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富民典型事迹

四个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富民典型事迹把智慧和心血奉献给新农村,在广袤绿野上高唱青春之歌,各地的大学生“村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

四个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富民典型事迹
  把智慧和心血奉献给新农村,在广袤绿野上高唱青春之歌,各地的大学生“村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其中,引人注目的,当属选择创业富民的那群佼佼者。
  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要在农村从小到大,甚至从无到有地创出一番事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可能找到了合适的项目,却卡在了资金和土地问题上;可能工作量繁重,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可能眼看要收获的农作物,却被一场极端天气折腾得折损大半;可能为村民着想推广新技术,却被人误解……选择创业,就是选择与挑战同行。坚韧的毅力、灵活的头脑、充裕的资金、良好的人脉都是创业富民最终成功的必要条件。本期刊发江苏省泗阳县众兴镇东风村党支部书记刘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余坪镇白果村主任助理刘希宇、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大王庄二村党支部副书记胡涛、江苏省新沂市唐店镇双山村党总支书记王明等4位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典型事迹,这些年轻人用令人敬佩的勇气和智慧,把基层之路走出了别样的精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学生“村官”榜样!
  刘明:多样化创业回报家乡
  刘明,2008年毕业于盐城师范学院,现任江苏省泗阳县众兴镇东风村党支部书记兼绿领庄园党支部书记。
  刘明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境贫寒,父亲早逝,靠着村里乡亲的帮助才完成大学学业。毕业后,刘明带着回报父老乡亲的感恩情愫,放弃城里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坚定地选择做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村任职后,刘明深入村组,走家串户,了解村情。当看到生活困难的农民群众、暑假只能在家玩泥巴的留守儿童,他认识到致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村里实际,他提出发展来料生产、来件装配、来样订做的思路。开始大家都不理解,甚至对他说:“小伙子,分到我们这样的穷村,你运气不好,发家致富谁都想,但不要想得太简单了。”刘明决定先做给农民看,再带着农民干。
  创业难,对于初出茅庐的刘明,更是难上加难!但宿迁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大潮和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他备受鼓舞。经过多方联系,刘明得知在外打工多年的谢友津有回乡创业打算,就3次去上海和谢友津协商。对方终于成了刘明的合作伙伴,两人共同创办了永鑫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刘明拿出自己参加学校科研项目和勤工俭学攒下的所有积蓄,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部分,在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凑齐3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厂房租赁、设备购买、员工招聘等工作。2008年10月,公司正式投产运营,拥有电动缝纫机50台,年生产各类帐篷50万顶,全部销往欧美国家,吸纳68名村里留守妇女在公司就业。2009年初,公司又新增环保购物袋和汽车帐篷两条生产线,有效地缓解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并被评为宿迁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点。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今年,公司已到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自己的厂房,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
  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刘明又萌生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想法。在宿迁市问鼎创业金点子电视大赛和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项目大赛上,刘明的《绿领庄园有机农业项目》两度夺冠。庄园规划面积150亩,总投资200万元,注册成立绿领庄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绿领”农产品商标,建有4000平方米的办公室、养殖等基础设施,由大棚蔬菜种植、家畜养殖、水产养殖等五大功能区构成,利用家畜粪便发酵为种植区提供有机肥料,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市场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去年下半年以来,庄园按照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点、高效农业示范区、带领群众致富示范项目和全县大学生“村官”创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定位,全面启动了二期工程建设。新建3栋日光温室大棚和2栋连栋薄膜温室,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育苗基地,进行工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对水产养殖区进行全面整治,推广养殖附加值较高的水产品种,并建设3个亲水平台,用于休闲垂钓;新建1个集散中心和1个电子大屏幕,用于整个蔬菜基地产品的销售流通,为基地农户提供天气预报、各大城市蔬菜价格等信息服务。县委组织部还按照“二次分配、分类培养” 的办法,按照向产业项目集中、让专业产业相对应的原则,从全县调整4名动物医学、水产、园艺、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加盟绿领庄园,壮大团队力量。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两年多来,刘明几乎每天都是5点起床,吃住在工地,监督工程质量、买苗、育种、喂猪……野猪进园后,每天夜里刘明都要起床观察野猪的状况,野猪吃食了就在旁边给它们挠耳朵,野猪产崽了就搭张床睡在小猪旁边。随着庄园的快速发展,刘明人变黑了,变瘦了,但信心却更加坚定。去年12月,国内500强企业——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考察绿领庄园,当即表示无偿资助24万元,并将绿领庄园作为雨润集团与宿迁市共建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助推绿领庄园做大做强。
