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Lotus吹响知识管理的号角

      一 新的挑战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从此往後,中国的企业将正式加入国际竞争。正在很多人感叹“狼来了”的同时,很多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是当务之急!

    知识经济浪潮正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经济环境持续相互作用并达到一体化的结果。知识经济催生了知识管理,而企业实现知识管理,才能够更好的顺应知识经济,使得企业能够叁与到新的企业竞争格局中去。

    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式下,对我们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企业内部资讯资源浩如烟海,不知如何下手,怎麽办?

  企业中资讯孤岛林立,员工各自爲战,怎麽办?

  决策过程缓慢时常错失良机,怎麽办?

  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当的人回应客户需求,怎麽办?

  员工离职造成关键业务领域巨大损失,怎麽办?

  新员工加入一个月了,还不能进入角色,怎麽办?

  业务运作长期固步自封,难以创新,怎麽办?

  员工越来越缺少工作激情,怎麽办?

  专家神龙见首不见尾难以找寻,怎麽办?
┅┅

    传统的资讯技术无法帮助企业应对这些难题,唯有知识管理才是解决之道!

二 什麽是知识管理

    朴素地讲,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管理。所以,要解释什麽是知识管理,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什麽是“知识”。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关於知识概念的探索。“知识”一词在不同的词典中有不同的解释。现代知识管理理论先驱彼得-德鲁克对知识的解释是“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务的资讯。”车驰曼(Churchman)认爲:“将知识设想或看作爲资讯集合的观点,事实上已经将知识这一概念从其全部生活之中剥离了出去,知识只存在於其使用者身上,而不存在於资讯的集合中。使用者对资讯的集合的反应才是最爲重要的”。由此可见,“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各种元素的无序集合,而是被纳入一个动态的,与人或组织交互的系


统。更明确地说,只有在使用过程中,知识才体现出其价值。

    国际经合组织(OECD)在《以知识爲基础的经济》一书中,将知识分爲事实性知识 (Know-What)、原理性知识(Know-Why)、技能性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我们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知识划分爲显性知识(Know-What、Know-Why)和隐性知识(Know-How、Know-Who)。

    知识是一个哲学的抽象概念,很多人的兴趣只是区别它与资讯和资料的不同。但是确实存在着一个知识管理的世界,它能够産生收益,而没有哲学上的不确定性和夸张的言辞。这个知识管理世界的中心就是知识管理专案,也就是利用知识去实现某些事情有组织的活动。

    对於知识管理,我们可以简单定义如下:

    知识,就是以文字或语言的形式保存的资讯资源与人头脑中具有的经验、思维的综合。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加以有效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和传递,从而改进和提高个人、部门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回应能力、生産力和技能素质。

    知识管理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知识管理应以人爲本、面向应用。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人(包括个人、部门和整个组织)是知识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人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又是知识的利用者,电脑和资讯系统等只是辅助工具。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个人、部门和组织知识的进化和创新,并力求産生新的价值,因此知识管理必须围绕人对知识的寻找、学习、共用、利用和创新来进行。

    (2)知识管理是一种制度和方法。它是用来辨别、管理和共用机构中所有资讯资源的集成的和系统的方法,比对机构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以及组织、传递、利用和开发这些知识的过程。这些资讯资源包括资料库、文档、政策和业务流程,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

    (3)知识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使用包含在文档、系统中或其他


形式的资讯,或者个人的专业技能,能够在个人和群组中系统地进行协作,并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的进化与创造,然後开始新的一轮知识应用和创新过程。

    (4)知识管理需要继承和集成其他资讯系统。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一般需要一定的资讯积累和管理基础,还需要较好的资讯交流和流通渠道,这就要求利用资讯技术来建立相应系统,帮助资讯的收集和管理、知识的发现和管理、资讯知识的共用和传递等。

    (5)实施知识管理,需要把握积累、共用和交流三个原则。

三 我的企业需要知识管理吗?

