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经济报告(二)

中国创意经济报告(二)
第三极创意中心的建立和海淀图书城的改造拉开了重树中关村文化地位的运动

  中关村文化重塑

  本刊记者 薛童

  在网络上备受网民喜爱的卡通形象“空空”现在多了一个身份——第三极书局的吉祥物。据了解,第三极书局是目前国内惟一使用卡通形象作为吉祥物和代言人的书业企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举动。

  中关村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欧阳旭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已经向艺术家熊文韵的彩虹kongkong工作室投资,目的是扶持这样的创意,使之最终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空空”作为企业形象代言人的出现可以说已经向产业化发展上迈开了一步。

  2005年5月28日,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挂牌成立,中关村文化股份将具体实施这个基地的核心区—海淀图书城及基地的旗舰项目—第三极创意中心,并组织运营。按照规划,第三极创意中心将形成创意产业的企业聚集、产品消费的复合业态,第二步将完成海淀图书城地区的创意产业企业聚集和产业置换。

  培养和孵化更多的“空空”是该基地成立的初衷。

  海淀图书城再造

  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的建立和海淀图书城从兴盛走向衰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海淀图书城可以说是北京图书文化市场的一个地标,那里汇集了全国各地优秀书刊,成为当时北京首屈一指的购书场所,还被冠以 “中国图书城”的美誉。但是随着北京图书大厦等新的图书市场的兴起,多年来一直延续原有以出版社为主体的销售模式的海淀图书城,因为品种单一、同质化等问题逐渐走向衰败,现在的海淀图书城几乎是名存实亡,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自由市场,充斥着各种小店,已经丝毫感觉不到这里曾经是赫赫有名的中国图书城。

  我们知道,在海淀区的中关村周边,集中了北大、清华等68所高校和200余家科研院所,数千家高科技企业,这里不仅汇聚了科技经济,同时也蕴藏着丰富文化资源。

  如何让这


一资源充分地整合开发,实现海淀文化的整体升级换代。具体的方案落在了对海淀图书城的改造上。

  中关村文化股份公司承担了海淀图书城的改造的具体运营。这是一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中关村大管委批准“中关村文化”名称的股份制企业,由原中国海淀图书城建设开发管理处改制而成,其中国风集团(欧阳旭自己的公司)是最大的股东。这家有着政府背景的公司的成立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就是要承担对海淀图书城的改造。海淀图书城地处北京西北四环交接,已经发展成为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这样的一个美差很多地产商都趋之若鹜。是什么让海淀区政府选择了国风集团,选择了欧阳旭?

  “当区政府要在现在第三极的位置起一座楼的时候,他们没有选择正牌房地产商来运作这个项目,因为海淀缺的不是一栋商业物业,而是一种能够把图书城盘活的业态。”欧阳旭说,区政府觉得“国林风能在个破地下室把书店做好,证明他们有能力,而且懂得图书城应该怎么弄。”

  欧阳旭赖以起家的国林风书店就在海淀图书城昊海楼的地下室,这家书店可谓见证了海淀图书城从辉煌到衰败的过程。而不久的将来,这家在北京赫赫有名的书店将会迁址紧邻昊海楼新建的第三极创意中心,升级为第三极书局。按照欧阳旭的规划,第三极书局将会成为北京市最大的零售书店。

  重新认识文化的价值

  对于整个图书城的改造,中关村文化股份提出了一个新的主张,就是重新认识和发现文化的价值,并且以消费的形式来传播文化。

  欧阳旭介绍,在第三极创意中心12层到20层是写字楼。B1到11层是文化主题商场,有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组合,但是又不同于任何传统的百货商场,主要以各种文化创意产品消费为主,欧阳旭把这称为一种复合业态,我们注重给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文化体验消费。据了解,目前已经进驻的第三极的有御茶膳房、日本纸艺、印象民族、可口可乐概念店、匠心坊、钛度空间等几十家颇有创意的商业企业。

  同时,


欧阳旭还介绍到,在第三极还会有预留大量的展示空间,可以定期举办创意产业作品展示和为创意阶层提供聚会,并且在展示的同时进行售卖。按照欧阳旭的设想,在第三极创意中心,应该实现创意、商业、企业的互动。并且希望能够通过文化消费带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把第三极打造成创意产业的聚集地。

