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创业之人才瓶颈

明星创业的优势在于自身的知名度和更多的创意,却缺乏独立的实施能力。怎样把各种新鲜的概念落实,需要不同年龄段的人和不同的模式,把人才整合在一起去做。只有在每一个阶

明星创业的优势在于自身的知名度和更多的创意,却缺乏独立的实施能力。怎样把各种新鲜的概念落实,需要不同年龄段的人和不同的模式,把人才整合在一起去做。只有在每一个阶段都找到能帮助自己的合作方,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运营。
  强势管理风格引发合作伙伴担忧
  郭敬明 从作家到商人强势蜕变
  他因为抄袭事件成为众矢之的,他因为钟爱名牌而引发质疑,在一片追捧与质疑声中,他却悄然地成长为一位成绩斐然的商人。
  他就是郭敬明。2009年他的公司创造的财富是3亿多元。根据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统计,郭敬明在2009年有1700万元进账,比2008年多赚400万元。成名七年,只要出书,当年一定排在国内畅销书排行榜第一。
  2009年的1700万收入,小说版税只占20%,其余利润来自他旗下的公司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我选择了图书出版作为一个事业去经营,我就一定会把我的事业经营到最好。”郭敬明说,平淡的语气中充满自信。
  从2004年6月6日成立“岛工作室”开始,到2006年8月,跟长江文艺出版社合资设立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青春杂志《最小说》,郭敬明所出的书一直被评价为肤浅、物质,内容上饱受争议,但是对于《小时代2.0》上市7天售出120万册,这样一个惊人的销量,外界不得不承认他在内容上找到了很多人的需求点。郭敬明很清楚自己的长项:作为一个偶像型的作者,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去征服那些一直被出版业忽略的青少年读物市场。
  在市场的定位中,郭敬明显示出了一个商人的先天特质,从《最小说》的装帧设计到内容表达,他抓住了青少年这个年龄阶层所喜欢的华丽炫目的梦幻场景,美丽辞藻下的惆怅情感,这些在他的《最小说》中都以极为精致的方式完美体现,受到青少年的疯狂追捧也不足为奇。
  在郭敬明的合作伙伴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畅销书推手黎波看来,郭敬明的弱势在于只有创意,缺乏独立的实施能力。“怎么把他提出的这些概念去落实,需要不同年龄段的人和不同的模式,大家整合在一起去做。”但是郭敬明很聪明,他在每一步都尽力找到能帮助自己的合作方,符合自己风格的作者。
  郭敬明坦言,“尽管公司成立最初就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建立了合作关系,还有早期做工作室时成立的团队和累积的作者资源。但公司刚成立的时候,真的自己从头到位运营起一本杂志,果然觉得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首先给郭敬明上了一课的就是,2007年因为与编辑意见不合,郭敬明独自决定扣减了最早的创业伙伴、《最小说》的美术总监李学健(hansey)的版税收入。李学健随后与其他编辑团队集体负气出走,创办了与《最小说》同类的竞争杂志《花与爱丽丝》。
  2007年团队的集体出走,带给他的巨大压力显然让他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2008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郭敬明以《最小说》为平台举办了 “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吸引了6万多名参赛选手的前后近15万篇参赛稿件。柯艾在其中选出有潜质的选手与其签长达数年的合约,并对其进行商业化包装。从6万多人的参赛者中评选出的优胜者,迅速形成了以郭敬明为首、青年作家笛安、落落、七堇年为代表的黄金军团,成为了《最小说》的生力军。这样精挑细选的选拔方式除了给《最小说》找到了一批出色的作者之外,在同样怀有文学梦的同龄人中也引起了强大的品牌认同和传播。
  在内部管理上,杂志的主编、公司的老板,这样的身份也让郭敬明毫无质疑的选择了管理的强势,“你可以参考他们的意见,但是永远不要听别人的,就是你自己做决定就行了,一定要强势。”郭敬明说。当然这样的强势引来了合作伙伴黎波的担忧,但很显然郭敬明眼里并没有把这些放在眼里,“优秀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在经营管理上可能存在的不足。同时我也相信,我和我的团队这么多年来所培养的对于市场的精准眼光,这些都是其他人无法复制和模仿的。”
  尽管郭敬明对自己的优势已了然于胸,但是一个在规范的公司中有效地管理,显然并不是来源于一个领导者的强势。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畅销书推手黎波
  如果未来郭敬明精力不济无法照顾全盘时,柯艾的其他成员一方面没有战略接盘的能力,一方面会不服从郭敬明之外的管理者。
