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求职与就业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求职与就业
  1、毕业了找工作,招聘会上“谢绝应届毕业生”怎么办?

    别抱怨,企业有企业的难处,“谢绝应届毕业生”,企业有不得已之处。那能怎么办?求职的人太多,需要的职位很少,亮出这个牌子,缓解缓解招聘人员的压力,看太多简历,费眼神呵。
    
    在企业用过毕业生的都知道,他们工作上手可能需要几个月到一年不等。不管有没有经验,都需要熟悉企业内部工作机制、规章和工作人事关系。对有经验的人来说,他熟悉技术、业务,这不需要额外时间;他有人际交往经验,会察言观色,可以迅速融入新环境,几天工夫,他能自然称呼“小赵”、“老张”、“王总”,说的自然,听的舒服。私下和“群众”都打成一片、称兄道弟了,工作还不上手。
    
    毕业生就嫩多了。他技术、业务不懂,需要人教;企业在新手身上得花时间,你能不能学会不知道,学的快慢不知道,熟悉后你会不会跳槽不知道。企业不傻,那么多有经验的都看眼晕了;培养,还是让其它企业“发扬风格”。再说了,毕业生说话、办事难免毛糙,和人打交道还不顺溜,有些“生猛海鲜”。在组织里,把自己搞成“岳不群”,融洽的工作气氛没了,怕影响其它老同志的表情和情绪。亮出这个牌,也不能都怪企业。
    
    看到“谢绝应届毕业生”的牌子,很多人情绪会一泻千里。我的看法是:先别泄气,别处试试。他们也是从刚毕业过来的,算他们忘本,不必计较。值得高兴的是,有单位专要应届毕业生,愿意从头到脚对你培训;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你更容易适应公司文化、可塑性高。去年,我一个电子商务学生进了海尔,培训出来,做销售区域主管,大概是宁波什么地区。也不错啊!

    2、马上就电子商务专业毕业了,不知到社会上能干点啥?

    这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东西。
    
    按理,上大学前就该细细考虑这个问题:到哪儿上大学、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心里要算计,大体上有个谱。上大学是一项教育投资,要花数年时间、大量金钱、精力、以及机会成本,


不核计是对自己不负责,碍不着别人,到头来损失自己。从投资的角度讲,考学、上学都是手段,是一项投资品种,不是养花、遛狗,来颐养休闲的。关键要兑现,像风险投资投项目一样;它不是喜欢你的项目,而是项目所带来的票子。上半天大学,末了还是要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体面、钱多、又有发展前途。
    
    把上大学当成目的本身,是猴吃麻花——满拧。稀里糊涂上大学,这已是失误;不明不白学电子商务,更是不幸;大学开始阶段还不给自己定位,就是灾难了。起码,在大学的开始阶段该琢磨一下,分析分析本专业的社会需求,了解毕业后的大体趋势;同时把握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现状,为自己定好位,以确定大学期间学习、努力的方向。
    
    现在人才招聘网站这么多,即便自己不会分析,可以看别人的文章啊。最差的就是在校几年,对产业变化不闻,对人才需求不问,过得悠闲、自在。等马上电子商务毕业了,对社会需求还摸不着边儿。能干啥,自己知道。本人写过一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何处就业”,也可供参考。你实在真是这种最后才着急的主,也不是没救,跑跑业务吧!

    3、学电子商务,毕业了,怎么找不到对口工作啊?

    所谓学什么就得干什么的“对口”,是求职时的一个观念误区。学什么铁定干什么的“对口”,历史上不存在,现实中不存在,虚幻中不存在。鲁迅和孙中山开始都学医,但后来一个从文,一个从政,各自在“不对口”领域成就斐然,这样的不对口有什么不好?偶本人最早学过会计,后来学国际贸易,MBA按说该在企业打拼才“对口”,偶现在是优秀教师,这有什么不好?孙悟空早期还是山大王呢,后来,成了唐僧的保镖,好功夫全用来打妖精了。不亏,他最后还成佛了呐。
    
    学电子商务非要找相关工作,强调“对口”,是自缚手脚!学电子商务,有企、事业单位用,就是“对口”。我们电子商务首届毕业班有个学生,在校期间活动能力挺强,当过班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学生会主席,感觉他毕业总不会有问题。毕业前夕,见过


几面,他总回答说,老师,没有对口岗位啊。后来,他成了我的同事,留校当了专职辅导员,这可对口!说俗了,上大学就是拿一张“船票”,拿着这张票,让你上船就行。同理,拿了毕业证这个本本,有单位给你钱就行,发钱就对口,不发钱就不对口。
    
    要说不对口,当属今年毕业的一个女生,她到一所中学教书去了,教语文。她自己讲,刚上讲台,腿肚子不听使唤,哆嗦;嗓子出音不利落,颤悠。我安慰她说:你一个女孩,当教师也不错啦,烈日晒不着,台风吹不着,又稳定,空闲时间又多,多少人羡慕!谁知她接着说:现在好啦,老师,这的学生真好玩啊,我正组织他们参加网络作文比赛呢。

    4、你怎么看电子商务学生毕业后跑业务?

