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按照大会的安排,现将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富民兴渝,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冬今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紧抓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政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冬春期间日最高上工人数达2803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2%;累计完成土石方量12620万立方米;累计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9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19 %;共修复水毁工程22032处,占计划的1172%;新增有效灌面1188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0698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337%;新增节水灌面3764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506%;新建微型水利56万口,占年度计划的1122%,新增蓄水103258万方;加高加固堤防2279公里,疏浚河道2054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793万亩;动工整治病险水库332座,销号221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28平方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074%;解决了6012万人饮水困难,占年度计划的1718%;建设乡镇供水工程124处。

  二、主要作法和体会

  (一)切实加强领导,是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保证。一是市委、市政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度重视。在我市的市委会、人代会等各种重要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水利的重要性和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市委、市政府在对我市农业农村深入调查研究,进而明确提出了“一水带三化,推一化”的目标,即:以水利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


发展,进而推进全市的水务一体化。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奖惩逗硬兑现。市政府与各区县分别签订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书,并每年拿出了100万元现金奖励冬春水利建设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推行了“五定三包一挂”的考核奖惩制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度快,效果好。三是高度重视水利前期工作。在市级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2000多万元的资金专门用于水利规划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二)坚持规划先行,是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基础。我市先后完成了《重庆市防洪规划》、《重庆市水库规划报告》、《重庆市长江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报告》、《重庆市人畜饮水规划》等一大批重要规划,并按照批准的规划制定当年计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收效良好。

  (三)落实财政投入,是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关键。去冬今春,我市各级财政共投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解困、乡镇供水工程、大型灌区配套改造、节水示范农业等重点工程建设和部分用于小微型水利的补助资金共55亿元,占完成投资的57%。

  (四)用好“民主议事”、“一事一议”政策,是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前提。我市从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制约农业生产、影响农民生活最关键的问题入手,采取村民代表提出建设项目,交村民大会形成决议并付诸实施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群众投劳筹资的难题。

  (五)加强督促检查,是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效措施。我市每年开展“禹王”杯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按照年度计划制定“倒计时”施工计划,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检查考核,将检查的情况纳入全年综合目标考核。

  (六)深化改革,是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动力。一是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对小(二)型及以下的水利工程实行了股份合作、租赁、承包、拍卖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其中:实行股份合作2557处、租赁11523 处、承包14157 处、拍卖12962处


。二是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渝府发〔2003〕26号下发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有10余个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市在水源工程建设、取水、供水等水务行业,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并组建了重庆水利水电(集团),履行市级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业主开发,2003年度全市引进项目业主投资逾2亿元。四是积极实施水价改革,适当提高水资源费标准。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对工程水价进行了重新核定。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水资源费标准也进行了大幅度提高。推进了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已有9个区县实现了水源开发、城市供水为一体的水务管理体制。

  三、工作打算

  为切实抓好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市委、市政府于今年9月下旬召开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迅速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到10月底,全市日最高上工人数达 400余万人,累计完成土石方量382143万立方米,累计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1657264万元;共修复水毁水利工程3365处,新增有效灌面399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809万亩,新增节水灌面486万亩;新建微型水利5293口,新增蓄水57678万立方米;加高加固堤防369公里,疏浚河道3809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2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77 平方公里,解决了1178万人饮水困难。同时,为真正改善我市农业农村的综合生产生活条件,筑牢经济社会的发展之基,从现在起到2010年,我市力争基本建成8大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水保障。一是区市县级城市供水保障体系,二是城镇生活水源保护体系,三是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四是基本农田


灌溉保障体系,五是沿江(河)重要城市防洪保安体系,六是沿江(长江、嘉陵江、乌江)、沿路(高等级公路)、沿城四周和沿大中型水库库岸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七是水利和防汛抗旱指挥信息化体系,八是较为完善的地方水法规体系。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路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进一步抓好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农村综合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