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的草根文化情结

浙商的草根文化情结当浙商已经逐步的渗透社会民生的各个细胞中去时,徽商和晋商却彼此角力着攀附着“朝廷”这第一大“买家&rdqu

浙商的草根文化情结
  当浙商已经逐步的渗透社会民生的各个细胞中去时,徽商和晋商却彼此角力着攀附着“朝廷”这第一大“买家”。浙商更多的体现出其“民商”的特点。
  浙商反对空谈,浙东学派反对空谈义理,主张义利统一。儒家义利观的基本观点是重义轻利。浙东之学被朱熹指斥为“专事功利”。这说明浙东之学的“义利观”是与发达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是与重实利讲功效的社会要求联系在一起的。
  孟子有云:“何必曰利”。黄宗羲对此作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孟子所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正言仁义功用,因此是义蕴含利,义利统一的。他还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是人的生存需要。人应尽其所能为社会服务,但社会对个体的地位和权利也不应漠视。这就基本上确立了与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义利观。
  值得一提的是,浙学思想,由于切合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因而从明清以来一直对浙江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世代相传,庶几成为浙江人的文化自觉,而强调个性、个体、能力、功利、注重实际也成为浙江人文精神的重要表征。
  正像现如今的浙江商人,创业之初以四海为家,白天“老板”,晚上“扳牢”,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浙商是众多商帮中最成系统的一支,像蚂蚁军团,虽然个体实力不强,只要联合起来,其力量就会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浙商企业多数是从家庭起步,家族发展,最终有些成功的成为某一行业的领军企业。有人做过统计,浙商从事的行业多数肇始于平民生活,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浙江是服装生产大省、外贸出口大省,服装从头到脚,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找出在行业内的旗舰,比如领带、纽扣、西服、皮带;同时浙江还是美食之省风味之省,省内各地饮食各异,从清淡到浓辣,地方菜系琳琅满目、花果繁盛不一而足,每一个品种都在国内叫的响;住在浙江,不是因为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浙江的建筑文脉由来已久,上溯唐宋。在好环境中,有好房子,自然也是外乡人们选择定居浙江的原因吧;行主要是解决交通,从绿色单车、电车、健康轮滑到公交大巴、平民轿车,浙商都走的很远,都是赫赫先声。
  有人把浙商经济比作“小狗经济”,认为最终成不了气候。结果统计出来后,人们又似乎不能相信,浙江农民收入连续17年保持国内第一的殊荣,浙江人不喜欢沽名钓誉。浙江人的创业似乎也是最为简单的,只要人在,哪怕是从摆小摊,买油条也能开始。这恐怕也是浙江为什么市场众多的原因。政府很大程度上能够容忍平民的这种创业,因此也造就浙江国内第一市场大省的美称。即便浙商走出了浙江这块土地,浙商的市场也会在其它地区和国家遍地开花。
  浙商的创业是没有前提的,因此在外地人看来,浙江人各个都是“老板”。浙江人的创业意识很强,浙江人的忧患意识也很强,这与浙江先天的战略资源匮乏有关。如果浙江人只能靠山依水,那么在这个人口最为稠密的省份,估计半数人将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所幸,我们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形。
  有人对江、浙两地做过专业比较,很多指标江、浙都处于同一水准,不分伯仲,可是一旦了解到居民消费指数后,我们就发现问题大大的暴露出来了。有人说浙江是真正的藏富于民,虽然人均GDP与江苏相近,可是人们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却大大高出对方。
  这是浙江政府执政理念与浙江文化的再一次贴近。浙江经济之所以能够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砺之后,浴火重生。从很大程度上说,与浙江的这种文化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就像浩淼的东海,远接太平洋。我们看见的泥沙俱下的混沌近海,在经历大自然浩瀚荡涤之后,有全然变得澄澈蔚蓝,像蓝天一样开阔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