    对电子商务学生来说,跑业务说不上不对口。电商学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都不是长项,与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类的专业比,没有优势。管理类岗位不是毕业生的入门岗位,哪有到单位一去就是“经理”的?难!技术不会、管理不让干,只好干干营销类的工作,“跑业务”是其中一种。
   
    搞营销也有个三六九等,从传统来看,涉及的工作内容有广告宣传、参加展览、信息调研、品牌建立、客户服务、商务策划、渠道开发、媒体公关、商务合作、文案策划、产品销售、物流管理等等。这些工作,有的容易做,有的难度大。对有销售业绩要求的“跑业务”,开始待遇差、累,不是人人心理都承受得起,也不是人人有这个能力。在一般人眼里,这大概属于“下三烂”的那种活了。
   
    搞营销,专署网络营销的内容其实有限,且具有工具性。做这些工具,就是技术活了,如企业站点、电子商务平台、搜索引擎、电子邮件、IM、论坛、博客、网络广告等。会用这些工具只是营销手段,不是目的,忙活半天要为传统的营销职能服务。从企业营销总体角度看,专属“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部分不多,要求企业将营销人员分成传统、网络两部分,你专做网络部分,怕够呛。
   
    总体感觉是:这个岗位有挑战性,能锻炼人,也


能学东西。在“跑业务”职位能活下去的,往往具有帅才,温州许多老板,都是跑业务出身。想想这个职位遇到的变数之多,而他能做出业绩,内外应付自如,利害!

    5、是否随便什么“跑业务”的活都可以去干?

    还是应该有所鉴别,不能饥不择食,捡到碗里就是菜。要有所取舍,选择从事一线销售工作,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在传统行业,选择有一定历史、一定规模的企业。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自己本身就是个新手,没有行业经验,需要有人指导、有人带。初创企业规模小,老板、老总本身可能都在摸索,市场刚处于开拓阶段,做出业绩,难度大。在做得比较长的企业里,会得到老销售的指导;他们经验丰富,要是自己悟性高的好,上手较快。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已经有市场基础、品牌影响力和声望,易得到用户群认可,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二,选择新行业,如各类网络企业、网络相关咨询、服务公司。因是新行业,与传统行业比,企业大小、历史长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来说,到新行业的初创公司,因大家都没有经验,早做反而有先行优势,竞争少,易出业绩。所以什么都是相对的。

    第三,注意识别企业对业务员的态度。有企业在销售上实行人海战术,大量招人,进去很容易;但出来也很容易,淘汰率高。刚去的可能都算不上正式员工,什么待遇都没有。应聘这样的销售岗位需慎重。

    现在有许多销售激励的演讲,个人觉得作用被夸大。销售是一种技术,它能否成功绝不是单靠热情,更需要懂得专业知识、客户心理、认真准备、沟通技巧,还取决于企业品牌影响力、产品本身和市场状况等要素。

    6、你如何看选择职业时人的性格因素?

    性格决定命运,有道理。与专业知识比起来,性格对人最终从事什么职业影响更深远、长久。学什么不干什么,一个基本原因是人的性格不同。同样是学电子商务,毕业一年,你会看到干什么的都有,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不管学什么,人最后干什么工作,都要稳定在适合自己脾气、秉性的


行业与职位。不符合自己的脾气、秉性,就存在改变现状的内在驱动力。

    人秉性难移,有生理基础;它是由基因决定的,而基因的变异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表明人性情的稳定性。人一出生,性格是开朗、沉静;爱说不爱说;愿不愿与外人交往;对事物的情绪反应;主动还是被动;外露还是含蓄;张扬还是收敛,等等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人终其一生,个性很难改变,稳定性强。而专业可以转换,只要他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即便大学学科意义上的专业换不了,还是可以进行专业知识更新,这使职业转换成为可能。人一般都要转换到适合自己个性的职业,不管他以前学什么专业。

    据说,古希腊德尔菲神庙有句话:人,认识你自己。的确,人认识自己很难,却是为自己进行职业定位不可少的条件。性格稳重,对需要频繁变化的岗位会不适应;要是憷见人,选择跑业务的活就是难为自己了。选择职业,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找工作对脾气比专业对口重要。在一个适合自己个性的行当、岗位上工作,愿意干乐意干,不觉是苦,反以之为乐。有这种心理状态,工作不出成绩,怕也很难。

    7、电子商务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为何我这个“复合型”求职时没觉得有优势?