  刘明在创业中付出的辛劳得到了党员群众的认可。去年上半年,他被东风村全体党员干部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兼绿领庄园党支部书记,今年初又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群众的信任、组织的期望让刘明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通讯员 泗 组)
  刘希宇:打造蔬菜专业村
  刘希宇,来自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2008年9月选聘为大学生村干部,现担任洪雅县余坪镇白果村主任助理。
  到村任职的第一天,刘希宇就在心中立下了誓言:要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服务。她每天挨家挨户走访群众,用了大量时间为孤寡老人、贫困户、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渐渐地,刘希宇意识到,只是为群众做点服务工作还不行,关键要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走访中她发现,村民们都有致富增收的愿望,但也普遍怕担风险,对发展新的产业顾虑重重。
  创业从何处着手呢?通过多方调查,刘希宇了解到余坪镇群众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规模小、技术低、效益差。她用一段时间详细调查了周边市场环境,逐步萌生了规模化发展大棚蔬菜的想法。但她的想法遭到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极力反对,很多村民也不同意把地租给她,怕她付不起土地租金,更怕她创业失败耽误一季生产。抱着一线希望,刘希宇去找了余坪镇党委领导,没想到镇领导对她的创业设想大加赞赏,并亲自上门做通了她父母的思想工作,承诺在创业过程中给她最大帮助,让她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遭遇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初步估算,建一个规模5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一次性投资至少要15万元。这对刘希宇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正在她急得团团转时,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领导知道了她面临的困境,主动出面为她协调贷款。当手捧着一笔笔来之不易的钱时,刘希宇泣不成声,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刘希宇用 4万元在村里一次性租下了40亩土地,后来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00亩。2009年3月,寒潮肆虐,100亩刚出土的豇豆苗几乎全部冻坏。她束手无策,寝食难安。这时,县委组织部领导带着农技专家走进了她的蔬菜基地。专家肯定地告诉她:“豇豆苗还有救!”在专家指导下,刘希宇采取覆膜保苗等补救措施,寒潮过后,她的豇豆苗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当然活过来的,还有她那近乎绝望的心。
  难题接踵而来。正当豇豆结荚的时候,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连续干旱,如不及时浇水,100亩豇豆就会全被烤焦。刘希宇和基地上务工的村民连续3天3夜分三班轮换不停地浇水,村民休息她却不能休息。连日来,刘希宇的脸被烈日灼伤蜕皮,手上长满血泡。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好,肩被扁担压得青一块红一块。万幸的是,3天后降雨了,豆苗保住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2009年第一季豇豆产量达30多万斤,产值25万元;第二季无筋豆、黄瓜上市,产量18万斤,产值16万元,全年盈利5万元。村里的农民群众纷纷对刘希宇刮目相看,曾经反对她的同学、朋友,同事也对她信服了。她成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榜样和小有名气的“名人”。
  个人创业犹如播下星星之火,最终目的还要实现星火燎原。在创业的过程中,刘希宇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没有忘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创业初衷。她一有时间就走家串户,讲技术、送种子,引导大家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村民们看到了她蔬菜种植的前景,纷纷要她教他们种植蔬菜。
  在镇、村领导的支持下,刘希宇以蔬菜基地为中心,申请成立了“洪雅县金宇蔬菜专业合作社”,推进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打造“蔬菜专业村”。合作社吸纳全村 60多户蔬菜户为成员,统一为他们购买优良的种子,提供豇豆、黄瓜等蔬菜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每周开展技术推广培训,让他们学习到最环保、最有效的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时为他们提供销售信息,确定最可靠的销售渠道。在刘希宇的示范带动和合作社有效运转下,全村300多户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2009 年,全村新增蔬菜种植面积700多亩,总面积达2000多亩。