  第三极作为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除了商业和企业两大主题以外,营造一种创意的环境外,还要承担创意产业孵化器的功能,为创意企业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创意产业特点是:普遍都是中小型的产业企业,企业财富的积累处于初期,但是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和很好的市场前景,对金融机构的支持需求迫切等。这就直接导致创意产业企业的需求:对租金的接受能力出于中等以下水平,希望有一些政策扶持如税收的优惠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创意产业属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所以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需求极为迫切。

  基于这样的需求,欧阳旭告诉记者,他们和政府、金融机构、知识产权局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希望集合力量形成一个真正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据了解,目前中关村文化股份已经和海淀建设银行达成合作协议,为创意产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另外,中关村文化也正在与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局等单位接触,建议将其引进第三极,建立“创意产业服务中心”。

  但欧阳旭也坦言,就目前第三极所处的位置,已经是寸土寸金,整个第三极的投入高达8个亿,在商言商,企业不可能承担过多的责任,“我要对我的股东负责”。如果政府不给一些具体的扶持,中小创意企业是没有能力进驻的。如果这样,培养和孵化更多的“空空”的初衷将很难变成现实。这一矛盾不仅是摆在中关村创意先导基地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我们在发展创意产业中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命题。

  一个民营企业家如何把博鳌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变成会展胜地,这似乎是个谜

  本刊记者 薛童

  达沃斯因世界经济论坛而知名,嘎纳因国际电影


节而知名,而中国海南的博鳌则因亚洲论坛而闻名世界。

  创意产业最大的魅力也许就是,它往往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够创造奇迹,海南博鳌就是被创造的奇迹。如果不是被称为“博鳌之父”的蒋晓松(博鳌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在博鳌促成了亚洲博鳌论坛,也许这里至今依然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

  蒋晓松说,如果单独来看博鳌的海、江、山、水不是最美的,但是它的综合指数是最高的。博鳌的独特气质似乎与蒋晓松身上同时兼备艺术家、企业家、外交家的素质有着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默契才最终造就了现在的博鳌。

  发现博鳌独特的魅力,并赋予博鳌以灵气,将博鳌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镇变成一个享誉全球的地方,可见蒋晓松独具艺术家的眼光,

  在海南地产泡沫破灭以后的萧条时期,以企业家特有的胆识坚持下来,并且不随便卖一分一毫的土地,保持了博鳌的统一完整性,彰显蒋晓松企业家的投资魄力,

  成功游说国际政要并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凸显蒋晓松外交家的智慧。

  一个民营企业家如何能够促成由亚洲各国政要参加的亚洲论坛,又如何把博鳌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变成一处会展胜地,这里面一定包含了太多的故事。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萌发要在做亚洲论坛的?又为什么选择博鳌?

  蒋晓松:我1989年底第一次去海南,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博鳌,选择了博鳌。刚开始我是想把它作成亚洲最好的旅游度假区,后来觉得仅仅是旅游度假区还不够,又出现新的目标和更有价值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澳洲前总理霍克等重要的朋友一起推动了亚洲论坛的成立。

  记者:能否谈谈你和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夫妇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夫妇等这些国际知名人士是怎样的一个渊源?

  蒋晓松:是命运的安排。最早的时候,我从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那里得到一些想法,后来又和霍克商量。他们俩一开始并不认识,分别是我的朋友,我把他们


俩同时请到博鳌,然后看了现场再具体琢磨。

  我把他们请到博鳌实质上当时应该是有意识地把博鳌做成一个对地区、对社会更有意义的构想,这两位也是分别带着这个意愿和想法来到博鳌的。

  还有几个人在这里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包括现在海南省委书记汪啸风。我记得,当年我陪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夫妇一起到海口,汪啸风省长宴请他们,就已经有了亚洲论坛这个设想。霍克夫妇是由当时的海南省委书记、现在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宴请的,然后,我邀请他们一块到了博鳌,他们的第一次握手是在博鳌,是 1997年7月28日。那天,打完球,我们在一个人工建成的小岛上面烧烤,晚上谈到很晚,两位前首相总理和他们的夫人就住在我的职工宿舍里面。

  记者:那么从这以后博鳌亚洲论坛的整个推进运作的过程是怎样的?

