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新教材 落实新理念

用活新教材 落实新理念
 当课改如一夜春风来,局面如万树梨花开时,我们热衷于满腔热情地探讨,欣喜于丰硕殷实地创造。然而当新教材以崭新的面貌走进课堂时,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是否同样能以全新的理念迎接它?是否由于它的“新、优”,由于它每一层次近乎完美的设计而停滞了自己的思索?无可辩驳,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主载体的新教材,是众多编者精心选择和组织,并经教育权威部门严格审定的“人类文明”,然而,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它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挑战。因此,只有用活新教材,落实新理念,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行为上主动走进新课程,成为新一轮课改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
    最近苏州市举行了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会课比赛,笔者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活动,收获颇丰。下面,就以二年级的“确定位置”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感悟。
    亮点一:约定俗成找座位
    [原创]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排队做操图,分别标注了两只小动物的所在位置:小猴位于第一排第一个,小熊处于第二排第三个。然后通过两个小动物自报的位置来确定第几排、第几个位置的递进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说说其它小动物的位置,初步学会确定位置的方法。
    [环节处理]上课伊始,教师开门见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谁愿意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吗?”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都高兴地举起了小手。“我的好朋友坐在第三排第二个”,一位高个子男孩神气且大声地说。“那大家一起来猜猜他是谁?”猜来猜去,结果意见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从左边数起,另一派则认为从右边数起也对。教师显得“一筹莫展”:“大家说得都有道理,那怎么办呢?”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商定从左边数起是第一排,从前面数起是第一个。约定俗成以后,再来看看可爱的他们——被猜中的一脸欢喜,猜中的洋洋得意。
    接着教师与小朋友们开展了找新座位的游戏:“那现在就用大家约定的这种规律来找一找我们的


新座位吧!”孩子们高兴万分,紧握着新的座位号纷纷离席。此时,课堂已是学生活动的公共舞台,已完全成为一个开放的场所。
    亮点二:联系生活编门牌
    [原创]教材上是这样设计的:一幢四层动物宿舍楼,每层三个房间,住在第二层第三间的小猴首先介绍了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根据给出的信息确定排列规律,说一说其他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环节处理]教师在进行该环节处理时既保留了“原创”,又注重了拓展。首先充分让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具体位置,而后再请他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住在哪里,接着教师围绕“几0几”做起了文章。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他家住在南苑新村26幢403室,这403是什么意思?
    生1:4表示他家住在第4层。
    生2:3表示他家是第3家。
    生3:住在第4层第3家就说成403,这样比较简单。
    ……
    师:那你们能为小动物们编一编门牌号吗?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雷登塔尔指出:“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出数学。”由于教师善于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点,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乐于解决实际问题。
    亮点三:找准规律进影院
    [原创]教材上出示了一幅有两排座位的电影院座位图,两个小朋友分别拿着“5排8座”“10排15座”的电影票站在门前。
    [环节处理]由于电影院有特殊的座位排列规律——单号在一边,双号在另一边,座位号从中间两个两个地分别向旁边递增,这就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作支撑。因此教师借助多媒体完整地呈现了该画面,在孩子们敏锐地发现了座位的排列规律后,一个卡通娃娃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我的票是5排8座,应该走哪个门呢?”“双号!”全班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然后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你先往前走到第5排”,“再到中间找8座”。随着孩子们的指导,那位卡通娃娃顺利地找到了他的座位。此时教师又巧妙地利用了阶梯教


室的座位同电影院座位相类似的特点,现场“进影院”,富有创意地实现了教材所蕴涵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整个过程自然无痕地渗透于学生的活动之中。
    思考
    如何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新审视教材、处理教材,在深入挖掘新教材的潜在魅力与价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选择自己和学生最喜欢的方法以及最适合自己与学生的内容呢?笔者认为,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载体、媒介和窗口,它虽然规定了要教些什么,但至于怎样去教、如何去教、运用哪些素材和事例去教,则是教师的事情。如果说教材编写者是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进行改革,那么教师则是在实施教材的过程中进行改革。因此,完全可以把教材的例子作为一种题材,开发出适合学生实际的例子。
    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教材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本身并不存在什么是对与错,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调整得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否调整得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启示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新课程背景下确立课堂中的课程开发意识,把执行新教材看作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抓住机遇,接受挑战,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来对待新教材,边质疑边探究,用心收集、捕捉和筛选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并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而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材”走向师生“互动生成”,使自己从一个单纯的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样,课堂必将成为孕育发展性人才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