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家庭理财的常见三大误区

破解家庭理财的常见三大误区“理财”对大多数对金融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们而言可能还存有一定的误区,以至于在理财时往往“事倍功半&r

破解家庭理财的常见三大误区

  “理财”对大多数对金融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们而言可能还存有一定的误区,以至于在理财时往往“事倍功半”。对此,我们总结了家庭理财三个常见的误区以及走出误区的建议与理财的几个基本原则,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理财=投资?

  说到理财,不少人首先问理财师的是:“给你一笔资金,你可以实现多少收益?”可见,人们经常潜意识地将理财与投资收益划等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 应该是两个概念,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绝对等同。理财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识的财务规划与实施,在科学管理财务的基础上实现稳定的保值增值,使家庭自身资产获得效益最大化。它关注的是人生规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是在承担高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组合,获取较大收益。

  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渠道。它关注的则是如何以钱生钱的问题,所以理财的内容比投资要宽广得多。理财师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按照其设定的目标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并帮助实施。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炒股等投资行为等同于理财,而应将理财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这个系统和过程,使人的一生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从而使自己生活无忧。

  误区二:理财能随大流吗?

  别人炒股我也炒股, 别人买房我也买房---从经济学上说,这是典型的“羊群效应”。其实,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人的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理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因此,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

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而不应盲从他人的理财行为。

  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最好根据年龄段来安排相应的风险组合。通常年轻人可以进行高风险投资,而年纪越大,则越要趋于稳健。例如,对应于低风险投资工具、中风险投资工具、高风险投资工具,一个人30岁时,可将可支配资金按30%、35%、35%的比例进行组合;40岁时可调整按40%、30%、30%的比例进行组合;50岁时按50%、25%、25%的比例进行组合;60岁时按60%、20%、 20%的比例进行组合……这是根据一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来具体安排的。当你作任何投资决定时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或找你信得过的理财师商量,在规划好你的财务计划同时,事先做好对防范风险的心理准备。

  误区三:应该追求广而全的投资理财组合吗?

  在考虑资产风险时,不少人对一种投资理念可能已经烂熟于心,那就是: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投资者却又走到了反面,往往将“鸡蛋”放在过多的“篮子”里,使得投资追踪困难,造成分析不到位,这又会降低收益。其实投资需要分散,但也不要把“鸡蛋”放在太多的“篮子”里,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在搭建一个优化的投资组合时,相关性分析就成为重要核心,因为它避免了您投资的过度集中,从而不能抵御市场风险。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可以投资在不同产品、地域。在风险和回报曲线上找到最有效的投资组合区域,使得您的投资组合在与别人面临同样风险时,获得最大回报。对于有闲钱的投资者我们认为不妨运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把握住市场大的发展趋势,顺势而为,将一部分资金适当地进行中长期投资。

  总的来说,每个人、每个家庭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最好是在结合自己具体情况下,同时在专业理财师的帮助下,做好长期理财战略规划,中期理财战术策划,和近期的具体理财安排。在动态中调整,在发展中使自己的财务管理越来越科学。人们买点东西都会多方比较价格等,那么,理财就更应该很好的重视了。节流、省税是直接给你带来收益,开源是帮你想办法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