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不完全归纳法

管理创新:不完全归结法
一、什么是不完全归结法
  不完全归结法是依据一类事物中的局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
种属性,从而得出该类事物一切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
思想方法。
例如:
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相互吸引的,
太阳与地球之间是相互吸引的,
地球与火星之间是相互吸引的,
太阳与月球之间是相互吸引的,
木星与其卫星之间是相互吸引的,
太阳与哈雷彗星之间是相互吸引的,
所以,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是相互吸引的。
    这个结论就是众所周知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把引力看作是
“统摄宇宙”的,在宇宙问四处都起作用的。这无疑是由局部推论到全
体。不完全归结法的方式,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S,是(或不是)P。
    S,是(或不是)P,
    S,是(或不是)P。
    S。是(或不是)P,
    S。,S:。S,…。S。是S类事物的局部对象,
    所以,一切S都是(或不是)P。
    二、不完全归结的结论是或然的
    人们运用不完全归结法,虽然可以从为数不多的事例中探索出普遍
的规律性来,但是这还是个猜想。这个猜想对不对,还必需进一步加以
验证,由于结论所判定模范围超出了前提所判定模范围,结论就不具有
偶然性,也就是说它能够真,也能够假。概而言之,对不完全归结法来
说,一方面是它的结论能够提供全新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它的结论未必

真实牢靠。
    让我们再看一个迷信上著名的实例。大家都知道,自然数中那些可
以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剩下的那些数,叫做奇数。有一种数,只
能被l和它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如2、3、5、7、ll、
13等,这种数叫做素数,又称质数。1742年,哥德巴赫写信给欧拉,
提出了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例如6=3+3,24=ll
+13等。有人对一个一个的偶数都停止了这样的验算,不时验算到了
三亿三千万之数,都标明这是对的,但是更大的数目呢?猜想起来也该
是对的。这就是运用不完全归


纳法而提出的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任何一个偶数都能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其所以称之为“猜想”,是
由于结论是或然的,未必是确实的。因此,“哥德巴赫猜想”还必需加
以证明,但是证明它是件十分困难的事。
    华罗庚在<数学归结法》中举了一个生动笼统的例子,深刻地说
明了不完全归结法结论的或然性:“从一个袋子里摸出来的第一个是红
玻璃球,第二个是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
球的时分,我们立刻会出现一种猜想:‘是不是这个袋里的东西全部都
是红玻璃球?’但是,当我们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的时分,这个猜
想失败了。这时,我们会出现另一个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全部都
是玻璃球?’但是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的时分,这个猜想又失
败了。那时我们会出现第三个猜想:  ‘是不是袋里的东西都是球?’这
个猜想对不对,还必需继续加以检验,要把袋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
能见个分晓。”
  三、不完全归结法的作用
  不完全归结法的特点是结论所判定模范围超出了前提所判定模范
围,结论的知识往往不只是前提已有知识的复杂推行,而且还提醒出存
在于有数现象之间的普遍规律性,给我们提供全新的知识,尤其是迷信
的普遍原理。人们要看法周围的事物,首先必需对事物的现象停止少量
的观察和实验,然后依据观察和实验所确认的一系列一般理想,运用不
完全归结法由一般的知识概括成为~般的知识,从而到达对普遍规律性
的看法。所以,不完全归结法在探求新知识的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