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开始出售事业部欲“断臂自救”

 三洋电机首席执行官村上佐野(SeiichiroSano)从半年前上任后就一直没有轻松过,近期他又为敲定三洋的半导体子公司买家而奔走着。
  卖掉其半导体业务只是村上佐野三洋业务振兴计划的一部分。在此之前,三洋已经裁员1.4万人,超过员工总数的十分之一。而三洋的冰箱、光盘、DVD播放机、卡式摄像机、手机和信用卡、信贷等业务也被一一卖掉。


  面对三洋多年亏损的各个分公司和事业部,村上佐野表示,属于非卖品范畴的只有电池和太阳能业务。


 

  家族制管理埋下人事危机


  销售额连续下滑的困境让三洋高层大换血。2005年,现年53岁的野中知世(TomoyoNonaka)出任三洋最高管理职务。


  野中知世的任命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因为她不但是首位领导知名日本电子公司的女性,而且在此之前,她是一位新闻记者。


  野中知世自日本上智大学文学系新闻专业毕业后,进入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专攻新闻摄影,毕业后进入新闻界。除电视节目评论员之外,还担任过日本中京女子大学客座教授。野中知世于2002年3月担任朝日啤酒的董事。之后,自2002年6月起担任三洋电机董事,2004年6月就任日本广播电台董事。


  在日本Livedoor公司收购日本广播电台的股份以后,野中知世于2005年3月辞去了日本广播电视董事一职。对于此人的任命,三洋电机公关部表示“是对其新构想、判断能力、国际大局观、综合协调能力,以及行动能力等综合评判的结果”。


  “让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担惊受怕,真的是非常抱歉。”野中知世初见媒体是在日本三洋电机 (SanyoElectric)的2005年财年新闻发布会上,作为该公司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野中知世这种为前任谢罪式的发言并不多见。于是人们更多地将其发言解读为临危受命后,愿意勇敢承担所有历史遗留的问题,并最终将三洋带出困局。



  野中知世表示:“今后公司将推进结构改革,争取恢复市场的信赖。”上任以后,她就立刻公布了三洋2005~2007年度经营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措施:撤下了三洋综合家电厂商的招牌,向以电池、元件和商用设备为主的制造商转变。同时三洋的业务被一分为二:一部分为核心业务,包括能源解决方案、HVAC产品与商业设备业务、个人移动设备业务;另一部分为亟须进行结构变革的业务,包括半导体、AV设备、家庭器具、金融服务等。

    “假账门”让三洋险成日本安然


  三洋最近一次遭受重创是在今年2月23日,日本证券监督委员会突然宣布对三洋进行调查。消息传出当天,三洋电机股票在东京股市遭遇抛售,股价大跌21%。


  据日本《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三洋截至2004年3月底的2004财年中,其旗下7家子公司亏损达到1900亿日元(15.6亿美元),然而此笔亏损未作并账处理。三洋一面宣称亏损500亿日元(4.12亿美元),一面暗中将“其他未公开的亏损作延后冲销。


  在此次假账风波之前,2006年12月,三洋130万块电池出了故障,召回、索赔等一大堆事已经让三洋焦头烂额。


  三洋的倒霉事除了人祸还有天灾。在2004年10月发生的日本新泻中越地震中,该公司遭受重大损失,作为其半导体主力制造厂的新泻三洋电子停产达两个月之久。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中国,曾经是中国许多家电企业偶像的三洋在频频遭遇“连夜雨”后,也开始一蹶不振。


  随着新兴国家制造业的不断崛起,三洋的制造优势和核心技术上的优势丧失殆尽。截至去年年底,青岛三洋主营业务收入为1.12亿元,亏损 3105.09万元;截至到今年3月31日,青岛三洋的负债总评估值达到了2696.34万元。而三洋在沈阳的空调压缩机厂和大连的商用压缩机厂也迟迟不能打开市场销路。


  两个月前,中国著名家电公司海尔与三洋电机签署协议,海尔将收购


三洋全球最大的冰箱工厂——泰国工厂。收购完成后,三洋退出冰箱生产。一周之后,三洋又宣布解散负责在日本市场销售海尔产品的三洋海尔,并在2007年10月解散了生产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LED)的三洋电机深圳分公司和负责公司内外人才教育事业的三洋教育。


  不断关闭和售卖子公司的三洋,产品也已经在全球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在一些大的家电销售连锁店里,三洋的产品也被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受数字家电市场状况恶化的影响,三洋在日本和海外市场的销售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数码相机及手机因价格下跌而低迷不振,支柱之一的元器件业务销售额也令人沮丧。

 

  除此之外,野中知世还要求其员工购买本公司的产品,以帮助公司减少营收亏损。购买这些产品平均每位员工需花费4428美元,如果三洋在日本下属的35000名各级雇员都能完成购买指标,那三洋公司的销售额就将能增长160亿日元(约1.55亿美元)——野中知世希望通过这种自产自销的方法来弥补财务赤字。


  野中知世还推出了名为盖亚(Gaia)的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开发包括空气滤清器和充电电池在内的环保型产品,旨在将三洋从传统消费电子制造商改造为生产太阳能电池、节能冰箱等环保产品的绿色制造商。


  在一阵狂风暴雨的改革之后,野中知世还为三洋请来了三位“财神”: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SumitomoMitsuiFinancialGroup)和大和证券SMBC株式会社(DaiwaSecuritiesSMBC)。2006年1 月,他们一起支付25亿美元,收购了三洋电机的部分股份和董事会上5个席位。高盛等公司的联合注资对三洋来说意义重大,25亿美元将直接给三洋带来 24.5%的资产增长。高盛新闻发言人在注资仪式上表示:“我们的任务就是阻止三洋的下滑,并让它重新回到盈利的轨道上”。


这些举动看来似乎能让三洋走上重新复苏的道路,但高盛们也没有想到,之后暴发的财务丑闻导致的巨大重组压力足以让他们的投资付之东流。而这场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家族企业高层的权力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