  沉闷、严格的管理方式并不适合员工
  张亚东的柔性管理学
  本报记者 厉林 北京报道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张亚东是一个才华出众的音乐人。而内向低调的他,在2007年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公司——北京东乐影音文化有限公司(下称东乐影音),做起了老板。
  与前东家太合麦田引入韩国的SK电讯千万美元投资的情况不同,自己创业的张亚东还主要靠他自己的投入来维持公司运转,并先后签下了李小冉、苏丹、张黎雯、果味VC、未来脚踏车、春晓等十组艺人,出版了《东乐园》、《落幕之舞》等专辑。受新消费方式的影响,整个唱片业陷入了萧条状态,这也决定了其唱片发行业务的收入不会太理想。张亚东也曾表示,单纯通过发行唱片,难以达到收支平衡。
  对于这一现状,张亚东并没有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同时寻求其他突破路径。在其擅长的音乐制作业务之外,他还发现了一个新的业务方向,张亚东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我们正在从一个传统的唱片公司慢慢转变成一个提供娱乐消费模式的娱乐行销公司。虽然这本是许多公关公司的”口中食“,但是由于东乐具有更为专业的音乐制作能力,让他们获得了许多国际大品牌的项目。
  其实,性格偏内向的张亚东在创业之初,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对公司的管理比较松散。而经过几年的时间,他也逐渐从制作人的角色向公司老板转变。
  由于音乐人的随性,张亚东也是一个不被条条框框限制的人,他在公司成立初期也并不去限制员工。但是,很快在管理中出现了问题。当发现这些问题后,他的观念发生了转变,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公司规章制度。如今,即使大家私下交情很好,做起事来都要认真负责。
  当然,娱乐公司与大多数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沉闷、严格的公司管理方式并不适合娱乐型企业。而张亚东的管理方式也是比较随和、宽松的。许多员工在生活上也把他当做很好的朋友,如果工作中出现了失误,甚至会经常主动找他承认错误。因此,在东乐内部,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沟通无障碍。”张亚东的助理皮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在管理中,老板的魅力很重要,它通常能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皮力说:“其实,亚东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每当有员工过生日,他无论多忙一定会回到公司,为这位员工订生日蛋糕,一起庆祝。而员工遇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找他倾诉。因此,当他在公司出现,大家会有一种主心骨的感觉。”
  创意的人才和具有执行力的人才缺乏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
  李静 5个制片人培养了8年
  本报记者 郭白岩 北京报道
  1999年从央视辞职,到如今十年间,李静不断用《超级访问》、《美丽俏佳人》为自己树立起个人品牌。第一个将电视节目卖给电视台,用电视节目做广告,最终创建乐峰网用零售实现价值,随着自己经验的积累李静在电视圈里塑造着一个个新的商业模式。
  “当你按套路出牌的时候,你永远没有价值最大化的时候。我们算是第一代的民营电视公司,在跟所有人合作的时候都是新的,没有一个规则可以依托,我们其实是帮这个市场建立了规则,建立了一个双方共赢的模式,即电视台要收视率,而我们要赚钱。”李静说,当2000年她拿着《超级访问》去给电视台的时候,换回来的是十几分钟的广告时间,那时候满以为能很容易就将广告卖出去。谁知拿回来后,四处碰壁根本卖不出去,最后还是凭着家人的关系卖了20万,最后李静发现这种单纯靠贴片广告过日子的生存方式根本不行,于是她想到了卖节目。
  当时李静定的方案是,5分钟的贴片广告全给电视台,只把其中30秒作价留给自己。电视台同意试一试,每期节目给李静公司2000块钱。最后卖给很多台时,一期节目就能卖10万元,而当时一期节目的成本是3万多元。这样,李静就在赚钱的同时,也创立了东方风行传媒公司卖节目给电视台的商业模式。
  李静是个充满创意和激情的人,十年里不断制作出了一档档新颖的节目,但是随着影视制作公司的竞争加剧,显然影视制作已经进入一个微利时代。对于这一点,李静早有准备,“五年前我看台湾的电视节目时,我说五年后我们也会是这样的,我今年就感觉到,现在一个节目出来不出两周各个台全部是这个节目,竞争很惨烈。所以五年前我们就做好了准备,已经进军电子商务。乐峰网目前还做了其他的一些事业,对于我们而言做的每档节目还是名列前茅,但是这绝对不是我们的唯一,我们的鸡蛋已经装在很多篮子里了。”
