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农民如何致富

2008年农民如何致富
农民走致富之路,学他人先进阅历--------------农民自己当老板!

温州人自己当老板
     顾益康首先以温州的农民举例说,听说温州人在国外被誉为可以打败犹太人的群体。温州人素以能走四方闯市场知名,主要缘由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温州乡村的土地等农业资源过少,人多地少招致农民人均只要3分地,吃不饱肚子只好凭着各种手艺去走四方求生路,比如说理发、弹棉花、做油漆等等。
     就是这样,温州农民有形中就突破了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观念,由复杂的农业休息者一举转变为市场创业的主体。他们勇于出去做生意,而不甘于打工,在一定水平的资本积聚后,就要做自己的老板,由做手艺活到开商铺再到开工厂,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转换身份为商人、工厂老板、专业大户等角色,并最终成为发明、拥有、积聚、运用财富的主体。
     浙江农民靠资本赚钱
     顾益康剖析目前浙江的农民,其支出的结构主要有3种:农副支出、工资、资本支出。而作为企业、工商运营户、专业大户等股东的资本支出则是其他省市的农民所无法与之媲美的。
     他复杂计算了一下:目前浙江有108万家乡镇企业,以每家3个股东计算;150万集体工商户,以每户2名股东计算;另外还有50万个专业大户和6000家龙头企业,总合计算上去,可以从资本支出中获利的至少就有六七百万人,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
      他又举例说,浙江义乌从当年3万人的小县城,开展到如今有80万人口的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共有4万个摊位、1万个企业,还有5000简朴业由于没有土地而在排队等候注册。他曾见到一个仅有10余平方米的摊位运营主,只是在卖小小的牙签,就一下子拿出2000万元投资树立了一个牙签工厂。由于资本培育了财富的高速增长,使浙江积聚了极端雄厚的官方资本。


     积极推进产权革新
     如何用市场的魅力来促进农民创业?对这个效果,顾益康谈了浙江的阅历。
     他以为,首先是要完成第


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联动。以前,浙江很多农民转为从事工商等产业。如今又出现一个新现象,就是很多接受过系统教育和具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新型农民和企业,末尾回过头来投资农业,努力于搞农业产业化,如今该省曾经拥有了50万个从事农副产业的专业大户。其次,就是完成城乡之间的联动。在城镇化进程中,浙江如今曾经培育了20多个县级城市和100多个中心镇,让农民成为产业农民、市民,并且曾经完成产业化、专业细分化、组织化,从而彻底改动了以往分散的小农经济格式。就农副产品或养殖业来说,浙江乡村曾经经过行业协会将专业化农民、专业协作社、产供销组织和专业大户整合在一同,进而构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极大地整合了全行业的力气。
     还有就是完成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的多种一切制的联动。顾益康谈到,浙江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了产权制度革新的先行者。在1992、1993年时,事先全国纷繁在讨论“苏南形式”和“温州形式”的优劣之分,事先浙江省内也分红两种状况,在浙北杭州、嘉兴、湖州等区域,主要实行以村办、乡办的乡镇企业为主体的“苏南形式”,而在温州、台州、金华等地主要是实行以个私、家庭工业、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形式”。事先由于个私、家庭工业经济的蓬勃兴起,对乡镇企业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事先浙江省政府并没有停留于讨论阶段,而代之以实干,因势利导推进乡镇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虽然产权改制了,但依然对外地经济以及农民失业、中央税收等贡献十分大,这就是如古人们常说的“不求一切、但求所在”。

   顾益康说,事先经过改制,有一大批村干部从村办企业担任人摇身变为私营企业主,并促进数量更大的一批重生的民营企业的崛起。事先有一个村里的一个村办企业不行了,但是随后就兴起了100多家民营企业。从而,他们构成了如今所谓“多元化的民营经济”的格式,并促使事先浙江的经济总量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越发明了“苏南形式”的江苏省。
     政府力助企业开展
     被经济学家誉为“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温州苍南县龙港镇,80年代中期还是只要6000多人的5个小渔村,而到了2001年,全镇完成国际消费总值38. 8亿元。顾益康说,被称为“国际尝试把国有土地有偿交付农民运用第一人”的龙港镇第一任镇委书记陈定模,至今都被镇里的人深深思念。由于是他的创举,减速了城镇化的进程。
     在能人辈出的经济英雄时代,人们似乎更多地提到了企业家的作用,而关于在此进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定位自身的角色和如何管理效劳,谈得更少一些。顾益康以为,培育民营经济英雄发生的宽松环境,正是应该由政府思索的事情。
     顾益康引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由于事先的环境无法地下倡议鼎力开展私营企业,因此事先的浙江政府更多的是采用“有为而治”的方式,以此让民营经济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市场环境出现了许多变化,也出现了不少效果,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温州的冒充伪劣商品潮。此时,政府就应该因势利导,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正是基于这种思绪,温州支撑现了被称为“中国高压电器之都”的柳市镇,并拥有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消费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