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苹果蒙灰的偏执管理

      第4季度的财年财报终于让苹果电脑的高层松了口气,但曾经的辉煌与现今的落寞相比依然让人唏嘘不已。人们不禁想问,当初的苹果怎么了

苹果电脑于美国时间10月13日公布了本财年第4季度的财报,因其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和PowerBook良好的销售业绩,第4季营收远优于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其中iPod营收表现尤其亮丽,其销售量达20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5倍,iPod占美国整个音乐播放器零售市场65%的份额,占硬驱播放器市场90%的份额,营业收入更增长了逾3倍,高达5.37亿美元,占苹果总营收的23%。
在历经波折之后,苹果电脑的高层终于可以缓缓舒一口气了。
但回顾曾经的惨淡,失败的管理决策依然让人心有余悸。如今反思,是什么让苹果从“卓越的市场领导者”跌落为“无奈的跟随者”?现在,它是否已然度过危机,开始跨越从前?
偏执技术创新的恶果
虽然本财年第4季度业绩不俗,但20世纪80年代时仍是世界老大的苹果在全球电脑市场份额已掉到了第9,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仅有2%,不仅落后于IBM和惠普,连宏 和联想等后起之秀也排在它前面。
苹果的处境日渐尴尬,而让苹果晚景如此凄惨的根本,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偏执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为苹果造就了深受广大用户喜爱的Macintosh电脑,开鼠标定位器和图像表示法的风气之先,领导80年代电脑工业的新潮流……但当前面加上了 “偏执”二字时,所有的一切浑然倒塌,不仅没有使苹果站在产业的巅峰,其创新也开始偏离良性发展,即其创新没有针对性,只是单纯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忘记了技术是为市场服务这一商业基本定律。
苹果自己并没有收获超常的商业利润,每一次创新几乎都是苹果自动走上供桌,沦为市场的祭品。创新能力有余,商业回报不足,这实在是一个不幸的结果,更为这个曾经金灿灿的苹果蒙上了一层灰。
即使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如果不能与有效的营销策略及具竞争力的价格相


结合,这种创新极有可能无法创造出价值。而这种以市场驱动的业务模式正是苹果所缺乏的。
一直以来,以首席执行官乔布斯为首的苹果管理团队认为技术就是一切,创新就是要找到“酷”的技术。在乔布斯眼中,市场收入远远没有独具特色更为重要,而这种以“技术”或“产品”为导向的策略,使公司发展方向往往与市场需求“背道而驰”。
苹果机性能优越,使用方便,在技术上无可挑剔,但它却无法与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IBM-PC兼容,同时在以成本为“主导规律”的信息技术发展期,不屑于降低成本,这大大降低了苹果电脑的竞争力。而其高管还“傲慢”地认为,苹果的任务就是生产出最“酷”的、最具技术含量的产品,剩下的事就是消费者自己的事了。至于销售和服务这样的事都是不时髦的、单调的,是毫无想象力、令人厌烦的。
这种走得过“远”的技术战略,常常使苹果的产品在价格处于绝对劣势,往往错失了扩大市场的机会,以至于对技术巨大的投资无法产生“合理”的回报。
积极变革却没有必须的稳定
偏执的发展方向,使得苹果内部产生了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局面:除了研发部门,其他方面可有可无。而成功的企业变革,企业领导者都必须牢牢把握促成稳定的关键因素,如企业文化、归属感、使命、稳定的愿景等等。
但偏执于技术的乔布斯对此并不重视,就好像一个除了右手正常外其他部分都没有发育的人一般,苹果的团队极不稳定。虽然苹果拥有一大批技术精英,但其创新氛围并不是很好,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聪明,因此不愿妥协,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独创精神未成为技术发展的动力,反而扩大了合作难度,产生了一种消极抵抗的文化,往往造成各行其是。
一名前苹果公司经理曾经透露,苹果曾有两个项目同时开发下一代操作系统。一个项目代号为“蓝色”项目,另一个代号为“粉红”,前者是在现有操作系统上进行改进,后者则是要开发出全新的操作系统。在项目选择上,苹果优柔寡断,无法确定到底该选择哪个方向。于是它像往常一样,两个


