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报告的格式

教育调查报告的格式
  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调查报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课题搜集材料、罗列现象,在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分析、归纳综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探索事物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找出解决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一般说来,教育调查报告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1. 题目
    用鲜明、简练的语句反映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用来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
  2. 前言
    调查报告的前言用来交待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它一般从三个方面说明。
  第一, 简要说明调查的问题。如调查此问题的缘由和背景,调查的筹备过程,国内外对同一课题的研究概况以及此次调查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经说明调查的基本情况;概述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取样及调查的方式方法。
  第三, 此调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作简单分析。
  3. 正文
    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提示出来。调查报告正文部分写法多种多样,一般有两种不同写法:
  (1)并列式。就是把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种类分成并列的几个部分或方面来写。如对一个地区幼儿教育状况且的调查,可分为幼儿园规模、教育经费、教育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不同项目,将有关的材料分别加以组合,使问题的论述相对集中,形成专题。
  (2)顺序式。就是将调查的基本情况执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演变过程加以排列,分成互相衔接的几个部分,层层深入地来写。也就是说,按所调查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
  在观点和材料处理上,可以先列出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摆明观点,然后用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4. 结论和建议
    在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总体的定性、宣分析
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向实际工作部门提供参考意见、改革方案。
  在作出结论和提出建议时,应注意,所提出的观点应言之有据,观点要从事实中引出;提出的建议要谨慎,同时要考虑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应全面衡量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 附录
    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这既可以使正文内容集中,又可以为调查报告的读者提供了解和分析研究状况的资料,使人从中分析鉴定搜集调查材料的方法是否科学,工具是否可靠,材料是否可信。
  附录的内容一般包括:主要调查工具,与结论密切相关的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附录的编制与正文相呼应,防止杂乱或过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