烯装置挑战55.5万吨/年极限生产目标实现,2005年该厂72万吨/年乙烯装置生产乙烯达到82.5万吨,位居全国同类装置第一。齐鲁石化乙烯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乙烯事业立足自主创新、不断做大做强轨迹的缩影。
二、管理创新——以 信息化 提升传统产业
信息化 建设是提升中国石化整体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的必由之路。以 信息化 提升石油石化传统产业,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战略决策。石化集
团公司于2001年在镇海炼化召开 ERP 试点启动会议,拉开了建设 ERP 系统的序幕。
运用 ERP 系统,提升 企业管理 水平E、R、P分别是英文单词en鄄terprise(企业)、resources(资源)、planning(计划)的首个字母,合起来称就是企业资源计划。其主要宗旨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人力、资金、信息、物料、设备、时间、方法等)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和控制。它将涉及到 企业管理 的各(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个方面划分成不同的模块,然后将这些模块全部放在一个软件平台上,从而实现各个模块的集成化。形象一点说, ERP 系统就好比一棵树。软件平台是树根,各管理模块是枝,再系统一点的管理模块是分枝。用户想了解哪个方面的管理信息,只需要在这个平台上登入用户名和密码,然后再点击需要的模块,就可以查询到相关的信息。
   理解 ERP ,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和管理系统三个层次来理解。对于企业来说, ERP 首先应该是管理思想,其次是管理手段与信息系统, ERP 软件是体现 ERP 思想和方法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仅仅是一个工具。(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 ERP 系统是采用现代 信息技术 ,借助于 ERP 应用软件,为企业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等业务人员提供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并为预算管理、资金运作、成本控制、供应商管理、 客户管理 等提供必要的手段,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决策、优化生产、绩效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撑。
从 ERP 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通过 ERP 的建设和应用,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变革提供动力,为规范管理创造条件,为堵塞漏洞提供手段,为信息共享提供平台,为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ERP 系统,是 企业管理 的一场革命。
   根据中国石化 信息化 建设“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三结合”(企业 信息化 建设要与提高管理水平、堵塞漏洞紧密结
合,要与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要与把握市场信息和开拓市场紧密结合)的原则,中国石化确定了 ERP 建设的目标:建成“一个平台”,实现“两个集成”,提供“三个支撑”。“一个平台”就是建立以财务为(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核心的、一体化的、规范的业务操作平台。“两个集成”就是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信息集成是通过使用一体化的 ERP 系统,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业务集成是不同业务部门的人员在统一的 ERP 系统上进行业务操作。“三个支撑”就是支撑决策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的管理体制,支撑科学的、量化的 绩效考核 管理体系,支撑公司内外的供应链管理环境。
  由于 ERP 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中国石化在制定 ERP 建设战略时充分重视了长远性和有序性。中国石化制定了“总体规划、分布建设,试点先行、加快推进,有限目标,滚动发展”的 ERP 建设战略。总(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体规划着眼于系统的完整性和集成性,有利于“一体化” ERP 系统的建立。试点先行的目的是摸索规律、积累经验、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总结推广模板,加快推广节奏。在实现“三年建成框架、五年基本建成”的阶段性目标基础上,向着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散到集成的目标迈进。
  根据这样的战略,中国石化在建设 ERP 时遵循了以下六个原则:一是统一领导,统筹规划,自上而下推动;二是试点先行,循序推广,控制实施风险;三是强调共性,减少个性,执行统一模板;四是有限目标(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合理定位,逐步实现由分散到集成;五是重视咨询、优化流程,借鉴与创新并重;六是业务主导,技术支撑,重视配合与协同。
为加快建设进程,并保证(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在建设过程中做到扎实有序,石化集团把 ERP 的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经过总部和企业的不懈努力,石化集团 ERP 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ERP 系统的上线运行,必将对
企业持续有效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品牌创新——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借鉴国际企业成功经验,结合润滑油市场实际,采用科学专业的 品牌管理 ,通过一系列娴熟的品牌运作,积极进行品牌塑造与创新,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的亲和力和可信赖度,提升 消费者 的认可度和忠诚度。目前,长城润滑油已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中国最具价值的润滑油品牌。
为展现中国石化润滑油强大的综合实力,着眼于集中市场开发力量,应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2004年初,按照总部部署,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完成了将旗下所有润滑油品牌整合为“长城”的任务。品牌统一后,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积极推动由品牌“联合舰队”到品牌“航空母舰”的(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战略转变,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品牌的融合统一。润滑油分公司一方面加强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另一方面树立“大长城”的品牌概念,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吸取了各品牌的精华,延续各品牌特点及优势,在发展中实现融合、规范、创新、提升,建设中国石化润滑油品牌文化,创造了品牌建设的良好内部环境。
品牌整合以来,润滑油分公司主动进行品牌内涵的创新,坚持走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从重视科技、提升质量入手,传播长城润滑油“航天科技”、“领先科技”、“创新科技”、“体验科技”的概念,不断强化品牌(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优势。抓住“神五”、“神六”飞天的契机,结合中国石化润滑油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润滑油分公司以产品的实际应用为依托,突出长城润滑油的“航天品质”,进行消费引导。润滑油销量稳步提升,高档润滑油销量增长迅速,在业界创下了品牌整合的成功范例。
在中国石化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润滑油分公司积极进行长城润滑油品牌的塑造和创新。创立了全新的品牌传播方式,实施整合营销传播:在与 消费者 的沟通中,统一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达到最佳的整合,阶段性地集中一致地
向 消费者 准确传递表达品牌概念,使品牌与顾客的交流更加深刻,品牌传播的效应越来越显著。在央视、凤凰卫视、澳亚卫视等媒体上为长城润滑油进行造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用油”、“先进科技,护航‘神六’”等宣传语使长城润滑油成为耳熟能详的品牌。还通过在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上刊发宣传介绍(本文来自精品培训邓正红专栏)、分析探讨文章等,不断强化长城润滑油在受众中的影响。长城润滑油不仅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也作为中国润滑油的代表,越来越多地走向了国际市场。2005年出口增长达到200%,其“高科技、高品质、国际化”的品牌定位日益清晰亮丽。2005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长城润滑油品牌以81.76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名列第59位,品牌价值比上年增长12.43亿元,排名比上年提前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