    在很多人谈论知识管理时,都会想到知识産业、高新企业等,如IT公司、谘询企业、金融行业等,似乎知识管理只与这些企业相关。而事实上,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的新思路和方法,知识管理可以应用於各行各业:

    政府:由於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的职能作用也正在从管理职能爲主转变爲服务职能爲主,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将成爲影响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电子政务不仅是我国政府,也是全球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电子政务的目标是更好地爲公民提供服务,电子政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电子化民主、电子化政策制定,这必须建立在实现政府知识管理的基础之上,政府办公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大量文件是政府知识管理的主要物件。

    金融保险:加入WTO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进入中国。金融行业将出现百花齐放的格局。银行之间、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企业能提供的服务专案,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比较,会发现各公司/银行提供的服务都是大同小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取决於企业的员工素质、快速回应能力、客户关系管理水平、企业提供服务的水平、企业的公衆形象等,这都是知识管理系统所关注的。

    石油石化:石油市场的变化,是国际大经济环境的晴雨表,石油石化是我国经济的龙头企业,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都是航空母舰级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员工的交流


、知识共用、培训,各种技术资料的管理,市场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等等,都是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中海油在2001年成立了知识管理部门,并任命了专职的CKO。中国石油也有专门的知识管理小组负责研究和实施知识管理系统建设。

    电信:我国电信行业从上世纪的垄断性行业,一跃成爲竞争最爲激烈的行业。移动和联通的战场硝烟尚在,中国电信又分爲南电信和北网通。纵观这几家企业,我们不难发现,在技术要求颇高的电信行业中,竞争的焦点也已经从技术转移到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上来了。企业的员工素质、市场快速回应能力、创新能力、服务水平、客户关系已经成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资讯産业: IT业是知识産业的支柱,是知识更新最快的行业。IT业员工对知识管理的渴望来自於自身发展的需求。事实上,IT业已经逐渐由技术型、创造型工作转变爲经验型工作。IT企业的战斗力不仅来自与现有员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所有员工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在IT业中员工“跳槽”的现象最爲普遍,如何保证企业的知识不会因爲员工的离开而损失,如何让知识在员工之间交流共用,是IT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这正是知识管理所能解决的。

    制造业: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行业。技术知识在这个行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妨看看竞争最爲激烈的家电行业,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价格战只是低水平的竞争,要真正实现让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处於竞争优势地位,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员工素质才是重中之重。TCL、神州数码、华爲等大型企业都开展了以知识管理爲目标的资讯系统建设。

    出版传媒业: 出版传媒是典型的文字工作。文字是知识的载体。在企业的资讯海洋中,如何发掘其中蕴含的知识、如何自动发现一条资讯的上下文关系,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素质等课题,都使得知识管理系统呼之欲出。

    营销业:在讨论知识管理时,有一个非常着名的沃尔玛超市婴儿纸尿裤和啤酒销售的故事,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在


营销行业中,还有很多事务之间的联系需要去发掘,通过对目标顾客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运用,不但可以大大提升原有顾客的满意度,而且还能吸引商圈内其他竞争对手的同类顾客光临。知识管理、挖掘在营销型企业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筑业:从一开始起,建筑就是一个需要经验的行业。时至今日,建筑业不仅仅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以往的经验教训,而且对创新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对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非常重要,而且,实践证明,知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建筑行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农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农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的基础。同时,农民对农业管理、农技服务的要求也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知识管理,在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农村企业中同样已经或将会成爲不可或缺的。

    总而言之,在各行各业中, 知识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每个行业对知识管理的要求和理解都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抽取其共性,这就是:

  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公司的运转效率

  提高客户满意度

  加快创新

  提高快速回应能力

  提高员工技能

四 吹响知识管理的号角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IBM Lotus公司与广大知识管理研究机构,包括着名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一起吹响了知识管理的号角。IBM Lotus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就是以互联网和资讯技术爲基础,帮助企业对机构相关的知识资源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定位拥有专门技能的人,建立团队协作的专家网路,让所有人都能快速而方便地访问到或学习到所需要的资讯和知识,无论资料库、文档、政策、业务流程还是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都能够得到高效的共用利用,使恰当的知识在恰当的时间通过恰当的场合和载体传递给合适的人,以实现最佳的决策,从而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整体的应变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