    对毕业生来说,需要找到的是入门岗位,从这个意义上说,能胜任某一方面岗位的“专才”更受欢迎,“复合”人才在职场不见得有优势。进一步讲,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复合”有些变味,没“复合”成,容易成为“杂烩”。“复合”不好,造成的结果是:什么都学一点,样样通,样样稀松,哪一样也拿不起来。这也是造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求职困难的一个原因。学电子商务需要为自己重新定好位,要求“专”、“精”、“深”。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据说每天都会收到许多求职简历,也经常收到“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求职信。马云对此的反应是:很好奇电子商务有专业了。而且感慨:“很多人问电子商务的问题,我觉得对不上号;他们很努力。


如果学了四年之后发现跟真正的电子商务有很大的距离,这是很遗憾的。”马云心目中的电子商务是给“买卖人”用的,他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电子商务技术平台问题,是软、硬件工程师的事。

    从教育的角度讲,电子商务专业需要一次彻底变革。在教学模式没有改变之前,就要靠自己了,用冯博士的话说:自救!或像现在流行说的DIY。学电子商务专业,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盯住一个方面,深挖下去,使自己成为这个方面既能操作、又有理论素养的“专才”。一招先,吃遍天。

    8、电子商务大学毕业生求职应该注意什么?
    
    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建议,本人写过一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求职“十训”,在文章中,本人给出了十条建议,可以参阅:http://smm969672.bokee.com/3730646.html 。除此之外,个人认为:摆正求职心态最重要。上几年大学,不管从这个专业学没学到有用的玩意儿,作为既成事实,不可改变;毕业时,个人的知识、能力、素质是一个既定的状态。所谓求职,就是凭借个人的综合水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毕业时个人的“整体水平”不可能在短期有大幅提高,使点劲儿解决不了,从这个意义上看,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属于不可控因素,比如:英语水平,行就是行,不行你也不可能一下变成高手。再比如身体素质,硬朗、精力充沛的就是好;身体弱的,也不可能靠“进补”改善多少。

    求职,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心态”;心态可以在短期调整、控制。目前,求职时心态浮躁的学生不在少数,主要表现为:对自我和企业缺乏清醒、明确的认识;盲目自大,眼高手低;或者缺乏自信,消极悲观;不切实际的与他人攀比;急于求成,没有耐心,等等都属于“心态”问题。心态控制不好,水平高的,职位不见得理想;心态控制得好,水平一般的,有可能谋得更好的职位。

    在“心态”方面,我觉得求职最忌讳的一点是“和别人比”,和同学比,和同事比;比


来比去,要么得意,要么丧气。拿别人的尺度衡量自己,怕很难有平稳的心态。其实,人最重要的是超越自己。

    9,求职时,怎样知道自己对某个行业或职位“隔不隔”?

    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求职“十训”一文中,偶曾提到:那些学了好几年还在问“什么是电子商务”的,对这个行业肯定是“隔”,隔得厉害。这里,我所说的“这个行业”界定为纯粹的网络公司。对电子商务概念的困惑或执着于概念,表明对新行业、新事物缺乏悟性,不敏感,到网络公司怕难跟上拍子。这就是对“互联网”这个行业有隔阂。

    对干什么“隔不隔”,首先表现为一种天生的倾向:喜欢学习、从事一类事情;对这种事儿有较高的领悟、理解;做这方面的事儿比较投入,比做其它事儿效率高。比如: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学英语就“不隔”,他从小喜欢英语;对数学“隔”,有天生的反感。

    其次,判断自己对某物“隔不隔”,还可以看“感觉”。人不是对所有方面都有同样的感觉,学习是这样,日常生活如此,做事也是如此。人总会对某个方面有特别的或强烈的感觉,表现为易引起注意力,容易兴奋起来。对工作没有感觉、感觉迟钝的,肯定是“隔”。

    其次,对行业、职业“隔不隔”还表现为“适应性”。适应快、容易适应的,不隔;适应不了,难以适应的,隔。

    俗话说: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个社会,女的也怕干错行,男的也不能娶“河东狮吼”那样的。什么叫“干错行”,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自己对这个行当“隔不隔”。一些人学电子商务已属“走板”,求职时再抱着所谓“对口”的观念不放,也不管适合不适合,那无异画地为牢,自缚手脚。

    10、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起始薪水有多少?

