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失业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

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失业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实施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在我国,创业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开始实施创业教育工作。目前创业教育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起步晚,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大学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广义上说,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都非常重要。要求高校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提升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面阐述了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即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高等教育应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鉴于创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创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积极倡导创业,专门为创业者、微小企业量身定做了国际化的、标准的社会化创业全程扶持指导体系。

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教育发起最早、程度最高、普及最广的国家。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在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的。其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之前是探索阶段;70-90年代是发展阶段;90年代后美国创业教育进入成熟阶段。

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创新企业管理。在接下来的20年里创业教育没有引起更大关注,这期间美国经济中创业活动并不活跃,创业研究刚刚起步,集中于对创业者人格特质的研究,缺乏对创业过程的认识,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未能完全突破传统的管理教育。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硅谷的兴起和创业环境的改善,创业教育需求大大增加。美国政府决策者认识到小企业是新工作岗位、出口和创新的关键提供者;创业不被认为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创业成为中产阶级和低层阶级累积财富进入主流社会的途径之一;信息技术为企业低成本进入提供了机会。很多大学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开展针对创业者以及创业过程的项目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培训工作在这一阶段也获得快速的发展。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是此阶段创业教育的一个新亮点,体现了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1983年奥斯汀的德州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随后,麻省理工学院等许多大学相继举办这类竞赛,并从中衍生出许多学生自己创办的公司,从中诞生了很多企业。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相应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此期间,创业教育出现了两个关键性的事件:创业教育项目的出现和全国性学术机构的建立。创业教育项目区别于一般意义的创业课程项目的显着特点是多学科的融合。90年代创业教育开始培养创业学方面的工商管理博士,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已经完善。在创业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创业教育的教学突破课堂的局限,创造出一些实践性强的学习方式,如创业计划、学生创办企业、向创业家咨询、计算机模拟创业、与创业者会面、案例分析等。

国外创业教育的特点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加大,把一批大学生逼上创业的道路,但是真正创业成功的却寥寥无几。这与他们缺少创业的意识,同时缺少创业的必要知识和训练不无关系。对比国外创业教育,我们的创业课程还显得过于被动和程式化。国外创业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创业意识与态度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技能的训练及各种因素综合具备的教育。

一是教育观念。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变更,传统产业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失业率较高的国家在制定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时,把创业教育、培养自我就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就业政策来看待。创业培训成为再就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欧盟委员会《1999年就业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培养三种能力,即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要培养自主就业能力,通过开设有关的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增强自我就业能力。

二是教育方式。国外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意识与态度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技能的训练。不少国家创业教育很发达,如美国、法国都有比较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系统;澳大利亚有专门的小企业创业培训中心,他们开发了大量课程和各种媒体的系列教材,有的专家去东欧巡回讲学很有市场;德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小企业教育培训,不但在国内广泛开展,还作为国际合作项目进行智力输出;又如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课程。学校不定期地请来创业成功人士、投资家到学校演讲,鼓励有点子的学生和风险投资公司合作。学校甚至还专门设有专利机构办公室接受学生的申请。同时,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是全面普及贯穿教育全过程。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他们在基础教育中进行的创业教育是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除了开设创业课程外,还按个人的兴趣自行学习某些职业技术技能。到了高中阶段,每人必修10个学分的职业教育课程。美国的媒体报道了美国中小学生的创业活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办的部分企业属于高技术领域,为其日后的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开始实施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超前教育,积极培养未来的经理人。近年来,法国也开展了诸如“在中学里办企业”、“教中学生办企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办企业,而是要在学生继续学业的同时,做好职业选择与就业工作的心理准备,培养他们探索创业的兴趣和能力。

四是重视与发展小企业创业教育。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小企业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小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解决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小企业经营素质,推动整个企业界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增长水平。澳大利亚TAFE的小企业创业教育,不是针对某一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甚至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也不作深刻的研究,而主要是在教学内容上对小企业创业者与经营者本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要求,进行评定、启发和引导,对企业创业与经营知识与技能进行基础教育和综合论述,教育重点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在于能力挖掘和素质教育。

