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回乡养鸡的创业故事

80后大学生回乡养鸡的创业故事一名80后大学生,从大都市回到农村养鸡,受到无数人的质疑,两年下来,他征服了世俗的眼光,不仅有了自己的商标,更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

80后大学生回乡养鸡的创业故事
  一名80后大学生,从大都市回到农村养鸡,受到无数人的质疑,两年下来,他征服了世俗的眼光,不仅有了自己的商标,更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绿色的理想。
  北京白领要当鸡倌
  对于莱州市柞村镇北寺口村的乡亲们来说,出生于1983年5月的姜晓明是村里的“状元”,许多家长用来教育孩子的榜样。2003年高中毕业,姜晓明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学习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又留在北京工作。在他之前和之后,村里能考到北京并留下工作的学生娃,没几个。一时间,人人艳羡,提起老姜家这个儿子,大人孩子都是一片赞叹。
  对于他自己来说,北京的工作,并非十分顺心和满意。高层楼的写字间,封闭隔绝着外面的空气,365天都是25度的恒温,让人感觉一年四季都没有变化。2007年毕业后,顶着名校生的名号,姜晓明很顺利地在中关村一家电脑公司的办公室落脚,干的是财务方面的工作。每天面对的是电脑和数据,拿着4200元的月薪。
  对于这份无数人向往的稳定而舒适的工作,姜晓明却感觉挺无聊的。在北京,一个月光是租房子就要2500元,打工仔要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还不知道要几年。毕业没多久,当初学校里很要好的同学便开始创业了,这给了姜晓明很大的刺激:“怎么说,人吧,总要有点激情,像我现在年轻吧,应该再闯一闯,自己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我认为,自己的青春应该自己做主,所以我就选择了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没人相信,这个带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26岁莱州小伙子就真的不留在北京当白领了。他辞去了工作,回到家乡的山沟里养起芦花鸡。
  不理解的声音此起彼伏,“这孩子瞎了”,“好好的工作不做,怎么回家养鸡呢。”“学物流的回农村养鸡,不务正业。” “考大学就是为了考出去,在外面有一份比较好的工作,他竟然回来养鸡。”
  其实,从北京回来前,姜晓明光想着要回乡创业,具体干点什么他还没有想好。那时候,父亲的养鸡场刚起步,鸡苗是从央视《致富经》里看到的芦花鸡。姜晓明的眼睛亮了:“大城市的人,最讲究的是‘绿色食品’,这种价格高、品质好的鸡肉和鸡蛋,销路肯定会越来越好。”父亲同样看好了芦花鸡的市场前景,给了儿子最大的支持。对于乡亲们的不解,姜晓明没放在心上:“爱说就说去呗。”
  最好的鸡蛋臭在了家里
  姜晓明的决心很大。回到村里,他天天靠在山上,跟农民学养鸡技术。直到完全了解了芦花鸡的习性、作息规律等。上过大学,在大城市呆过又有些见识的姜晓明认为,要想养好鸡,管理必须规范,分工也要明确,因此,就把饲养员、技术员、防疫员、会计等分的清清楚楚,让大家各司其职。一开始,他想得很单纯。这么好的东西,只要养出来,肯定就会有人买。实际上,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痛苦。开始的过程,并不美好。
  2008年5月,姜晓明正式接手养鸡场。看着稀稀拉拉的 5000只鸡,他觉得太少了。唯有扩大规模,才有资格去闯市场。不然,别人要货,自己去供不上,市场就会被其他人抢走。他盲目地扩大了规模,加了1万多只鸡。养鸡场的产蛋量上下子上去好多。芦花鸡产蛋率低,不像普通鸡一天一个鸡蛋,但将近2万只鸡,一天也存下来5000多只蛋。让姜晓明没想到的是,市场并没有在等着他。5000多只蛋,每天只能卖出1000多只,还是父亲原先打下的市场。
  开始,姜晓明挺硬气,剩下的蛋,死活不肯低价卖。12块钱一斤,一分不少。但结果是,最好的鸡蛋就那么生生臭在了箱子里。姜晓明因此学会了第一次低头,卖不出去的鸡蛋,搁到快过保质期的时候,就贱价卖掉,比普通蛋还便宜些。
  姜晓明这才明白,市场是跑出来的,不是坐在家里等来的。他开始背着样品四处跑市场。烟台、临沂、潍坊、北京,见到酒店、专卖店、超市、饭店,他就进,人家不相信,他就当场敲碎一个给人家看。手里的材料全是他细心准备的,图文并茂,一个名牌大学生的底子,这个时候开始用上了。他把散卖的鸡蛋装进了包装盒、并配上宣传页、展板,增加了鸡蛋的附加值,他还到处跑市场联系销路,靠着这股子不怕吃苦的劲儿,姜晓明的纯天然鸡蛋,开始有更多的人接受了。
  为了发展外地客户,姜晓明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拓展销路。“一开始只能一个网站、一个论坛的发供求信息、发帖子介绍自家的芦花鸡,刚开始一连三四个月都没有回复的。”姜晓明说,等待的过程中他也有挫败感,但他却从未有放弃的念头,一直坚持着。
  终于,自己的第一个网上客户从江苏亲自赶了过来,尽管买走的鸡和蛋数量都不是很多,但有了“第一次”,姜晓明更坚定了继续从网上拓宽销路的想法。“现在网上的销量能占到总销量的百分之二三十了,还有位江苏客户准备和我们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等合同签成,我们每年鸡和蛋产量再多都不愁销路了!”
  一天一夜没合眼
  最忙的时候,姜晓明每天6点起床,先去鸡场看看自己的宝贝芦花鸡们,再抓上干粮,背着样品出门推销。有了销路,等待他的是更多需要推开的门。今年1月,徐州的客户订了1000只鸡。为了让鸡们少受点笼中之苦,他和工人半夜起来抓鸡,装车完毕天已经露出鱼肚白,顾不上吃饭,就赶快上路。当天返回时,天已经黑了。他一点儿也没休息,又跑了一趟北京,两天两夜没合眼。
  今年3月,姜晓明为芦花鸡蛋申请的“北寺口”商标正式通过了,芦花鸡蛋带着北寺口的标记走出莱州,走向各地。“刚接手养鸡场的时候我就想申请商档,只是被三聚氢氨给挡住了。”如今,放开手脚的姜晓松在申请商标的同时,还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的今天,姜晓明认识到有机食品是大趋势。虽然要求严,也要申请认证。从土壤、环境、水质、空气质量,到饲料、甚至生长饲料的土壤环境都要经过测量,姜晓明付出了很多心血。几经波折,有机产品认证验收全部通过,姜晓明乐了。他要以高姿态进军超市,做高档芦花鸡蛋。
  姜晓明成功了,当初质疑的声音已经没了,可是他的梦想才刚起步。看着北寺口的青山绿水,他着手实施生态农场的计划。他引进了500只野鸡幼苗,还养上了长颈鹅,在鸡舍周围种上了速生杨,把长满杂草的地方清除干净,开出一块一块小地,种上了蔬菜。明年,他还要在山上种果树,把池塘利用起来养鱼,鸡粪和鱼塘淤泥可以作为有机肥喂果树、蔬菜,菜园果园可以种一些牧草给鸡吃,顺便弄个小农家乐饭店,专做山上的野菜,还有养殖的这些家禽、鱼、菜园子里菜,鱼塘可以适当养一些鸭子、鹅,“这样就可以循环了,生态牧场就有雏形了。”说着他的环保又有效益的梦想,姜晓明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