项目分头并进。公司保留“蓝色”项目,“粉红”项目交给它与IBM的合资公司Taligent。公司耗费了两家公司大量资金和人力,最后不了了之。
类似的事情还有,一个名为“美洲虎”项目也在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后无疾而终。
苹果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不停自我变革是件好事,但是苹果公司只注重研发前期的技术投入,对产品生产后期的销售却并不热心,导致变革缺乏战略持续性,从而造成新产品得势却不得利。而就在苹果放弃没几年,这个新产品就成熟壮大了。比如掌上电脑,苹果走得太超前了,以至于在他们退出几年之后,PDA骤然成长为庞大的产业。
由于管制关键因素上缺乏稳定性,处于非受控状态的苹果的变革只会滋生混乱,而对提高业绩没有任何帮助。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在变革中牢牢把握方向,如果没有这种方向的把握,或者是方向摇摆不定,那么积极的变革就会成为毫无约束的闹剧——大家一通瞎忙活,而实际业绩没有任何提高。
最近,科尔尼公司委托哈里斯互动公司就创新问题进行了调查,而调查结果正好验证了安德鲁斯的话:在美国和欧洲,平均每家公司用在产品和流程研究开发(R&&D)上的支出占收入的5%,利润的50%。但是花在研究开发上的费用却不代表研究开发支出能产生的价值。恰恰相反,成功取决于能否有效地管理投资。为了赢得显著竞争优势,公司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产品在制造、销售方面的新突破。纯美主义使苹果早期一些创新成为可能,然而“至善者善之敌”,物极必反,苹果对技术的过度痴迷,使它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角色转变,企业家还是经理人
不可否认,苹果走到今天,与两度重返苹果CEO宝座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极具创新天赋的品质有很大关系。可是其更像是一位Entrepreneur(企业家):开创了从前没有的事业,新想法、新产品都从无到有,弃旧从新。而公司需要的是Manager(经理人):管理一个现有企业,做好各方面的协调。
简单


地说,企业家是创业者,而经理人更像是守业者。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很难既做好企业家,也做好经理人。一个很好的企业家可能同时又是好的管理者,企业家需要独创、革新,而经理人需要的是平衡、协调。
而乔布斯现在的表现,恐怕还停留在“完美企业家”的阶段,他对“革新”的偏执认定,也正是现在苹果遇到困难的根本之一。
以现今为苹果带来转机的iPod为例。
从表面上看,其iPod的销量惊人,iPod可能是苹果公司在1977年推出苹果Ⅱ电脑以来最大的创新。如果最近到苹果公司在加州的总部去转转,就会发现原来那些有关电脑的宣传画全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苹果CEO斯蒂夫·乔布斯所倡导的iPod音乐播放器。苹果正慢慢改变其个人电脑供应商的定位,将自己慢慢转变成一家类似索尼公司的高端电子消费品和服务企业。
可实际上,在数字音乐市场,iPod正遭遇巨大的挑战,苹果大肆炫耀其业绩对公司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来说无疑是个莫大讽刺。
10月12日,比尔·盖茨在洛杉矶著名的神殿大会堂发布了最新版本的Windows XP媒体中心,盖茨同时展示了Creative Labs公司、戴尔公司、三星以及惠普等合作伙伴生产的十几种音乐和视频设备,Creative Labs公司生产的Zen Micro设备具有人触摸屏,设备外观色彩鲜艳,存储容量比iPod还大25%。
虽然苹果公司的iTunes音乐下载服务只支持iPod,而且迄今为止,苹果公司的这一策略也还没有问题,但消费者对苹果抱怨最多的也是这一点:在iTunes音乐商店购买的音乐仅能在iPod上播放。这时,消费者就希望微软可以推出一个通用标准,给消费者更多选择。
苹果想拥有一个既有软件又有硬件的完整产品链,以便能更加完美地实现在技术上的突破,让产品能拥有更“苹果个性化”的色彩,但相比较而言,微软却只把重点放在软件上,认为获得许可的人越多越好。而这个理念显然更贴近人性。
苹果遇到的困难,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