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误区:重30秒,轻15秒

 在中国做影视广告,最重要的版本是15秒,做好15秒比30秒更重要。
比如说海王银得菲《生日篇》等系列,我们全部做的是15秒,表现非常单纯,如果我们刻意去营造一个氛围、一群人忙忙碌碌为另一个人准备生日晚会,而这个人一个喷嚏杀了大家的兴致。加上诸如此类的处理,15秒的内容用30秒来演,我以为这样效果一定会更棒。把“关键时刻,怎能感冒”的系列广告片都拍成30 秒,当然可以。但问题是值不值?如果不值,这些播放费算不算是一个损失。如果15秒就能说清的创意与主张却用30秒去演,那么是不是不够尊重客户的费用,尽管这些费用被间接浪费的。

但广告公司有时候也会热衷于做30秒,甚至专门做一个60秒的导演版给客户看。为什么,因为交单时,客户看15秒一晃而过,觉得不过瘾。

如果看60秒和30秒时觉得很满足,广告公司交活也就容易通过,即使在媒体上投放的是15秒 ,客户也会在心里说,广告公司做的60秒、30秒还是很棒的,可惜我们没那么多钱去投放。

经常有导演讲,唉,那个15秒效果不好,你要看我的30秒,可问题在于客户播的全是15秒。

所以我经常讲,在中国做广告,15秒更重要。

叶茂中这厮选导演,看得最多的是他的15秒,很少看30秒。至于导演版(经常是45秒或60秒)更是一看而过,为什么,就是因为15秒最能看出导演在把握广告方面的真正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