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择业应保持的心态

谈大学生择业应保持的心态

   柳絮飞雪

已是十一月份了,纷纷扰扰的各类面视已落下帷幕,各类人才招聘中心也已择得适合的人才而关门谢客。现在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呀。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有的迅速融入新环境,并得心应手地工作着;有的在新环境举步微艰,想跳槽的也大有人在;而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更是举不胜举。

 

80年代,称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迈进大学的门槛就等于有了铁饭碗,而今上了大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关键是能找到称身如意又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的工作。父母有权有钱的,早已为其铺平道路,谋个好差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这样幸运的,就要好事多磨了,但应该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前些天看到这样一则消息,2006年10月31日上午9时,一个叫李志宏的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绝望,患抑郁症而跳楼自杀。还听我同事说起她儿子的同学某财经学院的高才生也因为找工作问题受挫而在北京自杀。扼腕叹息的同时,感触也颇多。

    大学生择业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

 

    曾读过尤太人的一句俗语: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是呀,这世上只有卖不出豆子的头脑,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

    假如豆子真卖不出去,你完全可以把豆子剥成豆瓣,卖豆瓣;如果豆瓣卖不动,就把豆瓣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卖不动,那就加水发酵,改卖酱油。

 也可以将豆子制作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就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就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了,那就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就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就让它彻底长毛发霉后,改卖腐乳。

  还可以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如果豆芽还滞销,就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就再让它长大点,当盆栽卖,命名为“豆蔻年华”,到城市的各大中小学校门口摆摊,并到白领公寓区开产品发布会,记得这次卖的是文化而非食品;如果还卖不动,建议拿到适当的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创作,主题就是“豆蔻年


华的枯萎”,记得以旁观者身份给各个报社打电话报料,如成功,可迅速成为行为艺术家,并以此完成另一种意义上的资本回收,同时还可拿到报社的报料费;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报料费也拿不到,那就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移栽入土,灌溉施肥,除草培育,几个月后收成,再去市场卖豆子……

 豆子都可以有这么多的选择来推销掉自己,一个大学生还怕推销不掉自己,找不到工作?关键是端正好心态,一切问题就应刃而解了。

   不少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路顺风地走过,经不得一点波折。一有点小挫折就不负责任地丢弃生命。既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也对不起培育自己的社会。空有一肚子学问,如此脆弱的心理承受力。

 其次,大学生择业起点可以低一些。

 很多大学生毕业心比天高,选择工作首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这种想法可以理解。孰不知这些单位早以人满为患,人浮于事。公务员的工资越来越高,这个门槛也是越来越难迈进。碰壁也是难免的事情。有个充分的心理准备还是必要的。一些高薪企业,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当今社会,对应聘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有创意的人才,有团体意识的人才,如果你是书呆子类型,循规蹈矩的人,就不应该去这样富有挑战意味的单位应聘,可以去一些搞研究类型的单位。所以,找工作,关键是先给自己定好位,然后再有的放矢的找适合自己的单位。

  即使暂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单位,可以先找个小庙暂以容身,积累经验,积累阅历,磨练意志。即使小庙也应该踏踏实实,让用人单位感觉你是全力以赴,切不可有敷衍塞责。没有白送你工资的傻瓜单位和领导。逐渐地再扩大搜索范围。退一步说,找不到从事脑力的工作,你还有双手,可以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关键是有个快乐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