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程:橡皮的改进性发明

橡皮的改进性发明

第三节课后,是全校打扫卫生,接下来,第四节是我的“科技兴趣拓展”课。上课音乐响后,四(3)班教室刚扫好地。我见讲台上有好几块学生扫地时捡来的橡皮,灵机一动,何不就此引入教学?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围绕橡皮谈谈各自的感想。

马上有人举手说:“这些橡皮是刚才我们扫地时捡到的。”

“每次扫地都能捡到好几块橡皮。”又一个学生补充道。

“橡皮有弹性,掉下去会滚得很远,有时找也找不到。”

“橡皮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圆的,所以才滚得远。”

“写字时,橡皮放在课桌上,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地上。”

……

一下子,学生的话匣子全打开了,从扫地时捡到橡皮,谈到这是常发事件,再到分析橡皮掉地上滚远找不着的原因;等等。

“老师,我有个办法不让橡皮掉地上……”又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但我没让他说下去。因为解决这个问题不难,而且方法很多,我要让所有学生都来参与解决这个问题,并看看谁的方法最有创造性。

我看时机已成熟,就说:“每个同学拿一张纸,把不让橡皮掉地上的方法都写在纸上,能画图的并画上简图,看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更好?十分钟后,课堂交流。”话音刚落,学生马上写的写,画的画。我课堂巡视几圈后,发现解决方法多的学生写了五六种,最少的也有二种,一般学生有三四种。不到十分钟,有些学生开始苦思冥想起来。

“时间差不多了,课堂交流。”我话一出口,几十双急不可待的手举得老高,一脸的兴奋,一脸的自信。我只好改为先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我只是想给每位学生有发言的权力与机会),并要求在小组交流的同时,每组选出较好的方案交流(目的为了锻炼学生的评析鉴别能力)。

全班交流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1、把橡皮做成不易滚动的形状如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等。

2、把橡皮做成不易滚动的细长条。

3、把橡皮做成扁扁的长方形。

4、做没有弹性的橡皮。

5、在橡皮的中央挖个孔(与铅笔


杆粗细差不多大小)套在铅笔上。

6、在橡皮上戳个小洞穿根细绳挂在脖子上,象挂钥匙一样。

7、在橡皮上挖个小洞用线系在铅笔上。

8、在橡皮的中央挖个小孔穿根细绳套在手上。

9、在橡皮上戳个小洞,用线系在笔袋上。

10、在橡皮的中央挖个孔,塞一块磁铁放在铁皮铅笔盒上。

11、造一种磁性橡皮。

12、在橡皮上插几根牙签。

13、把橡皮戳在另一支铅笔尖上。

14、写字时把橡皮捏在手里。

我让学生边交流边评析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学生评出一个最佳方案、一个创新方案和五个优秀方案,它们分别是:5、11和6、7、8、9、10号方案。

学生认为5号方案虽与6、7、8、9、10号方案类似,在橡皮上挖孔,但它直接套在铅笔上类似于橡皮头铅笔,简单、方便、省材料,所以评为最佳方案。6、7、8、9、10号方案或需要用绳子或用磁铁固定在某物上,比5号用材多,所以评为优秀方案。11号方案有创意,但学生自己无法实施,所以评为创新方案。1、2、3号方案,虽然改变了橡皮的形状,比原有橡皮能减少掉地次数,但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但也是有效的方案。12、13号方案与1、2、3号方案一样属有效方案。14号方案虽然也能解决橡皮掉地问题,但与橡皮的创造发明无关。评的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被评的学生心服口服。

评析与感触:创造发明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问题是创造发明的起点。生活中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工具需要改进,困难需要克服,这就是问题。如果要有创造有发明,就要有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意识是很容易培养的。凡事都打一个问号,形成习惯,就有了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如果再深究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创造发明。如果能在许许多多的办法中,挑出最间接高效的一个,这将最好不过了。这个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也是创造发明的过程。不断地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体验发明带来的快乐,这就是创造发明辅导的本意了。


让学生深度参与、接受思维训练。从日常的橡皮掉在地上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怎样不让橡皮掉地上?”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相互交流评点,这是这次科技兴趣课的脉络。在活动组织方面,问题是身边的问题,且由学生提出;解决的办法也是学生提出,既可随时检验,又可相互比较;如此一以来,学生不但成了解决问题的主人,也是相互比赛中一员,自然,思考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参与度高,思维程度深,学生的收获自然就大。在思维的逻辑性方面,先是让学生放开去想,训练发散思维,然后把想到的办法集中起来比较,从创新性、操作性、实用性等标准评价优劣,这又是逻辑思维的训练。体验了这个由发散去想到标准评价的过程,就是体验了发明的过程。多对学生进行这种思维训练,是很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