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才是CIO与领导沟通最有效的方式

换位思考才是CIO与领导沟通最有效的方式
我只是为了做好事情,不会去卷入权力斗争。现在信息化已经与10多年前大不一样,我越做越顺手,越做越有信心。

  2005年3月中旬的一天,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的CIO李静突然接到公司一位项目经理的报告:原定于4月1日上线的广域网和KOA项目可能要延期。李静听后不禁大吃一惊,项目拖期可是信息化的大忌!

  也许事情还有解决的余地,李静吃惊之后很快定下心来。她让项目经理把问题梳理清楚,又和他一起对问题进行评级,哪些没有完成,哪些事情要先完成,根据实际调整工作的优先级......从周日早上一直到晚上九点,一分长长的清单终于列了出来。

  问题梳理后,李静随即组织项目组所有成员开会,把问题分解到每个人,每件事都落实到人具体负责。对于一些其他人力所不及的事,则由李静自己承担。

  项目进度明显加快。经过两周的突击苦干,4月1日凌晨3点,两个项目如期上线成功。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一次亮相。”李静说。

  换位思考

  1989年,李静大学毕业进入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下属的研究所,成为一名计算机开发人员。此后10年,李静从计算机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IT主管助理一步步做到了IT主管。

  2004年,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公司重组成立,李静走马上任行使CIO职责。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是上海电气旗下的重点发展板块,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建设的专业集团,集团员工达13000余人。

  职位变换,李静的思维方式也不断转变,从最初关注如何让一台机器发挥作用,到如何让一群机器协同工作,再到现在关注如何让IT与业务协同。“我是从技术转型做管理的。”李静说。

  和其他CIO一样,得到最高领导的支持是李静的“必修课”。“在老总眼里,IT永远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换位思考是


CIO与领导沟通最有效的方式。李静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从来不是自己关心什么,她总是从领导关心什么入手,找准切入点,简洁沟通。“CIO有充分的时间考虑IT问题,而老板可能只有半个小时。”李静从不试图说服领导,而是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充分的沟通。

  “遇到问题,不要试图拿IT与业务部门比较各自的重要性。”与领导沟通时,李静把关注点放在“如果问题不解决,会产生哪些后果,影响到什么。”告诉领导,已经做到什么程度了,还有哪些无能为力的地方,必须由老板出面解决。老板在看到过程和思路后,会很快给予支持并帮助落实。

  不做斯文CIO

  见过李静的人,大都会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激情。在任职CIO的这两年里,李静性格中“激情”和“刚”的一面逐渐流露。

  “在外企,你可以做一个‘斯文’的CIO。在国企,CIO一定要有战略和强有力的执行力。”李静的管理风格偏重执行。她所负责的工作,完全按照她和咨询公司共同制定的实施方案严格推行。“项目计划时间表不能拖,一个项目拖了,后面项目都会跟着拖。我很‘拗’,这股拗劲出来了,大家都很配合我。”

  集团的广域网项目和KOA项目于2005年1月启动,为了能让集团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早一天发挥作用,李静给项目组3个月的实施时间。

  “IT项目不能松气儿,一松气儿就前功尽弃”。李静非常注意项目推进的节点,这是很多IT经理忽视的问题。IT项目通常会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会有多项任务同时展开,特别是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不能被中断,这就需要CIO有很强的计划能力,对各项任务的时间要求、质量要求、交付成果、资源配给等做出适当的安排。

  很多CIO都有这样的经验:IT规划走样。“以前国有企业做信息化失败,就是有目标,却没有抓落实。我们就像在一条起跑线上,发令枪一响,大家没有顺着统一的跑道和统一的目标跑。”

  在项目不成熟的情况下,李静一定要手把手


把项目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培养大。起跑线定了,目标定了,还要划好跑道。“跑道是我的部署,目标是我的规划,打发令枪是让他们顺着这个过程走。项目执行不能偏,这样IT项目才能出结果。”

  李静明白,自己所在的公司和其他中国企业一样管理粗放,如果不用追求完美的心态来要求,很可能信息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最终被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所“同化”,“失去了实施信息化的根本价值”。

  巧用影响权

  KOA项目终于如期成功上线。如果是在其他企业,从实施到上线,再到系统的有效应用,至少要两年时间,而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只用了三个月。

  李静有什么力量可以做到呢?“我没有考核权,也没有制度权,但我有影响权。” 李静就借这个“影响权”,找到了推动信息化的“窍门”。

  对下属企业而言,每天的内部生产制造很重要,集团布置的事情也很重要,李静就抓住了他们这个心理。

  在上KOA项目时,李静运用很多推进策略,将每周的计划布置下去,并将各个工厂的每周评估表公布,抄送给老总。

  “在配合信息化方面,哪个工厂哪方面做得好,通过每个季度总裁会亮相。”李静的这一招让底下的企业主动也好,被动也好,都把IT作为一个要事来抓。

  刚柔相济

  IT管理一头连着业务,一头连着IT,这是一种很容易被误解的工作。李静最常用的工作方式就是沟通、协调,最后完成协作。

  2000年,李静还是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的IT经理,当时厂里准备上ERP项目。一听说要上ERP,一位车间主任立刻反驳,“这是大学生的异想天开”。李静不急不躁,用柔婉的方式影响这位车间主任,“我是来帮你做事的,你可要用好我这个工具哟。”

  当然,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在希望的时刻协调好,在关键时刻,“铁腕”也是必要手段。

  还是同一年,ERP实施中的仓库管理模块即将上线。厂里的仓库管理人员基本上是50多岁的“照顾”对象。这些人在很多人眼里已经不


可“塑”了,要让他们学会使用计算机,难度可想而知。

  公司做出硬性规定:考试不合格,换人。于是那些仓库人员不管年纪和学历,重头开始学计算机。

  让李静感动的是,考试当天早上7点到单位,看到有两位50多岁接近退休的工人,在厂里学习了一个晚上。这些以前连“ABC”都不认识的人,现在学会了用键盘。

  这种强硬的执行也为李静引来不少非议,她一点不回避,而且态度坦然,“我只是为了做好事情,不会去卷入权力斗争。现在信息化已经与10多年前大不一样,我越做越顺手,越做越有信心。”

  因人施法

  做信息化总会遇上一些人为的阻碍,对于不同的人,李静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

  有一次,为了一个项目的顺利开展,李静需要一位部门领导的支持。在电话里,对方很痛快地答应,“事情包在我身上”。但是二三天过后,再找他具体问,他说事情已经布置了,你找A去,等李静找到A,A说再找B……就这样不停地兜圈子,李静碰到个“软钉子”。

  李静感到很委屈,“我们是为你们服务,却还要这样求你们。”李静直接找老板反映这件事。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得罪那位部门领导,但这已经是当时她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李静的行动看来是成功的,没多久,那位领导调离原来的位置。没有了人为的阻碍,这家工厂开始配合IT部门,后面工作顺利展开。

  有些人是老板的“心腹”。跟他们讲信息化,他们跟本不把你放在眼里。这时,李静就跟他们就事论事,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在做实事。

  在办公会上,李静向老板提出“项目的支持不够到位”。老板在会上下令,“心腹”得不到老板的“庇护”,只得配合李静的工作。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获得同事们的支持。“即使CIO做得再成功,也与企业老总和员工的整体支持分不开。”李静说。

  现在,李静正在筹备实施集团ERP项目。和前两个项目相比,这个规模更大,也更复杂。李静说,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每当心力交瘁,有一种太累太累的感觉时,就想放弃这份职业。但每次经过努力峰回路转时,又好了伤疤忘了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