  文化传媒是一个创意产业,创意的人才和具有执行力的人才缺乏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尽管目前李静的公司不断培养人才,但是对于人才的缺乏依然让她叫苦不迭。“你看我做的节目都是我在主持,我一半的工作是用我的主持来丰富前期的台本,我在台下说的话比台上多,都是我在教他们,我们的大学没有这样一套体系,自己蛮想办一所学校。我现在有5个制片人,这5个制片人八年前就跟着我,公司现在做的有点像作坊,你必须言传身教。这个累不是资金的缺乏,而是人才的缺乏。”李静说。
  事实上,职业化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国民营电视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未来如何解决人才的问题,这也是摆在所有文化创意产业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
  明星做企业感性的偏多,李静在明星里还是比较能平衡感性和理性的企业家。李静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但还是会感性偏多一点。她会更多地想怎么打造品牌,想怎么样把节目做好做精,但是一个企业不只是做精做好就行,还需要实现快速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这方面对于李静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全能明星的商业天赋
  本报记者 姜蓉 北京报道
  对于风险投资方来说,他们看中的创始人是与明星无关的,而李静恰好是那个兼具了商业天赋和明星身份的被投资者。红杉中国基金副总裁潘旻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李静想通过电视媒体以及网站等各种传播方式以及渠道带给消费升级中的国人以全新的生活方式,这一理念颇得投资方的赞赏。
  团队的搭建能力
  “从创业本身来说,明星和普通人一样,都需要有很强的商业能力。”潘旻说,从2007年开始接触李静的公司时,在他眼里,并没有所谓明星创业的概念。在反复谈了十几次后,潘旻发现:李静不仅作为主持人是一个成功者,而且还具备一个企业家的商业素质。因为无论是商业敏感性,还是战略执行能力,李静都有其过人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的搭建能力。
  这一能力在东方风行传媒公司的运营上已经显现出来了。在李静的《超级访问》、《美丽俏佳人》、《非常静距离》等节目中,观众总能看到一些诸如小P老师、金韵蓉等主持人或者嘉宾,他们无论是讲化妆、服装搭配还是精油等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过,观众在前台看到的传播效果是由后台的运营团队完成的,而潘旻更多地看到的是其后台的运营团队。
  “在搭建乐蜂网电子商务团队之前,《超级访问》的制作班底团队已经有了7年的合作历史,而且团队非常稳定,从节目制作角度来看,这个团队也是国内一流的团队,时间已经证明了在节目制作领域这个团队的能力。”潘旻说,一个经过时间检验的团队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
  而李静作为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建团队。李静被风险投资看好,还体现在她懂得如何通过寻找合适的人去达成公司的战略目标。潘旻介绍说,公司策划制作新的节目,如果与原来的节目类型相关,李静就会从原先培养的团队中抽调管理人员加入新的节目制作团队,而如果与原来的栏目内容不相关,她就会寻找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比如,乐蜂网属于电子商务行业,这与东方风行原来节目制作的业务并不相关。在红杉资本的协助下,乐蜂网组建了一支包括零售人才、电子商务运营人才在内的一个团队。在潘旻眼里,最为可贵的是这个团队能在短期内与其他相关团队迅速磨合。在东方风行这样一个公司,每个团队就相当于公司下边的事业部,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李静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统筹管理和协调。
  传播和渠道的互动结合
  对于观众来说,从电视节目里看到,到电子商务渠道里买到,这是一种传播和渠道的互动结合。在乐蜂网上,记者看到,关于女性化妆品、精油类的产品占据主流,而这些受众恰恰与《美丽俏佳人》这样的节目受众高度吻合;而在节目里化妆、穿衣打扮等消费需求,也会自然而然延伸到乐蜂网。
  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最初的关键是流量。这一点上,李静这个明星创办的乐蜂网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最初乐蜂网启动时,李静作为明星,通过节目的方式将用户导入乐蜂网是非常有效果的。”潘旻指出,这种产业链上的互动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观众在节目中看到某个产品或者某种产品的使用方法,就有可能在乐蜂网产生购买行为。还有一种情况,有消费者在乐蜂购买了产品,也可能会进而关注到电视节目中的一些化妆技巧、精油使用等,从而成为电视节目的观众。
