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十忌”

大学生择业“十忌”
目前,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择业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在求职过程中屡次受挫。我们从他们失败的经历中可以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一忌“假”。许多大学生为了给用人单位一个好印象,不惜伪造自荐材料,企图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实践证明,这种自作聪明的做法常常很难奏效,用人单位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真实情况。造假不仅损害自己的形象,而且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对策: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在自荐材料中如实填写各种数据。现在社会上对于一个人的诚实度非常看重,材料中的数据只能静态表明你过去的状态,不能从动态方面证明你现在的能力,更不能决定你的将来。用人单位关心你的过去,但他们更注重“现在”的你。
 
  二忌“慌”。许多大学生在和用人单位面谈时非常紧张,一方面既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又怕自己不能被录用。这种矛盾的心理造成他们表达不流畅,表情不自然,使自己的面试成绩大打折扣。
 
  对策:大学生在面试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如充分考虑对方可能提到的问题,自己如何应对,必要时可预设一些“应急”预案,以免使自己陷于被动。在平时,要注意观察相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在面试其他人时,都提了哪些问题,应聘者是如何回答的,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
 
  三忌“乱”。一些毕业生急于求职,只要听说开人才招聘会,就匆匆前往,结果却发现与自己理想的工作差距过大。这样做有许多弊端:一是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二是流失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对策:先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自己打算从事哪种职业,该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自己应如何灵活适应等,这样参加招聘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对于自己理想的职业、职位要多方收集相关信息,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在考虑成熟后,既可以到有该单位参加的招聘会上去应聘,也可以直接和该单位人事部
门联系,主动上门。
 
  四忌“比”。毕业生普遍存在一种“攀比”心理,看到其他同学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心里产生一种不平衡感,就想找一份让其他同学都羡慕的工作。他们经常奔波于各种招聘会之间,一味追求“高薪”、“高职”。
 
  对策:调整心态。每个人的能力、个性、背景等都会存在差异,个体在学业成绩上的差异并不代表其他能力的低下。正确的做法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人的成功,多听取成功就业同学的经验。在择业的观念上要坚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的标准,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成功的。
 
  五忌“馁”。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的确不容易。许多毕业生参加了许多招聘会后,仍然没有结果,便会气馁,对自己丧失信心。这种低迷的状态也影响到他们以后的面试,如此便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是找不到工作,越低落,情绪越低落,工作越难找。
 
  对策:首先,毕业生要树立信心,肯定自己在知识储备和能力上的优势。其次,从外部环境上看,大学生就业难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社会等各方面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各方都在想方设法开拓就业渠道,吸纳大学生就业。有了这些制度保障,大学生就业的前景会更好。
 
  六忌“躁”。与“馁”相反,一些毕业生找工作心切,容易产生浮躁心理,不管是从哪个渠道获得的招聘信息,通常会不加判断地盲目“出击”。这种不健康的急躁心理使不少毕业生轻信各种虚假的招聘信息,白白损失金钱、时间和精力。
 
  对策:不要轻信各种非正规渠道得到的招聘信息。学生要参加由学校、政府等正规单位举行的人才招聘活动。这种正规的活动具有两大优势:一是信息可靠、真实;二是一旦产生纠纷,可通过正规渠道合法解决。此外,要认识到,找工作并不简单,毕业生要有思想准备,消除急躁心理。求职既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开始,也是对自己自控力的一次磨练。
 
  七忌“吹”。毕业生在和用人单位面谈时,故意“放大”自
己的能力,把自己的能力吹嘘成达到甚至超过用人单位的标准。其实这种“放大”能力的做法会使用人单位产生两种顾虑:一,你太优秀了,任何单位都可能录用你,那么你以后“跳槽”的可能性比较大;二,凭你的年龄、经历,你可能会如此优秀吗,是不是你的“诚实度”有问题。
 
  对策:毕业生应如实讲述自己的情况,不仅要讲自己的优点,还要讲一讲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克服这些不足的措施。这种做法反而会使你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务实的印象。
 
  八忌“盲”。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只想到大城市、大单位、收入高的行业去就业,不愿意到中、西部一些艰苦的地区去就业。这种想法在许多大学生中都存在。这其实是一种择业“盲目性”。
 
  对策:到大城市、大型单位去就业固然起点比较高,但竞争压力比较大,自己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而到中西部、中小城市去,也有优势。国家现在正在大力开发中西部,给了当地较多资金和优惠政策,这样一来,个体的发展空间较大,有较多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个体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自信力。
 
  九忌“迟”。不要等到毕业才想起找工作。许多学生易犯这类错误,认为太早了没有必要,用人单位也不会考虑录用。这其实是一种主观主义的错误。
 
  对策:在大学一、二年级开始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后,就要考虑就业问题,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一些单位去实习,查找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一下。同时,也可以利用大学信息资源丰富、人才众多的优势,主动参与相关单位的科研开发,这样就可以避让“招聘高峰”,实现“订单式”就业,毕业就可上岗。
 
  十忌“改”。许多毕业生为了赶紧找到工作或多挣一些工资,有时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专业,改行从事一种新的职业。但是,这样做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你原来大学几年的努力将会无所回报,而且你对新职业的发展前途等相关问题也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
 
  对策:在更换专业之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如不得不改专业,也要尽量选择一些和自己原来专业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总之,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政府、社会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财力去解决这一问题。毕业生应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一种积极的姿态,从容面对,吸取多方经验,实现成功就业,完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