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2011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是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大人才战略。近年来,该项计划的实施,在推动人才培养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1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是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大人才战略。近年来,该项计划的实施,在推动人才培养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社会舆论也是褒贬不一。那么,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生活工作状况如何?这项计划的主要收获与问题到底有哪些?如何让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成为长期战略行动?针对这些问题,浙江大学于2009年5月成立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模式与成长机制研究”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对该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

一、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该项调查于2009年6月启动。在设计调研提纲、调查问卷、试调查、调研员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浙江大学700名学生(其中博士生10名,硕士生25名),于2009年7———8月进行了大规模的正式调查。调查地点遍布浙江、江苏、北京、重庆、安徽、河南、湖北、吉林、江西、辽宁、山东、山西、贵州、四川、云南、湖南、广西、宁夏、陕西、福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23个省、市、自治区。主要调查方法有:

1、问卷调查法主要设计了三类问卷:一是基层干部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11份。二是村民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001份。三是大学生村官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本次调查共完成各类问卷2274份,搜集数据37万多个。

2、半结构式访谈以大学生村官为主要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完成了共13万多字的大学生“村官”访谈录80多篇。

二、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工作现状

大学生村官能否适应农村生活,在工作上能否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他们的专长有没有发挥的空间?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通过对当地村干部、村民及大学生村官本人的调查,从多个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生活状态从调查看,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处于良好的生活状态。

在与大学生村官接触最多的当地村干部的眼中,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状态较好,96%的村干部认为本村的大学生村官过得较为开心。68.2%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有很好的交流。

(二)工作状态调查中当地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态给予了较高评价。

绝大部分的当地村干部(86.4%)认为大学生村官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从整体上看,当地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是非常满意的。而广大村民也表示出了对大学生的欢迎,调查中,76.6%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表示欢迎,86.5%的村民希望大学生村官能为广大农民的致富做出贡献。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作用

从我们的调查看,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建设。

1、思想政治建设(1)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从政治方面来讲,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大学生的加入使该地区的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了原组织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日常工作产生影响。本次调查发现,当大学生村官的意见与当地村干部意见不一致时,53.3%的村能做到“开诚布公的交流,通过讨论,谁的办法好选用谁的”;86.8%的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方式比原村干部更加民主,78.9%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方式,他们现在更加注重较民主的工作方式;43.2%的村干部认为,当地村干部“本来都不喜欢读书,现在状况有很大改善”。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已经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良好效果。(2)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制意识和政策水平调查发现,无论是当地村干部还是村民,都认为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高、法律意识强、思想政治敏锐,对于提高当地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律意识、政策水平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调查中,61.7%的村干部认为,作为村官,他们本来也比较了解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但现在通过大学生村官的帮助,现在对这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16.8%的村干部认为,他们以前不怎么了解相关法律政策,现在有了较大的提高。广大村民也认为,大学生在帮助他们解读法律政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您认为通过大学生村官对法治的宣传有多少村民法律意识得到提高”这一问题,5.7%的村民认为全部村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有71.3%的村民认为半数以上的村民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2、经济建设从理论上看,大学生“村官”将向农村带去比较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尤其是市场主义的思想和科技致富的理念。与城市相比,农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和提高。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正好可以将市场经济的意识带到农村,让农民也用市场经济思维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当然,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各种主客观条件,从本次调查看,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学生村官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41%村干部回答大学生村官经常向他们描述发展蓝图就是证明。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这种设想经常限于思想,实际效果有限。

大学生村官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并不大。那么,他们在帮助农户发展方面的贡献如何呢?从总体看,大学生村官在帮助村民发展经济方面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13.1%的村官认为起到较大作用,认为起到一定作用的也只有46.6%,而有40%的人认为未起到多大作用、甚至完全没有作用。

一般认为大学生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知识,那么他们在科技方面的作用又如何呢?对于“大学生村官在科技方面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23.3%的当地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把科技致富的思想带入农村,既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又产生了实际应用价值;34.9%的村干部认为,实践意义最明显,大学生给了村民很好的技术指导;41.8%的村干部认为作用不大或没有作用。

