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的创新性

新有好有坏.新有优也有劣。必须谨慎小心.保证好的新和优的新.才能促进社会、造福人群。

  创新是必然的.不创新即落后.这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但是.新有好有坏.新有优也有劣.必须谨慎小心.保证好的新和优的新.才能促进社会、造福人群。

  管理是一种文化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中国式管理.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产物.究竟有哪些特性呢?

  首先.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连续不断的。西方文化则是不连续的。

  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是柏拉图(Plato)的学生。他不赞成老师所倡导的唯心观念论(Idealism).说出了他的名言: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西方人为了追求真理.可以和老师唱反调。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简直就是没有师承的观念.至少也是不重视伦理。

  中华文化特别重视师承.学生有不同的意见.通常不会公开地表达出来.否则是冒犯师颜.很可能被逐出师门。我们善于采取引申法.把自己的看法.当作老师的延伸.不过是扩大解释的范围.做出不一样的解释.老师很有面子.自然容易接纳.不致恼羞成怒.做出不合理的反应。好在中国文字具有很大的弹性.稍为变换一下.将整个意思加以改变也是易如反掌的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把“师”和“父”看得同等重要.以致师父并称。因为中华民族重视孝道.一生一世.父母的恩惠不敢稍有忘记.以对待父母的心情.来看待上司和老师.当然是最高的尊崇和敬意。

  亚里斯多德死后.希腊哲学每况愈下.希腊的雅典先被斯巴达人灭亡.后受马其顿人的侵占.又被罗马并吞。既然希腊人不重师承.学生可以公开反对老师.这些人当然不尊重希腊文化.以致到了今天.希腊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原有的文化.早就断掉了。我们看西方管理.自二十世纪初叶.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提倡科学管理以来.不断出现传统管理学派、行为管理学派、系


统管理学派.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有新的理论问世.搞得管理者在忙碌的工作之中.还要不断地接招.以免漏掉了新的法宝.成为同行的落伍者而自惭形秽.抬不起头来。

  反观我们中国.一本大学之道.写尽修、齐、治、平的道理.历经两千多年的考验.仍旧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管理哲学。只要师法这种古老的大学智慧.重视自我修炼.齐整组织、治理情境、领导变革到经营国际.应该都能够得心应手.圆融而无暇地完成预期的愿望。

  重视师承的好处是理论经过了千锤百炼.往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常新。新奇却不知好坏.成为不连续的原因.同时也成为不连续的最大杀手。

  生产落后的民族.要想改变生活条件.必须接受科学知识和工艺技术.惟有如此.才能够赶上现代化的步调.走上进步的路程。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尊重和维持固有的文化系统.千万不能够轻易动摇自己的价值观念。我国的固有文化.在科学和工艺方面.显然远比西方落后.必须迎头赶上.以资补救。但是.科学、工艺是一回事.文化又是一回事。物质生活的优劣.大家一加比较.不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虑.便能分出高低.优劣立判。而要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平.必须先有进步的工艺.要有进步的工艺.必须先有普遍的科学教育.这也是十分简单的逻辑。所以物质生活落后的时候.致力于追求工业化和科学化.本来是极其自然的过程。刚开始时由于热情高涨.甚至于认为固有的思想和习惯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不惜予以放弃和摧毁.也是难以避免的现象。为了工业化和科学化.我们同时引进了西方的现代管理.也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重新唤起我们固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中华文化进行反省。

  以创新而言.西方管理承受达尔文(Darwin)的进化论.只知有变而不知有常.直接提出权变理论.站在求新求变的立场来创新.愈变愈乱.以致到了离谱的地步.还不知道应该收拾残局。现代人的审美能力.大幅度降低.而节俭、朴素、爱惜物力的良好习惯.也消失殆


尽。

    中华民族由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明白了“有变的.就有不变的”。从变与不变的彼此对待中.体会出“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的创新原创.力求不要乱变。

  我们冷静下来.将“站在变的立场来创新”和“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创新”做比较.看看哪一种观念比较合理?