    别的地区,别的学校不知道。谈谈我们自己学校。算上今年,我校已有两届电子商务毕业生,属三年专科。据我了解的情况,在温州,从实习期开始,一般工资收入在800到1200之间,有的还包食宿;这是比较正常的。因个人情况不同,低于或高于这个水平的也有。


    其实,工作“待遇”不光“薪水”一个指标,有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福利也是待遇。工作时间、工作环境、有无进修、培训、企业是否有发展前途这些“隐性”待遇也很重要。温州很多企业基本是每周六天工作制,有的甚至每个月只允许休息一、两天。这种强迫性,而非自愿性的“时间安排”,会挤掉闲暇时间。

    衡量工资高低,还应该看“物价指数”,不能单纯看月收入。温州的物价高不高,别的不好说,温州的房价肯定是高,给教师的经济适用房每平方米也要四千,商品房的价格动不动就七、八千。与富裕的老板阶层相比,个人以为,打工阶层的待遇实在有限。大学毕业生感受到的生存压力不是没有道理。

    待遇、薪水反映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对大部分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面临的是企业占主动地位的“买方”市场。电子商务虽然“热门”,网络企业也不是一定非要找“电子商务”的学生。为了生存的需要,很多学生恐怕不能不接受企业的开价,“屈就”自己。

    毕业了,总得先生存,再谋求发展。

    11、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怎么理解“先就业,再择业”的说法?

    大学生经常会听到“先就业,再择业”的说法。个人认为,对这句话要小心,不要被误导。许多人容易把这句话解读为:不管什么工作,先找一个,然后“骑驴找马”。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说这句话,本意是希望大学生求职时不要过于挑剔,这并非没有道理。但许多学生执行这句话“剑走偏锋”,找工作随便骑“驴”,没几个月就弃“驴”而去,造成频繁跳槽的局面。

    “先就业,再择业”的提法容易造成一种求职“近视症”。很多同学没有认真分析人才市场需求和自身实力,在没有明确目标、缺乏定位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阵,不管什么“驴”,见“驴”就上。能骑上“驴”说明工作还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是这头“驴”适合不适合自己。大家都知道,年后的一两个月是企业招聘的高峰期,各类职位纷纷在这个期间发布,企业因人员流失或扩张需要,基本要在这个时期补充新鲜血液。毕


业生在这个时期应该抱着直接找“马”的心态。随便找“驴”乱骑,不适合,再换,付出机会成本,到头来损失自己。

    偶还是强调的一个观点:不轻易应聘,也不轻易跳槽。如果因自己的能力、素质所限,一时找不到“马”,只能骑“驴”,心态上也要积极向上,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不能虐待驴”。人不大可能短期在能力上有什么实质进步,跳半天槽,可能找的还是“驴”,而不是“马”。

    对“先就业,再择业”的说法还真要谨慎理解。
    
    12、我要签就业协议书吗?

    如果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自己也比较满意,最好还是签,这能提高学校的“就业率”。高校的就业率怎么来的?主要数据来自学生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母校的“就业率”高了,对学校各方面都有好处。当然,如果觉得自己不稳定,也别勉强;更不能造假。

    前两年因操作缺乏科学性,造成一种片面让学生签协议书的局面,就业率的数字水分不小。一些教育官员在认识上也存在误区,把“就业率”与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联系起来,觉得学生能找到工作,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就高。将学生的就业率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挂钩,有合理的一面,但远远不是全部,体现“教育”是否成功存在更长期、多样化的指标。“就业”问题也与学生的个人具体情况、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今年,情况合理多了。首先,统计初次就业率的时间定在了八月底,年底统计二次就业率。还有,其它如出国、进修、自主创业等情况也考虑进来。除了“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单位证明等材料也被列入可接纳的范围,这样,反映了事实求是的精神。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就业指导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当作大事来抓,学校这边不能说不重视。但就业终究是学生就业,能否顺利就业主要取决于学生在职场的定位、目标、期望和心态。光学校急没用,学生悠哉游哉,就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