五是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创业体验。求职者就业是自己需要雇主,在就业方面是被动的,创业教育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并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美国的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十分注重学生对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设计商店店面,寻找商店地点,给商店取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等活动,循序渐进,体验创业活动。

六是创业教育渗透每一教学科目。美国创业教育涉及面十分广泛,所有教学科目均体现创业教育思想,因而所有科目的教师均须能够教授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内容。英语教师要能够讲授企业语言或教授通过国际网络与其他国家作生意的方法,历史教师能够将企业家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杰出企业家的事迹,并使学生了解企业家们失败之后获得成功的原因。在商业、市场和教学等学科中,创业教育单元包括商业成本、利润概念、资金流动计划、收入记录、价格结构、税收、市场分析和计算机软件设计等内容,将创业教育内容渗透至每一门教学科目中,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目标。

对我国发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里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学校,理应对创业革命做出积极的、快速的回应,适应创业革命的创业教育应当成为我国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

第一,确立合理的创业教育目标。从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长远角度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的创业教育,其主要着眼点应该是创业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全体学生的就业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提供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培训等。唯如此,教育才能真正承担起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任。另外,这种合理的创业教育目标应该体现在阶段性和系统性两个方面。即,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中小学各阶段的创业教育既有侧重又有延续。比如小学阶段,就要多让小学生听听创业者的经历,使他们从小接受创业者的熏陶;多参观工厂企业等场所,让他们对各行业有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中学阶段,侧重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结合,让学生在获得初步的商业、金融、公司管理等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志向;在帮助中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同时,为他们今后的人生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完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在传统的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入以相关课程有机集成、整体优化的课群建设。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对原有课程结构和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重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课程设置。实施创业教育,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就是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份额,满足学生求职的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

第三,创建创业型师资队伍。在创业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双主体的师从关系。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要真正行使名副其实的主导作用,除了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之外,还应具有特定的、适应创新的创业性素质,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综合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创业教育能力;同时,还应当积极引进人才,争取社会各界的参与,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兼职讲师,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

第四,进行创业指导。成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中心除科研功能外,还负责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等工作,兼有教学功能和其他功能。开展创业组织活动,重视大学生创业体验。在实验教学方面,高校可将若干个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全天候向各专业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第二课堂方面,以社会活动为依托,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重视和发展小企业创业教育,建立完善的企业联系网络。

第五,营造创业教育的氛围和平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高校、风险投资商、社会要形成合力,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现在许多关心中国大学生创业的人都提到一个词语,“大环境”。河这边的人们都知道要去河的那头,并为之不停疾呼,可就是找不着桥在哪儿。社会要提供“桥和船”的支持。这里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政策支持、机会给予、资源共享等。如建立创业教育综合服务网站,网站上可以设立创业教育案例库,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和国际交流:包括组织学术活动、经验交流,与国外的信息交流,了解国外创业教育的动态,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还要加强创业教育所需师资的培训和培养,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第六,优化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创业教育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十分重要。对创业的资金、政策、服务等的有力支持是创业教育的源泉,否则创业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同时创业教育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外联活动、教学活动等方面也必须获得来自政府、企业和企业家个人等各方的支持。政府可以联合银行、高校和企业设置大学生创业基金,对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如银行开设由高校担保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小额贷款,企业提供大学生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所需的技术等。政府应加强和企业、高校的密切合作,加快对大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给予采纳大学生创业成果的企业一定的投资、税率方面的优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也能够推动企业转化大学生创业成果的效率。

第七,搭建高校学生创业平台。高校应把创业家和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校园,积极开展校企联姻,提供学生创业实践的机会,铺设创业桥梁,以便拉近在校学生与成功创业者的距离。创业实践平台突出以创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和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不同于一般的常规课程的教学。它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创业计划竞赛是行之有效的推进创业教育的良好载体。高校应以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营造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创业是解决就业压力的最佳出路。只有创业才能解决就业,没有创业也就没有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