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自主创新中的浮躁心态

 警惕自主创新中的浮躁心态
全国科技大会后,各行各业相继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宣传创新成就,在全社会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热潮。与此同时,一些不切实际、心浮气躁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专家提醒,自主创新要拒绝浮躁的心态,脚踏实地才能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自主创新须杜绝浮夸

一场“汉芯造假事件”令中外科技界震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进从美国买来MOTO-freescale的芯片,磨掉芯片表面的MOTO字样后打上“汉芯”标识,声称创造出了自主创新的尖端产品。上海交大不久前发表了对此事件的调查结果,其中指出,“汉芯”系列芯片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以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各级政府部门和公众。

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DSP芯片”,汉芯一度被视为自主创新的典范。但其本质却是把国外产品拿来改头换面搞“假国产”,把别人的开源产品直接拿来篡改为己牟利。这样一些打着“自主创新”旗号,实则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却在大肆申请国家资助,骗取国家科技创新资源。据有关部门统计,“汉芯”共向国家各个部门申报项目40多次,累计获得无偿拨款突破一亿元。

另一种浮夸现象更加隐蔽而难以被察觉。据了解,有的电子信息企业从国外高价购买了芯片的设计软件授权费和生产测试设备,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自己“核心芯片”,也挂上了“自主开发”的名号。但事实上,当今芯片的生产技术和开发软件在国际上已经基本实现了标准化。开发的技术基础平台和标准仍掌握在别人手上,缺乏技术主导权和自主权,同样还是受制于人,这样设计和生产的芯片,所得到的回报只是一点可怜的加工费而已,离自主创新的实质仍然遥远。

收购和兼并已经落后的国外企业,是我国企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尽快参与国际的一条捷径。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企业刚刚从国外引进一条生产线,设计能力尚未完全实现,就成了引进吸收、自主创新的典型,在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有关专家提醒,


站在别人的肩上,还必须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进行技术改造和再创新。如果只是满足于生产低水平的产品,那么同样不能称之为自主创新,体现不出以资本手段创建自主品牌的初衷,对于国家资源也是巨大的浪费。

自主创新须防止光喊口号

财政部官员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今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增幅明显超过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幅度,大大加强了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对此,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连燕华提醒:“资源多了以后,更应该防止以创新为由唱高调,大量上马重复项目,弄出一些假数据,人为地拔高一些东西来迎合政府官员的喜好,防止‘创新型国家’的口号变成少数地方和部门新的政绩工程。”

当自主创新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时,夸大自主创新成效甚至弄虚作假,往往容易在支持创新的资源配置中抢占到舆论优势、多分一杯羹。一些官员和管理者为了宣传政绩或业绩,对夸大造假行为视而不见,这一定程度上必然助长了浮夸的风气。

南方某省科学院一位产业处处长告诉记者,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后,企业向上申请的自主创新项目数量比过去翻了好几倍。可是仔细研究之后他发现,相当一部分成果仅仅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就来申报“创新项目”。实际上,这样的改动在过去基本是作为“技术改进”来上报的,当“自主创新”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或部门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时,就统统冠以“创新”之名。这样一来,当地自主创新的成绩自然就突飞猛进了。

这位处长认为,对于创新的标准没有定量,是当前在判断创新效率时常常遇到的难题。国家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对此也有同感。他认为,自主创新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估决策方式和审核监督机制。他举例说,专利的考核应强化发明专利的比率,而不应任由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样的专利凑数,同时还应当重视成果转换的比率;评价企业创新成效,不能只看到所谓“自主开发”的产品数量,更应当注重核心技术和设备的自给


率。

虽然科技部早已明文禁止在项目评审时使用“国内国际领先”之类的抽象字样,但如何对科技成果进行客观评判,仍然是当前评审中的一个难题。由于我国科技活动的整体规模还小,各领域内的“行家”人数有限,难免出现“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集于一身”的现象,或者评审组中多数人只是该领域一般原理上的行家的情况。项目评审的客观和公正,有时就会出现偏差。或许这也是“汉芯”之类造假浮夸事件能骗人耳目登堂入室的原因之一。

自主创新须正确定位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不久前在媒体面前公开对“汉芯事件”进行反思。他认为,科研体制内引入竞争体制,给科研带来了动力和活力。但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如何操作和运用竞争的体制,真正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尚缺乏经验,准备不足,我们把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研究,和高技术的探索性研究用同一的评价体系来支撑,因此造成了鼓励浮夸的空间。徐冠华指出,尽管浮躁的现象在科技界还是极少数,但对科技事业的危害不容低估。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提出,清醒看待我国自主创新的实际发展阶段是促使其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的创新投入有60%来自于企业,企业已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但实际上,由于我国企业大多还处于创新的低水平上,自主创新也仍然是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创新为主。就算在浙江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原始创新所含的比例仍然也比较小。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先进制造业办公室主任凌云指出,基于现实国情,国家应当更加重视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原始创新,这是由经济发展的阶段所决定的,“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广大中小企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踌躇不前,使整个国家的创新进度受到影响。”

一位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指出,自主创新的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强,但创新的能力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需要从业者沉下心来攻克核心技术。倘若任华而不实的浮躁风盛行,其结果不仅是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将动摇公众对科技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