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活动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谈活动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沙岭镇中心小学  赵静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小学活动又是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在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活动课教学中,要根据具体内容构建引发兴趣的各种情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亲切,富于情趣,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1.运用电教,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活动教学中可采用电化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寓抽象的事物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讲活动课《蚂蚁认路》时,我先放录像向学生介绍蚂蚁喜欢群居于巢穴内,有单个或成群外出远离巢穴活动的习性,若中途不发生意外,大多能回到“家”。同学们一看录像都乐了,因为大家都很熟悉并非常爱玩,我趁机说:“看谁最聪明,能知道蚂蚁为什么能回到家?”短短的几分钟录像中的诱人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内,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使他们了解到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设导语,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语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活动开始如果能精心设计导语,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学生受到新异的刺激,对提高活动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如我在一次班会举办了“异想天开设计赛”,同学们可充分发挥想象力,设想未来的世界、未来的城镇、未来的学校和家庭。活动一开始,我精心设计了导语:“同学们,现在要展开理想的翅膀飞过崇山峻岭,飞过浩渺的云霄,飞向人们足迹不能达到的地方,看谁想象得合理,对人民的贡


献最大。”一席话,学生的创造激情被激发起来了,他们跃跃欲试,结果出现了许多有科学幻想,又有实际价值的作品。

 二、优化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活动课的教学,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整个课堂教学融洽、生动、活泼、高效。
  1.表演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新鲜、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在活动中,让学生登台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理解深刻,掌握牢固。如在一次数学活动前,老师制作了一个纸板“大月饼”,请了三名表演能力较强的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康康,排练了一个“分月饼”的小品。活动时,这三名同学随着音乐走上讲台,进行了精彩的表演,“爸爸”分走了三分之一,“妈妈”分走了六分之二,“康康”分走了九分之三,不等“月饼”分完,同学们一片欢呼“三人相等!”“分得一样多!”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教师就此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举一反三。“反三”的过程便是发散求异促创新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就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2.竞赛法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比个输赢。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评选活动,如朗诵、猜字谜、小小发明家、生活小能人等。通过竞赛,不仅使学生的心情舒畅,兴味无究,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兴奋的气氛中,在“跳一跳,摘果子”的思维活动中,体验到竞赛的激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观察法、实践法、阅读法、制作法等。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地、合理地进行最佳组合。

3.操作法
  常言道:“眼看百遍,不如手动一次。”所以,在活动教学中,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器官协同活动,促使大脑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维活动。如“我是一名小电工”这一活动,如果不给学生准备材料,不让其动手操作,只动脑思考怎样用导线把小电珠、电池、开关联成电路,则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思维也不活跃。因此,在活动中我为各小组分别准备好材料,让他们积极动脑,看谁能想出最优秀的办法使小电珠最快亮起来,学生马上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起来,当各小组纷纷举手操作成功后,我又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想出新的办法。这样,通过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既开阔思路,又有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三、设置疑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推动创造的原动力。因此,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置疑惑,并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启发学生去“释疑”,去演讲、去发现,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1.巧设疑问,步步深入。
  教师要善于科学地把握思维进展梯度,不断地制造悬念,掀起思维的波澜,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如根据浮沉原理,我设计了“浮沉变戏法”的智力活动。操作的要求是:一是“变浮为沉”,使浮着的空瓶、泡沫塑料等物体沉下去;二是“变沉为浮”,让沉下去的橡皮泥、牙膏皮等浮上来。操作中学生情绪高涨,为达到目的,他们仔细观察比较材料的不同,还要思考有什么办法才能成功。当同学们操作成功,我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大家再想一想,看谁想到的办法新、办法多?”这样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在思维中理解。当同学们想出许多新方法后,我更进一步诱导:“中国巧匠鲁班,因被齿叶草划破手指而启动了灵感,发明了锯,现在你能根据浮沉原理制作出什么呢?”这样,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他们有的用废易拉罐制


作了潜水艇模型,有的设计出打捞沉船等。就这样,教师步步深入,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设计,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活动教学中,激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会使学生提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呢?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师提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提问,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一旦提问了,起初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做出合理的评价。然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教师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带着问题意识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培养其创造能力。

3.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活动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办法。如有的学生发现教室里每天都要擦黑板,粉笔末四处飞扬,影响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当发现这一问题后,教师可启发学生能不能发明一种黑板擦,在擦黑板时将粉笔末一起收起来,使教室既卫生,又利于大家的身体健康。这时,教师则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假想和创造发明。虽然有的是“无中生有”的创造,有的是“异想天开”的发明,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或是幼稚可笑的,但只要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益于未来人才的成长和塑造,教师都应给予赏识和鼓励,以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长此以往,便可“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学生的思维有新颖性和独特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目的。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