那么又是什么限制了大学生村官在经济建设方面作用的发挥呢?从当地村干部和村民看来,农村工作十分复杂,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对当地情况又不熟,很难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专业不对口不是主要原因。

3、文化建设大学生接受了较高的科学文化和思想教育,大学生“村官”入住农村可以对全民族普及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化思想产生重要作用,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步。

(1)改善村风建设。一些地区的文化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步骤,一些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存在,这与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严重不符,甚至是相违背的。调查中,85%的当地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在改善村风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活跃农村文化氛围。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大多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近一半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通过大量组织文化活动,改善了农村文化氛围;近40%的村干部认为组织开展过一些文化活动,对改善氛围产生了一定作用。

(二)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的作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不仅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产生了良好的作用,而且也为大学毕业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从而也为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平台。

1、促进大学毕业生较好地体察国情温家宝总理在给浙江大学学生的回信中指出:“在中国不懂农村就不会真正懂国情。”“对大学生来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了解农村都是不可或缺的一课。”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亲历亲为,对于体察国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中,大学生村官普遍反映,以前尽管他们也做过农村调查,有的还从小生活在农村,但其实他们对农村并不了解。高达95%的大学生村官都认为,这一次的大学生村官经历,使他们真正了解了农村,体会到了农民的酸甜苦辣和他们的需求。

在访谈中,很多大学生村官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浙江大学农生学院农学系2006届毕业生陶永刚,2008年2月至12月任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当角村助理村长。其间,曾组织参与村干部换届选举、农村社区改造、露天远教广场建设、菜市场招投标等活动,得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现在已在县农业局工作。他在与我们的调查员交谈时说,大学生村官带去的是一些新的理念,而这样的经历却给了他继续学习的机会,让他对国情有了太多的现实感悟,简直是“物超所值”。

2、经受了农村磨练,提高了自身素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使大学生们逐步树立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择业的理念。农村社会关系比较复杂,3年的“村官”工作对每一位大学生“村官”都是一个很好的磨练,不仅能发挥各自所长,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将来在任何工作场合,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都知道从何处着手,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

调查中,56%的当地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到任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40%的当地村干部认为他们村的大学生村官现在“有点象农村干部了”。81.80%的大学生村官也认为自身素质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浙江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2008届毕业生赵燕萍,毕业至今任职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星都社区居委会,现分管计划生育及共青团等工作。计划生育也许很不起眼,但赵燕萍认为,农村的工作都是非常锻炼人的。经过起初的尴尬,到逐步适应,反复的实践与思考让赵燕萍迅速成长起来,如今的她已经出落成名副其实的计生工作行家。“计划生育是最锻炼人的,它接触的人多,和居民打交道多了,以后做其他工作自然就方便了。”

3、找到了事业舞台,体现了人生价值广阔的农村大地也是大学生拓展事业的大舞台,大学生“村官”可以积极寻求到个人特长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为当地人民和自身谋福利,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调查中,70.20%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这种“村官”经历对他的成长和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

(一)参加大学生村官的动机调查发现,现职大学生村官当初择业的主要动机有锻炼自己、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体现个人价值、体察国情等,也有部分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或是因为大学生村官有较高的待遇。(二)在农村工作的主要感受从调查看,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感受较好,基本适应了农村的生活与工作。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认为工作有收获,因此较有干劲。只有极少数人认为没事可干或者感到苦闷。

(三)对自己在农村发挥作用的整体评价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自己在农村的工作有较高评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较乐观的生活与工作态度。

(四)最担忧的事情尽管大多数的大学生村官有着较高的工作干劲,但确实也有一些事情经常困扰着他们。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最担忧的事情是个人的前途,其次是工作的适应问题。

(五)对合同期满后的打算前途不确定是大学生村官最担忧的事情,那么他们自己对此有什么打算呢?在合同期满后,68.06%的大学生村官有考公务员的想法,而有续签合同想法的只占了27.09%。

五、结论、思考与建议

(一)几个简要的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与访谈,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简要的结论:

1、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成功的,它得到了广大村干部、村民和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被调查访谈的当地村干部中,86.4%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74.5%的人对本村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表示很满意或满意。有87.1%的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表示了认可,认为该项制度很好。

