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资料中的健康空调

仔细分析企业宣传资料可以发现,其实无论健康技术叫什么名称,最终不过是给除菌、除甲醛、除尘、换气等功能穿上不同款式的健康外衣。炎热的夏季即将来到,为了给空调的“健康”概念降降温,我们就一件件地“脱”吧。

  除菌技术的代表有光波(含红外线和紫外线)、纳米光触媒、等离子、银离子等。光波和银离子都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组织达到杀菌的效果;纳米光触媒是利用二氧化钛光照后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活性氢基将细菌和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离子实际上是用臭氧杀菌,但臭氧浓度超过0.16mg/m3对人体有害。

  除甲醛技术的代表有冷触媒、光触媒、低温等离子等。这三种方式都是利用活性基使甲醛、苯以及氨等氧化,还原成为无害物质。不同之处是低温等离子是通过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形式产生,而触媒是一种催化剂,光触媒则需要光照作为条件。

  除尘方面负离子是较好的选择,其原理是用5~7KV负直流高压使空气电离成负离子,使空气中尘雾带电沉淀,令人感觉空气清新。但其缺点是工作时机身附近积聚灰尘,不易抹去,以致墙壁天花板发黑。而且负离子易被异性电荷中和,其浓度会因出口距离增加而骤然下降。

  换气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行之有效的技术,客观地讲,氧吧技术也算其中的一种,不同之处是只将通过氧氮分离器后含氧量较高的空气引入室内,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对空调换气量制定相关的标准,可参考国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新风量的指标。不同企业的空调产品的宣传与实际的效果出入很大。剥光之后是什么?

  在了解各种健康技术之后,我们发现目前还没有一种空调的健康技术可以全面解决室内空气的质量问题。

  企业在传播健康空调时普遍都把健康功能夸大,只要产品采用了除菌、除甲醛、除尘、换气技术中任意的一种或两种就对消费者诉称是健康空调。诚然,大部分空调都能过滤、净化通过空调进入室内的室外空气,使部分可能的污
染得以缓解或消除,但对室内自身的空气却束手无策。

  换气技术的出现反映这个问题已引起主流企业的重视,空调要从温度调节器晋级到空气质量调节器不过才初具雏形。

  我们知道,使用空调需要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而新鲜的空气则需要流通,空调和空气质量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正常人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滞留的时间长了,氧气含量会逐渐下降而低于正常值,令人感觉困乏;久处恒温区域人体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会下降,置身温差大的环境极易感冒;空调环境的空气相对干燥而相对湿度未能相应变化会使长期在空调环境的人皮肤产生不适,尤其是长期在空调近距离作业的人员;空调出风口风速过大、不适宜容易扬起灰尘,形成空气的二次污染。真正要解决这些矛盾,不过是给空调穿上了一件“健康的内衣”。明天再给空调穿什么?

  2006年空调业出现一种尴尬,“健康、节能、环保”在企业的追捧下变成共性,差异化的热点已然集体迷失。

  现在,已经不是穿什么才健康的问题,产品同质化让我们不得不思量空调产品的未来走向。几年后,是不是有这样的空调,消费者只要用遥控输入当地的区号和正确日期,空调就能自动地从储存的当地3-5年内的天气历史数据和天气预报资讯,自动地按季节调整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甚至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可以模拟出森林、海洋、岛屿或者主人所喜欢的某地的空气成份,让主人可以在北京体验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在布拉达感受夏威夷的火辣。当然,前提是空调已经以无线的方式和互联网相连。非电空调扛着环保的大旗在全球异军突起略现端倪,虽然究其规模尚不足挂齿,但在目前空调市场增势趋缓的现状,非电空调的增幅是否值得关注?是不是有一天,我们的周边的空气环境是由室外的非电外挂机加上室内智能壁机构成的内、外双循环的呢?我们真该好好想一想,明天再给空调穿什么?向空气要健康得从源头开始

  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三类:有害气体、颗粒(尘埃)和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真菌(包括真菌孢子)、花粉、病毒、生物体有机成分等,来源于呼吸道病人、宠物、空调;颗粒污染来自炒菜的油烟、室外和空调出风口扬尘;有害气体主要来自家具和装修。

  购买了一台健康空调,并不代表空气的质量健康就有了保障,我们需要规避影响空气质量的一些因素。譬如:装修和家具制造要使用大量人造板材会大量使用甲醛为原料制造的胶粘剂;劣质的油漆、胶粘剂、涂料含有苯;天然石材和瓷砖含有放射性气体氡。因此,我们在装修应尽量选用环保材料,并使用无油漆装修施工工艺,购买家具也应该小心。即使安装了空调,也应适时开窗通风换气,这比任何健康空调都有效。我认为,空调企业有义务让消费者了解健康空调在空气质量调节中的位置和作用,并不讳言其局限,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使然,也是维系顾客关系的境界。企业在传播产品的健康功能的同时,应当向消费者传播正确的健康观念。如烟盒上面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