  站在变的立场来创新.必须具有“新产品比既有事业更重要”的经营理念。著名的3M(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全美一百大最佳管理企业.产品多达四万五千多种)便是秉持这样的信念。公司内部有许多创新专家.除了开发新创品外.还要尽力说服公司的审批部门人士.以免得来不易的构想被否决而轻易埋没。

  研究开发部门坦白承认.要通过严格的新创品审批必须想办法蒙混过关。因此.欺骗成为必要的手段.大家心知肚明.即使详加预估.也无法计算出新创品的真正成本。由于新创品绝对不能缺少.所以连哄带骗.就成为大家必须熟练的技巧.几乎不必培训.便十分娴熟。审批人士也逐渐明白:即使是善意的意见.往往也抹煞了创新.成为大家都厌恶的障碍。申请者是来求取认同的.并不想听意见.于是不如直接回答:“没问题.大胆去做吧!”更加获得大家的欢迎。

  以高阶主管为首的许多干部.都知道创新的过程并非清白而没有瑕疵.最好的态度.便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断提供资源.以期人尽其才.在不断尝试错误中获得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当然是顾客大众.被当作新产品的试用者.不但没有获得优惠.还要花费更多的代价。因为新产品的价格.大多偏高.以获得研究开发的费用。谁喜欢求新求变.爱好新潮.偏爱时尚.就得凭空多费许多金钱。

  反观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创新.研究人员知道要通过评核单位的审批.已经很不容易.想要获得顾客的青睐.那就更困难。在这种谨慎小心的气氛下.创新的速度可能减缓而确保安全与提升品质的功能.大家比较能够以诚信的态度来面对创新。

  当年杜邦公司的工程部把塑胶创造出来.


一再向公司要求.不要急于生产、销售.等待把消除的方法找出来.再来生产.以免造成销化不掉的后遗症。公司口头答应.却很快就大量生产.逼得发明塑胶的工程师愤而自杀。类似这种尚未完全设想周到.便草率问世的产品.为数不少。事后再怎么道歉.再怎么补偿.恐怕所造成的祸患.都难以挽回.成为很大的遗憾。

  企业界本身.其实也是快速创新的受害者。工作人员的有效生命减短.管理者日以继夜忙碌.也赔上了宝贵的健康。口口声声为顾客服务.结果却使得顾客也跟着紧张忙碌.为了追求新产品而耗尽时间、精力和金钱。最可怕的还是造成急着求新求变的社会风气。人人内心不安宁.社会秩序自然难以稳定。什么天长地久.永传不朽的概念.全都不见了。从速食餐饮到速食文化.都是浅盘子装置.深度不见了.大家的脑筋都简单化了。凡事不经思虑.反正想也想不出什么东西.只知道新就是好.还有什么比这样更危险的?

  我们并不反对创新.更阻挡不了创新。我们只是建议.在过渡时期.企业界不妨采取市场区隔的方式.有些行业.有些公司和国际接轨.采取西方“站在变的立场来创新”.以提升国际竞争力。而某些行业与公司则坚持“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创新”.以创造精品.方便使用却节省花费。实际上.日本之所以能够以战败之身很快挤进国际市场.还能够耀武扬威.主要原因.即在“偷取”我国“以不变应万变”的最高智慧.在创新方面.超英赶美.获得很好的表现。

  创新是必然的.不创新即落后.这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但是.新有好有坏.新有优也有劣。必须谨慎小心.保证好的新和优的新.才能促进社会、造福人群。否则胡乱创新.未经实证便贸然推出.徒然令人眼花缭乱.是非不明.却又缺乏信心.造成市场的纷乱.人心的不安.又有何用?利用创新的美名.制造不实的宣传.对创新的破坏.实在很大。我们衷心盼望.都能够逐渐走上“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创新”.不欺骗.不夸大.实事求是.创造出真正好的事物.以增进人群的福祉.同时也改善社会风气.不再盲目地求新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