广大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和村官计划也表示了高度的认可和欢迎。调查中,76.6%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表示欢迎,86.5%的村民希望大学生村官能为广大农民的致富做出贡献。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也有63.60%的村民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学生村官对该项制度也是非常认可,70.20%的大学生村官认为他的“村官”经历非常有价值。

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不可能也没必要非得与专业“对口”

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批评声音之一便是大部分大学生的“专业不对口”,难于发挥作用,因此认为该项计划常流于形式。大学生村官自己也经常担心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会影响工作,很多专家建议在选拔村官时应尽量考虑专业对口。

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大多确实是不对口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性质与专业完全对口的仅占4%。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农村发挥作用,因为在农村的工作主要并不是专业工作。

大学生村官常常同时从事多种性质的工作,其中66.74%的人要从事基层管理工作,58.43%要从事事务性工作。由于要从事多种性质的工作,而且大量的是事务性工作,很难做到“专业对口”。而专业不对口,也没有成为他们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即使是被认为最需要专业的经济建设工作,当地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认为“专业不对口”并不是大学生开展该项工作的主要障碍。

实际上,正是农村这些复杂的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使大学生村官们既得到了锻炼,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促使了他们更好地成长;同时也使得他们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二)几点思考

1、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近年来,由于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社会上有些人开始“拷问”大学生“村官”计划。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认真审视大学生“村官”计划,明确其战略目标与意义。

根据中央的相关精神和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至少具有两大战略目标。一是人才培养。大学生村官计划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农村、体察国情,让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磨练意志、提高能力,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对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由于大学生缺乏经验、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脉,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有限,有人正是据此批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但是,大学生村官们在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村务管理水平和广大农民素质、改善村风和乡村文化氛围具有难于替代的作用。

2、如何处理大学生村官“待得住”与“流得动”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对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来信作出的重要批示中,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也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提出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待得住”与“流得动”,他们是否有矛盾?近期,有媒体以“浙江七成大学生村官考虑改行”为题进行报道,指出75%以上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如果村官不能获得事业编制,那么,他们很有可能考虑改行。这75%以上“考虑改行”的人,是否属于“待不住”了。我们认为,对于“待得住”的理解,应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战略目标出发。

正如前所述,人才培养是该计划的战略目标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并没有必要让这些人长期待在村里,而是应该为少部分适合留下的大学生留下来继续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贡献;而让大多数已经得到锻炼与培养的大学生到更加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工作,从而让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去接受培养与锻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从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看,人才的不断流动,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文化氛围、提高当地居民的基本素质。

因此,我们认为所谓的“待得住”,应该理解为在合同期内“待得住”,在这个时期内,努力适应农村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与“流得动”不仅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事实上,广大农村的干部也并不认为这些大学生村官应该长期待在他们村工作。当地村干部中,大多数认为大学生村官在该村最好干3年以上,但没有人认为应该长期在该村。

(二)对策建议

要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就是要保证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1、对政府部门的建议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大学生村官在3年合同期内“待得住”。就是在生活上、事业上、待遇上让大学生村官有盼头、感觉有前途。一是要切实解决好村官的生活问题;二是为优秀学生村官提供向上晋升的渠道,;三是建立一种有利于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长期创业基层的待遇激励机制。

(2)努力解决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让部分大学生村官长期“待得住”。目前的“大学生村官”面临身份困境。“大学生村官”在法律上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加上现有的户籍限制,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村官”身份的两难:“大学生村官”既不属于乡镇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大多又不是村委会成员。这种身份上的两难,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拓宽“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创业渠道,“多项帮扶”解决其后顾之忧。应尽快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实”职,给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同时,对任期内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续聘。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政府应推出优惠政策,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