  自有品牌是个亮点
  在传统的零售渠道,推出自有品牌是渠道商的普遍作法,其中最擅长自有品牌运营的代表是屈臣氏。据了解,屈臣氏的自有品牌往往能获取更高的毛利率,人无我有的自有品牌也成了屈臣氏吸引白领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品类。
  而在乐蜂网这个电子商务渠道,李静推出的自有品牌也获得了风险投资的认可。潘旻认为,与其他的电子商务渠道不同,李静推出了自己的Jplus品牌,比如精油产品,在《美丽俏佳人》节目中会专门介绍精油的用法,并在节目过程穿插推出Jplus的品牌,这是非常有效的品牌传播。
  同时,对于乐蜂网的用户来说,Jplus、Jcare这样的品牌也是将现有客户凝聚在这个网站上的重要产品战略。以李静这个明星品牌而打造出来的产品品牌很容易获得信赖,而通过电视节目和电子商务渠道的互动传播,一方面可以很快地将品牌传播开来,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品牌而增加网站的用户黏性,可谓一举两得。潘旻认为,这样的商业设计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李静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并不是所有明星都具有这种能力的,这是需要一定商业天赋的。
  利用自己人脉关系和网上潜水发掘写手等多渠道聚合人才
  徐静蕾 找到合适的“徐静蕾”
  本报记者 郭白岩 北京报道
  当演员、做导演、开博客、建网站、创办电子杂志,徐静蕾似乎和数字媒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2007年4月16日,这天是徐静蕾的生日,也是《开啦》创刊日。为了独立运作这份电子杂志,老徐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鲜花盛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鲜花盛开)来具体运营这本电子杂志。
  在此之前,徐静蕾注册了鲜花盛开影业有限公司,当时是为了拍摄电影,徐静蕾自己导演并主演的《我和爸爸》而成立的。对于这个公司的人员组成,老徐戏称为一个“草台班子”,是当初和一群“一直一起玩”的朋友组建起来的。而鲜花盛开在人员组成与以前的公司有所不同的是,老徐是通过面向社会的形式公开招聘员工、利用自己人脉关系和网上潜水发掘写手等多渠道聚合人才。
  “我真正要做的是内容,电子杂志的技术门槛低,可以发挥我的内容优势,而网站涉及到的技术成分太复杂了。”徐静蕾说。网络公司内部设有运营部、采编部和制作部三个团队。每一期,徐静蕾按照严格的杂志流程运行着,并亲自担当主编、主持每期的选题会。
  对于当老板,徐静蕾也同时认识到杂志内容的重要性。她要想让《开啦》长久生存下去,就要聚合一些能写的人才。“所以我现在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有各种才能的人进入杂志。”徐静蕾说。
  为此,老徐想了很多办法,为《开啦》聚合人才。 “2010年是《开啦》的拓展期,会有新的投资、更多的平台、更成熟的渠道。怎么能招到特别好的人,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徐静蕾说。
  很多人都知道,徐静蕾在演艺圈中的人缘很好,她会在每期找些热门的话题,采访演艺圈中名人。《开啦》创刊号的主题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指叶京自编自导的电视连续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这个主题下,“老徐会客厅”栏目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导演叶京和男主角佟大为、女主角齐欢被排在首位,可以说,这部走俏盗版市场的电视剧,在老徐的《开啦》里得到了广阔天地,并被完全解密。
  除了以上方法,徐静蕾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挖掘写手的办法。在《开啦》的专栏作者的“粉丝”里,徐静蕾在留意发掘新作者,她时常在网上潜水,看到有趣的人就会给他们留言,并以举办活动的形式,鼓励他们投稿。同时,《开啦》的运营团队也在不断地研究杂志的读者,试图掌握读者的年龄段和收入状况的分布,以及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偏好,并筹划成立会员俱乐部。徐静蕾的经纪人向记者透露,依靠点击率吸引广告,是目前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像智联招聘网、悦活等都在《开啦》有广告投放。此外,从《开啦》第17期开始也进行了收费尝试,定价2元一期,全年48元。据了解,已有不少“粉丝”愿意付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