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华洛世奇与幸运的小镇

施华洛世奇公司的发展初期,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适逢一个战乱频繁、经济动荡的年代,但丹尼尔向来善于在逆境中寻找新路,而无名小镇瓦腾斯也成为了令丹尼尔事业腾飞的风水宝地,不但帮助施华洛世奇的水晶产品打开了市场,而且还激发了源源不绝的创新灵感。

20世纪初,丹尼尔的三个儿子威廉、弗里德里希和阿尔弗雷德开始陆续参与父亲的经营制造业务。丹尼尔从1908年开始试制人造水晶。他们在瓦腾斯的别墅旁边专门建造了一个实验室,花3年时间设计制作了融化炉。1913年,施华洛世奇开始大规模生产自己的无瑕疵人造水晶石,这些水晶及宝石产品很快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施华洛世奇陷入了缺少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的窘境,丹尼尔经过两年的研制,于1917年又推出了自动打磨机,用来加工水晶制品,1919年丹尼尔给这种机器注册了专利。20世纪20年代,欧美时尚界开始流行装饰着珍珠和水晶的裙装。看到了新兴的市场需求,丹尼尔在1931年发明了一种大受时尚界欢迎的石带,上面缀满漂亮的碎水晶,可以直接缝在衣服或鞋子上。施华洛世奇的水晶由此成了抢手货,在香奈儿、GUCCI、迪奥等顶级时尚品牌以及电影公司和众多好莱坞明星之间左右逢源。

从此以后,公司的产品线不断地延伸到每一个能被水晶装饰的角落。今天游客们只要在瓦腾斯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里转一圈,就能了解这些产品是多么地贴近人们的生活。除了时装、鞋帽、手表、首饰上的水晶装饰来自施华洛世奇以外,当顾客走进售卖户外运动品的商店购买用于打猎和观鸟的望远镜时,望远镜的品牌很可能是“Swarovski Optik”,它源自丹尼尔长子威廉在1935年的创造。而纽约大都会剧院、巴黎凡尔赛宫,甚至是中国人民大会堂的水晶吊灯都是施华洛世奇出品的 “STRASS”。

到了1976年,瓦腾斯成就了施华洛世奇历史上的另一个飞跃。当年的冬季奥运会在蒂罗尔州首府因斯布鲁克举行,而


施华洛世奇的设计师Max Schreck也在偶然的情况下利用水晶灯具部件的零碎材料拼凑着做出一只水晶老鼠。它是公司历史上推向市场的第一款水晶成品,立即成为冬奥会的畅销纪念品。受此启发,施华洛世奇乘胜追击地推出了一系列以小动物、花草等为主题的“银水晶”摆件产品。1987年,公司成立了“施华洛世奇收藏者俱乐部”,至今,收藏俱乐部已经在世界30多个国家拥有45万会员,“银水晶”系列成为施华洛世奇公司的标志产品。

这就难怪施华洛世奇的第五代传人马可斯在中国访问期间,被问到是否会像世界许多大公司一样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在中国建厂时,马可斯笑了:“一百多年来,瓦腾斯的水土成就了施华洛世奇这个品牌,我们只会在瓦腾斯的土地上续写这个神话。”而瓦腾斯也因为施华洛世奇的崛起而由当初默默无闻的小镇发展成奥地利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该镇居民中有1/3的人都是公司的员工,而剩下的人中则有80%以上从事与施华洛世奇相关的旅游、餐饮及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