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社区蔬菜店为何容易倒闭

  “现在不用去大超市,也不用到菜市场,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的蔬菜,蔬菜直销店真是方便了小区居民。”

  7月23日下午6点左右,在位于文化小区的祥龙果蔬直销店内,市民刘大妈甩着手里几株毛毛菜上的一条青虫对记者说,“看这菜上有虫眼,说明没打农药,吃了放心。”

  祥龙果蔬直销店内销售的蔬菜多是位于章镇的祥龙蔬菜基地出产的无公害绿色蔬菜,虽然菜价和菜场比没有优势,但因为有品质保证,又方便社区居民采购,从今年1月份营业开始,已经累积了不少“忠实客户”。有需求,也有口碑,但在看似红火的生意下,店主陈建国却打算在今年年底结束营业,他说,“要维持有些困难。”

  社区蔬菜店作为一种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多变化、求便利的蔬菜销售模式,在一二线城市已经相当普遍,但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我市不少小区的社区蔬菜店,多以关门告终,到底原因何在?

  成本太高,社区蔬菜店不堪重负

  记者在祥龙果蔬直销店内看到,店内通透明亮,陈列整齐,在外墙、内墙均有标注章镇虞南山区蔬菜基地直销标识。因单卖基地蔬菜太过局限,在店内还可看到部分常见的鱼类、贝类及调味品售卖。正值傍晚销售小高峰时期,店里来来去去的顾客不少,不少货架已经卖空。

  “现在还属于淡季,我们这里靠近老的鹤琴幼儿园,学校上课的时候生意还是不错的,接送孩子的时候大家总会带点菜回去。”店内收银人员告诉记者,旺季该店每天的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这样的销售情况在陈建国的预料之内,在开店前,他就做过市场调查,一个社区中大概需要消耗多少菜,有多少购买比例可盈利,他都考虑过,却没想到最后还是坚持不下去。

  “房租6.5万元啊,压力太大,对于开设社区蔬菜店,政府的扶持是开一家支持5000块钱,杯水车薪。”陈建国告诉记者,店内蔬菜是产地直销,省去了各个环节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平均价格可降低10%到20%,但房租和人工成本之下,还不如直接批发给菜场挣钱。“在运输车辆和设备上的投入也大,还不能走绿色通道进城,困难很多。”

  位于人民中路的一家社区蔬菜店,开业不满半年就换了门面。店主告诉记者,蔬菜保鲜期短,损耗大,即使是批发蔬菜来卖,成本也过高。

  缺乏氛围,无法体现社区店优势

  “社区蔬菜店肯定是以后的发展趋势,但我市的市场氛围还未形成。”陈建国说。社区蔬菜直营店是指蔬菜基地和店铺直接对接,使符合基地出产标准的无公害蔬菜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也是城市中社区蔬菜店运营的最主要模式和发展方向。

  “缺乏成熟的高档社区。”陈建国告诉记者,在多元世纪城附近的蔬菜店经营情况比较好的原因是小区成熟,周边没有小商小贩,“你看周围街边,很多农户在卖自家出产的蔬菜,肯定影响生意。很多人认为是农户自家种的,比较健康,其实很少有能通过基地检测标准的。人们对于什么是无公害、什么是绿色的认识太少,这让我们的价值体现不出来。”

  据介绍,我国对于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检测比较严格,市检验检疫局每星期要抽检样品,省级部门每月检测,部级单位每半年要检测。“无公害蔬菜种植成本很大,但它的卖相还不好,真的需要对这块内容多进行宣传。”相比社区店,陈建国的超市专柜做得风生水起。开在万和城的地下超市内蔬菜区每日的营业额在1万元左右。“还有不少商家在跟我谈进超市的事,我个人是很看好社区这块的,可能时机还不成熟吧,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