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颂德:提高特色产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

马颂德:提高特色产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
 
  从1995年6月全国第一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在江苏海门诞生,历经10年探索发展,目前全国经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特色产业基地已达109家。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10年,是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高的10年。10年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已从低成本优势的产业集群向创新型的产业集群过渡。他们在推动特色产业的集群、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成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为总结交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0年来的经验,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联合编辑出版了《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专辑,以下是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的署名文章,希望能在实施科技“十一五”、加快自主创新、稳步推动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马颂德: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上还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新形势下,特色产业基地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首先,特色产业基地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规模小,科技条件薄弱,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和竞争力提升的贡献还未充分显示出来;其次,创新网络发育不足,相关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政府等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联不够,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区域分布不平衡,特色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足。
  为此,推进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要目标,以推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宗旨,遵循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强科技对区域经济的引领支撑作用,着力提高特色产业基地竞争力,全面推进其良性快速发展。
  一、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统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
  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10年,是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自
主创新能力快速提高的10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然是基地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是否重视消化吸收和创新,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是否不断学习和掌握核心技术,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特色产业基地正处于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只有加强科技发展,才能逐步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才能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不断提升在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特色产业基地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这些企业大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天生就具有勇于开拓、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有能力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技术创新网络发展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和利益主体,是特色产业基地10年来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也是未来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10年来,在特色产业基地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创新的成功企业,但从总体看,基地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多数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的底端。核心竞争力以低成本生产要素为主,而不是以技术为主。在109家基地的12050多家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7.6%。据不完全统计,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3.1%。所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强调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协调创新和协调成长。不仅要对基地的龙头骨干企业扶强扶优,而且要对中小企业实施足够的支持,努力为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加强基地企业间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鼓励基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形成基地
的整体技术优势,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加强与国内外的信息联系、研发联系,加强跨国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实施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鼓励支持基地内高新技术企业采用、制定国际标准,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统筹规划,突出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基地发展格局
  要解决特色产业基地目前仍然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遵循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安排,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基地发展格局。继续加强对优势区域的支持,塑造一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地品牌,发挥产业集群的示范带动作用。
  推动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关键是找准特色和区域优势,只有具备特色才能参与产业分工,才能形成竞争力。
  四、强化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地创新服务体系
  应当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政府应当着眼于以提供服务为主,而不是干预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创业服务体系。其次,加强基地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工作。第三,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构建基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全方位打造基地信息服务平台,使信息网络真正成为基地内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企业展示自我、寻求合作伙伴以及获取技术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