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机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

长效机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
      在200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海信集团郭庆春对企业自主创新谈了自己的观点.
    在自主创新上,海信从三点理解:第一,自主创新的“自主”,其实最基本的内涵就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既定的目标和已经涉足和将要涉足的重点领域,部署自己的研究开发工作。如果自己的研究开发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或单纯根据别人已经做好了什么,你再去做这样很难做好。
    自主是第一位的,就是企业要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天底下没有做不好的产业,但确实有很多好的产业,有很多企业做不成,做失败,最后砸锅的都有可能。因此选择既定的目标和方向这是企业自主的第一个内涵。
  第二个内涵,“自主创新”绝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自主创新最大的功效是企业家自主创新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内部职员和外部职员有的整合和利用上,开放的环境、改革的形势,WTO给我们创造的机遇,既有竞争,也有挑战。但在这些中也隐含着一些机会。今天可能某个跨国公司是我们的对手,或者已经对我们构成了竞争的“打压”。但是经济生态的环境,就跟生物学上的环境是一样的。其实今天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已经是相互交融,互相谁也离不开谁,我们可以想像,如果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离开了中国的廉价的消费品的供应,其生活的境况绝对不如现在,所以这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非常基本的道理,不论你的企业多么强势,不论你的企业创新能力有多么强,你很可能在很多方面还要依托于其他企业共生共存,企业的发展不仅应该讲究产业链,而且应该讲究产业环境。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来说,这些环境、这些条件都是资源能不能利用好?利用到什么程度?这有很大的差距。利用好就有可能获得快速的发展和增长。因此自主创新绝对不排除开放、引进、任何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关键是是否能够为其所用。
  第三个内涵、自主创新的氛围、自主创新的机制也非常重要。有人问,“为什么美国人不提自主创新,中国要提
自主创新?”其实这是有一定的社会差异。这个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个存在有多年经济体制的问题,社会运行方式的问题。在企业看来,有一个长效的机制问题。真正要做技术创新,真正要做研究开发,特别是原始性的创造,没有多年的积累很难出成效,海信涉足芯片领域,从事开发,用了四年的时间开发出自己的第一款芯片,如果不建立在长效机制上,这是很难想象。为了把企业长期的做下去,而不是过去所讲的,在厂长任期之内,我三年、五年可能走人。这在人的本性上是不合适的。从经济学上考虑,作为一个经济人肯定不会这样去算这个帐。
  各国政府都有自己的做法,因为经济发展根本的动力就是基础创新的能力。美国有很多政府推进创新的做法,美国硅谷的发展和形成,如果离开政府的推动和相关的政策引导,可能就很难说。这点是共同的,对于中国来说尤其重要,中国包括世界上各国都认为,中国还是一个经济转型期的国家,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这个转型过程当中,本身有很多事情,政府的改革,政府对创新的引导应该到位。所以,在中国自主创新国家的建设过程当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甚至他要比已经成熟化的市场经济国家,还要来得更强一些,才符合这样一个转型经济国家的客观的需求。
  中国的企业有多种成份,纯粹市场经济的国家可能表现为私有企业,而中国不能不看到这个现实,还有不少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在竞争性领域的产业里面,也有不少国有企业,像海信就是来自于竞争性行业,这个企业的国有成份是很大的。因此如何鼓励、支持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非常重要。我为什么刚才提到创新需要一个前提?创新需要一个机制?这主要是对这类企业而言的。对于私营企业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因为它就是要把自己的营业做得持续长期的发展,那就是它的事,而且就他说了算,而对国有企业来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并联的问题,如果改革的事情做不好,能通过有效的改革和机制的创新,让这类企业拥有
长期发展的机制,使得企业的经营者真正意识到位。创新才能够在这类企业发生,如果让他感觉到三年以后他可能会下课,两年以后可能会换人,他可能去提升去做政府官员,或者做什么其他的事情,或者政府对他的干预太多,这都会导致对创新“内醒”机制的破坏和影响,因此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可能相关配套的政策,不仅包括直接的引导和支持,还应该包括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怎么样从经济学上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使企业的经营者确立持续新的精神,并且按照这种精神部署自己自主创新的工作和战略?我认为这非常重要。青岛之所以有几个企业做得不错,立足于“做品牌,做长久”。可能跟青岛培养的这样一种氛围有关,我们一直呼吁国家和地方政府创造更好长效的机制,让大企业,让中国的企业真正从长计议,自主创新才有前提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