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意9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思考,打破思维定势,不断地摸索才会有新的发展。生命的财富在于开拓。如果说,总是一成不变,势必会被市场淘汰。英特尔的创始人格罗夫就是一位在创新中不断完善,不断定位,从而走向成功的人士。


  安迪?格罗夫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二战开始后,8岁的格罗夫与母亲一起隐去真名,靠偷来的证件生活,是一个基督教家庭收留了他们。14岁,他加入了当地的青年报社,后乘坐军舰逃到美国。


  1963年格罗夫进入了纽约城市大学,这是移民的“牛津大学”。刚到美国时,经济是个问题,而且语言也不太流利。他可以读、写一些英语,但说的时候就跟不上了,因此常被科学课上的技术名词弄糊涂。但他最终闯过了这一关,几乎门门功课成绩都是A。


  1968年,格罗夫加入了英特尔公司,成了公司的第一批员工,生产出第一批存储芯片。这家初创公司得到了知名投资家阿尔特?罗克(Art Rock)的投资,但其经营规模仍然属于小打小闹:业务计划只有三段,芯片装配工身穿棉布工作服,芯片制造中使用的水是由英特尔公司最早一批工程师拉到工厂里的瓶装水。


  严格来说,是摩尔和诺伊斯成就了英特尔,格罗夫则是他们雇佣的第一位员工。格罗夫身上具有他俩所欠缺的东西:无情、强硬的管理才能和执著、严谨的工作作风。诺伊斯是公司的外交家和业界英雄,摩尔是研究方面的天才,而格罗夫能够做使企业走向成功所必须做的事。


  格罗夫经常扮演强硬派的角色,正如硅谷另一名人霍根所言:“如果他母亲碍着他了,他也会把她解雇掉。”考克斯也说:“你得理解这一切,诺伊斯是个很善良的人,这使他深受爱戴。因此,公司就得有人去鞭策和训斥后进员工,格罗夫正好擅长这一手。”


  1979年,格罗夫出任公司总裁。当IBM决定采用英特尔8088芯片作为PC的心脏时,格罗夫开始走上前线,并且步入了微处理器发展的中心。


从那时起,他强硬的纪律和管理风格就笼罩了整个微处理器行业。连他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格罗夫不但赢了,而且他们还得模仿他。


  英特尔是存储芯片的开发者。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英特尔在存储芯片上的不断创新,计算机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演进,英特尔在这个领域傲视天下,无人争锋,市场占有率近乎100%。然而,到了80年代,日本公司突然崛起,它们凭借后发优势,以超大的投入和惊人的高效率,迅速地吞噬着存储芯片的市场份额。


  当时,日本人的质量报告出来后,超出了英特尔人的想像,公司的第一反应是否认……就像人们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做的那样,猛烈地攻击这些展示的数据。这时全世界也都饶有兴趣地看着,以“偏执狂”闻名的格罗夫将如何在存储芯片市场上与日本人“偏执”?这时候,格罗夫也着急了,但是还是很冷静地对市场形式进行了分析。


  按格罗夫的分析,当时英特尔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一是与日本公司正面交锋,通过技术的升级甚至资本、人才的收购,来维护英特尔的市场地位;二是与日本公司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协商,以谋取市场的繁荣;三是退出市场,寻找新的商机。


  最后,格罗夫认为,对英特尔而言,遏制失败的最佳战略应该就是——转移战线。


  他们无法和日本制造的“高性能、低价位、大规模生产”的产品相抗衡,决定放弃。这个决策大大出乎所有员工的意料。


  这样的决策,对于一家在计算机领域居于龙头地位的公司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的。公司召开没完没了的会议,陷入没完没了的争吵,会议和争吵又继续引发下一轮的会议和争吵。英特尔在死亡的低谷中徘徊。有些人建议奉行决死竞争的策略:建造一座巨大的芯片生产工厂,而且接纳日本人。另一些人则主张应当大力发展研究工作并利用前卫的科技手段以取得竞争的优势,还有一些则人仍旧怀着应当制造特殊用途的存储器的想法……经历了数月的争辩,天平偏向了格罗夫。英特尔决定放弃曾经创造了公司的存储器产品,转而进军全新的微处理器市场。其实,格罗夫之所以能说服董事会和同僚,仅仅因为他愿意承担转型的责任,而其他的人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