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随想之创业团队

   除了一人单独创业之外,创业总是要结伴而行的。创业团队需要优势互补,一般说来,有这样几种人从中发挥作用,一是点子大王,创业的基本设想来源于他,二是大内总管,协调内部关系,综合各方意见,三是财务专家,擅长筹资方案、成本核算、收益预测等事务,四是销售精英,在营销策划、市场拓展和品牌拓展方面独具匠心,五是公关高手,处理外部关系得心应手,进退裕如。团队的存在,在于弥补个人的不足。
    不过,由于大学生都是以本专业、班级为主要圈子,稍微打开一点进行广泛联系,多半也是学生会、学生社团,因为创业的需要组建专门的人际交往圈子也很少见,我曾经在厦门大学的挑战杯创业大赛的现场看到团队项目展板,上面七八名学生都是清一色的同班同学,多少感觉大家分享荣誉重于分担责任。今年春上,担任本市一所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决赛评委,也看到这种类似情况,在现场的项目展示介绍和紧随其后的答辩中,虽然参与者众,但是一言堂也不在少数,甚至怀疑除了发言者以外,那些同伴是否真正参与了这个项目?如果不是,这种团队就根本没有参加的必要。
    话说回来,创业团队所以需要,既是智慧上的集思广益,又是精神上的相互激励,甚至后者更为重要。说句套话,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但是,团队能否保持适度的弹性和活力,不至于演变成刚性刻板的组织;能否共担责任,舍得奉献牺牲,不至于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能否超越短期的功力目标,奠定百年基业的坚实基础;能否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能够产生众望所归的核心人物,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我所见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很少思考这些哲理性很强的问题,然而,在我给企业的培训课程中,高效团队建设始终是热门话题。大学生创业,如果在创业构想和实践中注意团队建设这一主题,因此得到的收获和体会可能比一两次获奖的成绩更足珍贵。
    在大学生创业团队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现象。比如,我曾经指导过一个团队,四个女生来自同一个班
级,在调查研究、方案设计乃至层层申报答辩过程中四人总是一起过来,当然,其中有两位女生相对能干一点,问题多半是她们提出,而往来的电子邮件也多半是其中的一人邮箱。到了参加全省比赛时,院分团委(组织该项活动的官方)担心她们的答辩能力不够,就选派了一个高年级的男生(也是同专业的)代替她们答辩,这位男生只是在最后修改定稿和制作PPT文件以及现场答辩中做了一些事情。果然效果非凡,最终获得省内高校比赛的一等奖。但是,我见到这位男生(也是院学生会的“高干”),就“警告”说,不要忘记,这个项目是四位女生做的,你最多只是冲刺阶段跑了一节路,或者说在即将抵达彼岸时参加划桨和登陆,你的贡献只在与此。因为我担心,最终的奖励署名是否将这位男生放在首位,而真正的团队成员倒成为这位男生姓名后的“等”了。当然,我也希望这几位女生继续保持这种团队关系,毕竟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长期合作,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