  蒋晓松:细川和霍克在博鳌相聚之后,觉得力量单薄一些。1998年,我们把亚洲论坛这个信息传达给当时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他的任期到7月份满。那年9 月,我们一行到了菲律宾,三位前首相总理共同在菲律宾马尼拉做了博鳌论坛的宣言。1998年之后,霍克先生给当时的江泽民主席写了关于博鳌亚洲论坛设想的一封信,同时也给汪省长写了信,都附上了马尼拉宣言。1999年10月,现在的总书记、当时的副主席胡锦涛接见了拉莫斯、霍克、汪省长和我,对这个设想表示了作为东道国的支持。

  胡锦涛提出,亚洲论坛这个设想很好,但是不知道其他国家的反应会怎样。针对这个课题,2000年11月下旬,我们召开了博鳌亚洲论坛的专家会议,参加会议的二十几个国家的专家都很激动,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所有亚洲人能会聚一堂,这实际上是十年以前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曾经想做的一件事情,今天中国做成了。一个国际性会议的总部放在中国,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

  就像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但它并不是美国政府的一样,博鳌亚洲论坛是属于整个亚洲。亚洲这个概念至今为止是一个空白,APE


C是亚太的概念,东盟是东盟各国之间的,亚洲在半个世纪以前有过一次万隆会议,却是一次性的会议,而博鳌亚洲论坛是定址、定期召开的一个会议。

  2001年2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成立,2002年举行第一次年会。

  记者:你说博鳌有它的特质,请问这种特质是什么?

  蒋晓松:从政治外交方面考虑,海南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很中性的岛,如果我们说北京亚洲论坛,那其他国家都不愿接受,而海南的博鳌谁都不知道,博鳌亚洲论坛各国都能接受。另外,本人又是个无党派人士,博鳌控股是一个民间企业组织,很中性、公正,大家也容易接受。

  从地形地貌来说,海南是一个岛,四面是海,沙滩不稀奇,而博鳌是江河湖海都有,有三座山、三个岛,还有海南最好的温泉,水温最高,水量最大,像这样一个地貌在中国地图上没有第二个,在整个亚洲也很难再找到。走出亚洲像博鳌这样的自然景观,一个是在美国佛罗里达,一个是墨西哥的坎昆,还有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博鳌41.8平方公里的地域是一步一景,如果从地产开发的角度来说,博鳌几乎没有不好的地。

  记者:你怎么看亚洲论坛和博鳌的关系?

  蒋晓松:讲博鳌实际上是三个概念,博鳌水城是一个地理概念,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二个概念,第三个概念是博鳌控股,它是博鳌水城的建设者、博鳌亚洲论坛的保姆。

  记者:博鳌控股是否拥有整个博鳌土地开发的权利?

  蒋晓松:是,41.08平方公里属于博鳌控股,晓奥公司是博鳌控股第一大股东。

  记者:博鳌控股取得博鳌土地开发权的条件是什么?

  蒋晓松:通常一些开发区都由半政府性质的开发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在博鳌有点不一样,是由博鳌控股统一进行开发管理。这是海南省对博鳌控股和我们几个开发者的信任,也是一种补偿。现在,国内有很多开发失败的例子,我们是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三统一”具备了管理者的基本条件。

  在具体运作中,我们要遵


循两大原则。第一,以项目带土地,这个条件很优惠。在博鳌,我用的土地80%~90%都是荒地,我的高尔夫球场是用一个无人岛建立的。这个方面我挺聪明的,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第二,设定投资开发年限,规定多少年之内投资量要达到多少,这样既能保证开发进度,把区域做起来,又能避免过度开发。当然,公路、基础设施等外围建设都是政府的事,里面都是博鳌控股的事。

  记者:你常把博鳌比作自己的一个作品,你如何评价这个作品?有没有完成?还是在不断完善?

  蒋晓松:应该说还没有完成,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完善”这个词用得挺好。博鳌已经是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东西,但很不错的东西也会落下败笔。

  记者:有哪些遗憾的地方?

  蒋晓松:有很多值得反省的,一个人的局限很大,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人,觉得这不够,那不周到。

  记者:你是个完美主义者?

  蒋晓松:是的,我要尽可能做到完美,所以老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记者:如果让给你的这个作品打分,能打多少分?

  蒋晓松:综合考虑我想应该是及格的,如果分开说,亚洲论坛得分应该高一些,博鳌水城可能要低一些。建设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有的时候,过于重视硬件建设也是不妥当的,只有软件建设显然也是不够的,这两者的平衡很难把握,硬件方面有不妥当,软件也是有很多值得反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