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华为与品牌的海尔

  华为和海尔,可以视为中国企业的两大“样本”。

  说它们是“样本”,一则这两个企业或低调或高调,企业文明迥然不同;二则这两个企业走出了两条国际化途径:华为的“技术路途”与海尔的“品牌路途”。

  眼下,中国度直一切的规模型企业都确定了自己的国际化目的。但是,TCL、明基的阅历通知我们,国际化这条路并不好走。在研讨者看来,国际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品牌双主导型市场”,而中国企业缺少的恰恰是技术和品牌。

华为:技术大于一切

  当众多企业遭遇国际化之困的时分,我们发现华为却是一路高歌。

  和绝大少数中国企业不同,华为处世低调不喜声张。在2002年之前,许多人知TCL、康佳、长虹、科龙而不知华为。那个时分,华为把他人用来喧哗的时间做技术开发。在它看来,作为一个制外型企业,没有自己的中心技术是毅然不行的。市场竞争,归根究竟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恰恰来自技术。所以,市场竞争到最后,其实还是技术的竞争。

  但是,就这么个深刻的道理,许多中国的大企业家们硬是不懂。他们总觉得,自己搞技术代价太高,而且周期长、风险大,不如直接在市场营销上下功夫来得实惠。

  所以,我们看到,大少数企业喜欢在如何搏取媒体和消费者眼球上下功夫,表现出剧烈的狂躁心情。这样的企业,我称之为“营销主导型企业” ——由于技术力和产品力缺乏,企业开展过度依赖营销手腕。这样的企业在“卖方市场”瓮中之鳖,但是,到了“买方市场”就不行了,每走一步都那么流畅滞重。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许多大企业开展速度慢上去的真实缘由。沉湎于营销兴奋中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更是力所能及,由于国际市场的消费者,看重的不是价钱而是技术和品牌。

  目前,曾经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通讯企业把华为视为“头号对手”,正是由于他们看到了华为追逐技术的狼性。由于这样的企业,曾经具有了一个国际大企业的基本属性。

  实践上,华为还是一个品牌操作的高


手,当它打出“我们和思科独一的不同就是价钱”广告语的时分,它的品牌智慧曾经臻于成熟。

海尔:坚决的品牌实际者

  异样由TCL消费的电视,贴上飞利浦的牌子和贴上TCL的牌子价钱不一样。

  这就是品牌的力气。

  应该供认,中国企业对品牌重要性的认知,远高于对技术重要性的认知。在明天的中国,你曾经很难找到一个对品牌漠然视之的企业。它们也许不注重技术,但是,它们一定注重品牌。

  但是,注重品牌和树立品牌完全是两码事。

  我们发现,注重品牌的中国企业,一走出国门就变了。它们更倾向于运用人家的品牌,理由是:培育自己的品牌周期太长,代价太高,和不情愿搞技术开发的理由如出一辙。

  这实践上是一种短见。

  由于我们越来越发现一个道理:品牌是谁的,市场一定是谁的。这个世界上,历来没有“品牌是他人的,市场是你的”这等坏事。

  进入国际市场之初,用他人的品牌带带自己是可以的,但是,假设把自己的品牌命运全部交给他人,则大错特错。在这方面,有两个相似又相反的例子,那就是TCL和联想。

  2004年,TCL收买法国彩电企业汤姆逊,运用“RCA”和“汤姆逊”两个老品牌打美国和欧洲市场。但是三年过去了,两个品牌均无大起色。老品牌改造方案步履困难,自己的品牌又无作为,品牌处境十分为难。联想不同,它一末尾也运用了他人的品牌,但是,很快它就启动了“自主品牌战略”,从“它品牌”到“自主品牌”,转型停止得很颠簸、自然。

  海尔不时是中国最具有品牌远见的企业,一直坚持自主品牌战略不坚定,即使在国际市场遭遇极大阻力的时分,依然没有坚持自己的品牌理想。明天,海尔曾经末尾收获努力的果实。据世界品牌论坛评价,海尔品牌价值曾经超越6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品牌。

  依据品牌生长规律,我们可以预测,再用三年左右时间,海尔就可以完成从“区域品牌”向“全球品牌”的转型。

  无论华为的技术路途,还是海尔的品牌路途,都是中国企业完成国际市场打破的殊途同归。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途可走。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技术和品牌,你永远也不能够支撑起国际企业的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