(3)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让他们“干得好”。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能部门,改变大学生“村官”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的现状,并建立“村官”工作手册,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和责任部门。努力让每一个大学生村官做到“有备”、“有为”、“有权”。“有备”,就是让大学生村官进村前做到两个“基本有数”,一是对所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做到心理有数。在大学生进入村庄前,最好由乡镇牵头,对村里的基本情况及对大学生的工作角色期待等做一详实的整理与建议,使大学生对村里状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另外还要做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政策做到心里有数。建议在大学生进入村庄之前由组织部门集中开展一次农村政策培训。“有为”,就是让“大学生村官”有事干、有作为。必须把大学生放到工作第一线,交任务,压担子,应适时给他们下一些“硬任务”,安排些“头疼事”,让他们在实践的磨练中不断增长才干,使他们通过办实事的过程受到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树立威望。“有权”,就是要充分尊重“大学生村官”的意见,让他们“说了算”。

(4)优先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让他们“流得动”。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全部工程建设最突出的难题,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之后,期望考公务员的比例大幅上升,我们调查中有68.06%的大学生村官有考公务员的打算。而客观事实是,由于我国行政成本偏高,从大学生“村官”中吸收公务员的能力十分有限。预期与需求偏差巨大,意味着现阶段大学生“村官”出路不畅,可能再次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局面。

未来大学生“村官”基本出路不限于留任和公务员两条途径之内,而应再开拓新路。发展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城乡和谐发展,需要引导成百万、上千万具有现代知识的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进行创业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文化事业。但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面临很多困难。缺乏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障碍。2、对高等院校的建议高等院校可从“培养村官”和“村官培养”两大方面入手,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做出自己的贡献。(1)培养村官———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培养,让他们了解农村、了解大学生村官,培养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兴趣,并提高对农村生活和基层工作的适应性,让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参与村官选拔,接受挑战。具体措施主要有:

第一,本科生村官辅修专业计划和第二学位计划:在学校各专业本科生中招收村官辅修专业生。浙江大学在2009年秋季已成功招收60多名村官专业辅修学生,并已正式开班,学生反映良好。建议教育部门批准在部分学校开办村官第二学位班。

第二,开展体察国情、服务社会、提升素质相结合的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在相关科研平台的指导下,选择与农村重大民生相关的问题,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实现了解农村、体察国情、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

第三,村官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以农业推广(农村区域发展领域)专业硕士学位为基础,开设村官方向班,目前浙江大学已在方面进行试点。(2)村官培训———让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待得住”

调查中,有不少大学生村官表示,由于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工作中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培训内容。根据调查,急需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与民沟通能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农业科技,创业教育,新农村形势与任务,农村行政管理等。

2)培训形式。根据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建议实行短期脱产轮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3)教材开发。大学生村官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开发一套系列教材是必要的。近期,建议组织编写一部《大学生村官实用指南》,内容应包括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中容易碰到的常用问题,如村务管理、政策法规、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农村社会事业等。(3)村官培养———让大学生村官“流得动”

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后的“出口”问题,是该项计划中的一个难点,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高等院校除了可以进行各种专题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公务员考试、自主创业、研究生考试等各方面的竞争力以外,我们建议给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专门的通道。

1)科学硕士单独考试名额。建议浙江大学进行这方面的试点,每年提供一定的名额留给大学生村官,经省委组织部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参加单独考试。

2)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班。建议浙江大学在现有的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农村区域发展领域)基础上,开设农村基层管理方向班,专门面向大学生村官开班,让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经过深造,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在部分重点高校进行试点,让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单独考试。

3、其他建议(1)加强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文化建设不容忽视。共同的文化认同,可以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永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生命力。

在对大学生村官的访谈中,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了大学生村官在文化认同方面的需求。大学生村官黄帅,在读大学时就很热爱计算机,在担任大学生村官后,带领众多对电脑技术有所掌握的大学生们一起创办了一个大学生村官的论坛,黄帅成为了其中交流版块的管理员。许多大学生村官通过这个平台交流心得,展望未来,在解决别人的问题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让自己的目标明朗。

(2)农村调查应成为大学生村官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对农村了解不多,而到农村后又大多忙于事务性工作,这使得大学生很难深入地开展工作。我们的调查发现,对所在村进行过系统调查的大学生还不到总数的20%。为此我们建议,完成所在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调研报告,应成为所有大学生村官的上任后的首要工作内容之一,并列入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