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寺大学生创业园

龙潭寺大学生创业园今年5月以来,成华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创新机制体制,加快成都龙潭总部城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同时采取政

龙潭寺大学生创业园
  今年5月以来,成华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创新机制体制,加快成都龙潭总部城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同时采取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方式探索大学生创业就业VPE模式,切实做好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都龙潭总部城大学生创业园
  (一)创业园概况。大学生创业园位于成都龙潭总部城内,规划总面积约6万平米。园区分电子通讯研发区、影视动漫区、广告设计创意区、精密机械研发及市场营销策划区、公共配套服务区五大产业功能区,每年可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100人以上,吸纳大学生就业500人以上。目前,已建成电子通讯研发区,并有21家企业签约入驻,可带动63名大学生创业,210名大学生就业。
  (二)基础设施配套。一是场地配套。办公场地配套规划面积为3万平方米,首批建成1.08万平方米;大学生公寓规划配套建设3万平方米,首期提供122套住房,预计安置1000 人。二是交通配套。在原有的535路、20路、531路公交车基础上,协调开通高校与创业园区间的直通车。三是加快电力、电信网络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三)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建立政务服务“绿色通道”,为大学生咨询政策、办理手续提供“一站式” 服务。二是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导师辅导服务。三是建立科技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大型仪器仪表共享、科技文献查新、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科技成果鉴定推广服务。四是为大学生提供银科担保、统计代理、法律等中介服务。五是建立了以裕都公司、宝玛科技、柯世达、中国医药集团研发中心、焊研科技等10个创业就业实训基地,每个基地一次性可提供见习实习岗位不低于50个。
  (四)完善工作机制。为了保证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成立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和协调会;建立了目标管理制度及园区创业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建立了创业项目库,目前已征集项目近70个。同时,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10条优惠扶持政策。
  二、大学生创业就业“VPE”模式
  为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推进的长效机制,我区加强校地(社)合作,整合社会力量,全面实践“VPE”模式。
  (一)大学生创业就业“VPE”模式简介
  大学生创业就业“VPE”模式是成华区与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市和谐社区发展促进会践行人才“产销衔接”长效机制,加强校地(社)合作,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创业就业的有益探索。它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Volunteer service(志愿服务)即引导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进入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加强其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培养大学生高尚理想信念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Practice(顶岗实习)即开发整合区内党政机关、街道、社区和驻区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引导高校高年级大学生进行3-6个月的实习,通过单位培训以及市场手段向大学生提供“面对面”跟踪指导与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核心竞争力。
  Employment(就业)即通过用人单位零距离培训和考察,实现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就业奠定基础,实现人才的“产销衔接”。同时,优秀人才也被纳入人才才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
  3年来,通过VPE模式进行锻炼的的大学生有400多人(次),主要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高校。据统计,目前参与活动的大学毕业生中,101人顺利实现就业,18人成功实现创业。
  “VPE”创新了大学生就业新模式、统筹城乡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新思路、政府人才培养新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方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国家民政部将VPE模式作为“典型经验”在官方网站上予以专题介绍,供各地学习参考;四川省教育厅、国家行政学院《高教领导参考》也先后以经验材料转发推广;省市媒体也对其也多次作了专题报道。
  (二)“VPE”近期工作计划
  一是成立“VPE”创业就业联盟。充分发挥政府工作优势,整合高校、地方、企业、社团组织等资源,建立开放的、资源共享的“成华区大学生创业就业VPE联盟”,深入挖掘就业岗位,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就业渠道。
  二是实施“VPE三百计划”。我区今年将重点实施“百名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百名大学生支医计划”和“百名大学生支教计划”,招募300名优秀人才到成华区基层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学校志愿服务。
  三是探索 “VPE公益创投”。结合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和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及社区服务站改革,借鉴“公益创投”的理念,实施“VPE公益创投”(也称“社区公益创投”)。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开发社区“隐形资源”和引进风险基金投资社区公共服务等方式,开辟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后的大学生创业就业“第三领域”。
  四是深化理论研究。与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市和谐社区发展促进会等成立“成都理工大学VPE与社区研究中心”,加强VPE模式的深化和实践研究,探索总结大学生人才在基层成长的一般规律,积极申报国家、省市专项课题,形成理论研究成果,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