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投资者的操作策略分析

今年股市最大的特点就是赚钱难,不但中小投资者如此,拥有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也不例外。虽然从年初到现在,上证指数涨了14%,但真正的市场机会只有1月3日至1月14日之间的短短8个交易日,因为在此期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7%。如果当时因为去年底大盘的快速杀跌而不敢介入,在1月15日大盘转暖后才开始加仓,那么大部分投资者至今仍没攒钱,甚至可以会出现小幅亏损——因为从1月15日至今,上证指数只涨了2.83%,而这2.83%之中又有很大成份是少数大盘指标股如宝钢股份(600019)、金杯汽车(600609)等股票领涨大盘的功劳,大部分股票在此期间并没有突出表现。

  单是指数涨幅小不说,指数的振荡幅度也不大,并且成交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使主力很为难:如果按传统的操作模式,拿几个亿的资金去做5000万流通盘的股票,能拿到的筹码十分有限,直接拉上去反而为他人作嫁,并且由于大量资金被闲置,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如果资金的融入成本又偏高,那么就很可能出现亏损。为此,机构主力采取了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在大盘股上建仓——这类股票资金进出相对容易,一旦完成建仓,就可以向上拉抬,近期宝钢股份(600030)、金杯汽车(600609)、上海汽车(600104)、华北制药(600812)等股票的走势反映的就是这部分主力的操作方式。对于这类大盘股,如果底部持续放量,可以考虑及时介入并中线持有,是有较大机会跑赢大盘的。

  另一种机构操盘模式是选择中小盘股建仓——由于中小盘股每日的换手率较低,大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建仓的任务,所以他们会很好的规划筹资时间(比如首期融资数千万元),并对某只选定的股票定一个心理价格,一旦该股跌到该价位就不断买入,护住股价不让下跌,此时持仓量会不断增加。在吸筹的同时机构主力也会设定一个目标价位(通常在成本上加10%~20%),如果吸筹期间指标股带动大盘上涨,使该股走高并达到心里

目标,就采取减仓的策略,这样一方面可以落袋为安,实现利润;另一方面可以使股价不会很快涨上去,防止以后加仓的成本过高(一些投资者会发现相当多的股票在大盘上涨时滞涨,上面的抛压很大,这就是其内在原因)。大盘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展开回调,会带动中小盘股回调并再度达到主力的吸筹价位,于是主力又开始默默加仓。通过这种滚动操作,主力的仓位不断增加,外面的筹码越来越少,短线客的筹码被吞噬,筹码锁定程度不断加强(知道为什么近期大盘迟迟不放量吗?这就是原因)。当机构主力首期融入的资金变成股票后,再进行第二次融资,直到手中的股票仓位达到满意的程度后机构主力才会向上突破吸筹区域,展开真正的拉升行情。如果投资者过早介入并持有,长时间的持股等待不但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还会使自己失去耐心。很多人在拉升前一天卖出守了三个多月的股票,这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前面分析了近期机构主力的操作模式。中小投资者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对于底部持续放量的大盘股,可以逢低买入并持有,你帮机构锁仓,机构帮你拉升;对于箱体运动的中盘股,在箱底要敢于买入,箱顶要敢于卖出,主力做差价,你“傍大款”,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