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北大100周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了教育创新的思想,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的目标。可见现阶段的我国教育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视程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摆在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一、       转变观念是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前提。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倾向于把传授知识视为“看得见的硬任务”,把培养创造力看成是“摸不着的软任务”。“创造力是天才的专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而学生各方面尤其是创造力的发展却鲜有重视。教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及过于单一、呆板的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等等。要树立现代教育观:从强调教师的“教”转变为强调学生的“学”;从单纯把教学盯在知识的传授上,转变为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学习和运用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精神与创造能力。

二、       努力创设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

托兰斯认为,创新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爱默比尔又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这就要求包括校长治校的指导思想、学校管理、环境布置、教学评估体系及班级气氛等各种育人因素都要有利于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如:学校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或考试而排斥了其它方面,就会压制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如果改变一下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及教学评估,降低教师的权威性,降低标准答案的权威等,就会有助于创设民主


和谐的环境,创新“气候”和“土壤”才能形成。

三、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1.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

    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创新可言。我们的学生往往擅长的是模仿性学习,却不善于提问,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往往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很少教学生如何提问题,如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们学生往往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对问题不敏感,缺少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这种状况是需要改变的。试想,没有怀疑,哥白尼就不会创立日心说;没有怀疑,伽利略就不可能有意大利斜塔的经典实验,也就不可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没有怀疑,爱因斯坦就不可能提出相对论。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怀疑老师,敢于怀疑课本,敢于怀疑权威。而要教会学生提问,首先,老师要会提问题。提什么问题呢?提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问题,鼓励学生求异的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的问题,点拔学生归纳总结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的问题等等。其次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条件和机会,也就是让学生在读书思考或动手操作中产生疑问并提出来,在主动积极的自主性学习中逐渐学会提问题,真正做到学问、学问——学习、提问。

2.            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课程目标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 “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师,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越激烈越好,观察越仔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


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促进思维的情境,精心安排促进思维的提问,灵活设计促进思维的练习,千方百计设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4.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孩子的想象本来就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是一张嘴、一块饼、一个球、一个铁环、一个苹果……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却降低了,一个圆圈到了中学生眼里,就剩下数字“0”和字母“O” 两种答案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慢慢退化,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太注重公式、要点和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独立的思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只有让学生插上这有力的翅膀,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才有扎实的基础。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勤于钻研,善于挖掘,都会找到训练的契机的训练的方式。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