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发明故事

电话发明者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原是苏格兰人,生于1847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贝尔的不少朋友却希望他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以为然。他心里唯一惦记的事,就是要完成传递人声的工作。
  1871年,贝尔从苏格兰回到美国,任波士顿大学音响生理学教授。贝尔的父亲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是聋哑人手语的发明者。贝尔的妻子就曾是他的学生,一位耳聋的姑娘。贝尔在致力于研究声学和教授哑语之余,还潜心研制电话。
其实,在1854年电话原理就已由法国人鲍萨尔设想出来了。6年之后德国人赖伊斯又重复了这个设想。原理是:将两声薄金属片,用电线相连,一方发生声音时,金属片振动,变成电,传给对方。这仅仅是一种设想,并未付诸实施。问题在哪呢?原来问题在于送话器和受话器的构造,怎样才能把声音这种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最初,贝尔在由于声音而振动的薄金属片上安装电磁开关,用电磁开关把电路断开, 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但是对于声音这样高的频率,这种方法是不现实的。在一次试 验中,他偶然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关上,在这种状态下实验,声音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贝尔发现这个现象是在1875 年6月2日,申请专利权是1876年2月14日。
这种电话机的原理是:对着话筒说话,使话筒底部的金属膜片随声音而振动,膜片的振动带动一根磁性簧片随之振动,在电磁线圈中便产生了感应电流,电流经导线传至受话一方,使受话器上的膜片相应的振动,将话音还原出来。
然而,这台机器真正开始工作是在1876年3月10日这一天。当时,贝尔正在做实验,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脚上,他痛得不禁对着话筒向正在另一房间里的沃森大叫:“沃森,快来帮帮我!”不料,这一求助声竟成为世界上第一句由电话机传送的话音,沃森从听筒里清晰地听到了贝尔的声音。
 E.格雷也在这一天申请专利权,时间先后仅差两小时。格雷的原理是利用送话器
内部液体的电阻变化,而受话器则与贝尔的完全相同。
 翌年,即1877年,爱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直至今日,我们的大部分电话机使用的仍是碳精送话器。
三者间专利之争错综复杂, 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买下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与贝尔的电话公司对抗。
 长时期专利之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完全承认贝尔的专利 权,从此不再染指电话业,交换条件是17年之内分享贝尔电话公司收入的20%。
1948年以来,晶体管逐步取代了继电器和其它通讯装置。1960年科学家又发明按键号盘,使用晶体管发出音频。近年来,又发展了用激光作为载波源的激光电话和代替主人回话的记录电话等,使电话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的电话机不仅数量激增,品种和功能更是今非昔比。除传统的电话外,还出现了许多特种电话。如能充当“值班秘书”的录音电话和书写电话,闻声见影的电视电话,信手拈来的无绳电话,随身携带的移动式电话,以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网络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