  回顾自己的工作和创业经历,刘希宇深深感到,如果没有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这一好的政策,没有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没有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她的梦想不会变成现实。担任大学生村干部以来,大家都说刘希宇皮肤变黑了,人也没以前漂亮了。其实,哪一个花季少女不想有青春的浪漫和美丽的容颜?但刘希宇无怨无悔!她说:“如果让我再对人生作一次选择,我依然会选择这个平凡而光荣的称呼:大学生村干部!”(通讯员 洪 组)
  胡涛:小土豆种出大名堂
  胡涛是山东滕州人,2008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同年9月来到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大王庄二村当起了“村官”。刚到村任职时,尽管村民们对他这位“外乡人” 十分友好热情,但对他的“治村”能力多少有些怀疑。胡涛想,要给村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
  胡涛开始挨家挨户“串门”,并经常在田间地头与党员、群众席地而坐、促膝交谈。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他发现村里仍然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村民增收步伐缓慢,村民渴望致富,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路子。这时候,胡涛脑子冒出了一个念头:老家有种植大棚土豆的传统,投入少、产量高、上市早,经济效益很不错,能不能把老家的土豆引到村里来种呢?这个想法得到了村支部书记马永志的支持。
  胡涛马上行动起来。为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他一家一家的跑、一户一户地说,掰着指头给村民分析优势、算经济账,但几天下来,多数村民不为所动,只有几户村民将信将疑。在村支部书记的支持下,胡涛带着这几户村民到家乡滕州现场参观,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回来后,孟东国等3户村民坚定了信心,愿意带头试种。正在大家为缺乏启动资金发愁时,临沂市组织实施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农户科技致富工程,分给苍山县5000万元的农信社低息贷款,并对大学生“村官”所帮扶农户2.5万元以内贷款实行财政贴息。胡涛在第一时间为孟东国等3家试种户每户申请了2.5万元优惠贷款。
  有了资金后,胡涛带着农户从老家滕州购进了1300斤“荷兰15”土豆种开始试种。由于大棚土豆种植需要专门的镢头和铁耙,在苍山买不到这种工具,他就连夜回家取。种植过程中,整地、浇水、施肥、催芽,每样农活他都与农户一起干,不懂的地方,就通过电话请教父母和老家的熟人。那段时间,他天天蹲在地头。观察土豆生长情况,时刻注意天气变化,成了农户的“技术指导员”和“天气预报员”。在土豆疫病多发的关键时期,胡涛在工地打工的父亲不慎摔成重伤。在医院陪护了一天后,他就含泪告别父亲,踏上了回村的路。
  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3户试种的土豆喜获丰收,亩产4000多斤,每斤卖到1.8元,每亩地纯收入达到5000元。土豆试种取得成功,很多农户主动找到胡涛,希望帮助他们搞好土豆种植。为帮助更多的农户尽快富起来,2009年夏天,在乡镇党委、村“两委”的支持下,他积极协调流转土地100多亩,筹资12万元架设灌溉用电线路 1763米,打宽口机井4眼,修建生产路2000余米,疏通排水沟渠3700余米,创建了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园,在种植土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了大棚辣椒、芹菜等蔬菜品种。目前,共有48家农户到示范园中发展蔬菜种植,户均年增收达到2万元以上。
  在真心服务群众中,胡涛锻炼了本领、提高了能力,更收获了任职村干部群众的信赖和上级组织的认可。2009年“七一”前夕,他代表临沂市2000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山东省庆祝建党88周年”座谈会,10月通过公开考选成为村党支部副书记。(通讯员 苍 组)
  王明:敏锐捕捉农家新商机
  王明,江苏省新沂市唐店镇双山村党总支书记、大明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新沂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负责人,他以个人创业带动群众兴建新产业、致富群众,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新农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的责任与担当。
  2007年7月,从淮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的王明来到了唐店镇双山村任职,他反复告诫自己,要带着眼睛看,带着耳朵听。正是玉米的收获期,许多村民忙着在田间收割玉米,王明干脆把调研走访工作“搬”到田间地头,一边帮村民收割,一边叙家常。看着这个满腔热情、动作娴熟的小伙子,村民们从最初的怀疑渐渐转变为信任。
  为寻找富民强村之路,王明确立了“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的目标,坚持先学一步、先行一步。2008年初,他争取村“两委”支持,牵头创建了面积100多亩的“新沂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首批投入120万元建造种植温室大棚60个。他不仅把自己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村民,而且把自己建造的温室大棚以低价承包给53户农民。半年后果蔬丰收,卖上了好价钱,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大学生“ 村官”创业示范园毗邻马陵山旅游风景区,王明适时推出“生态观光采摘农家乐”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王明组建了“大明果蔬专业合作社”。他亲自起草合作社章程,从合作社组建、基本设施建设、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经营服务、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规范,团结村民共同闯市场,保障了村民的利益。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双山村2008年发展露天草莓610亩、草莓温室大棚208栋,全村仅此一项就增收26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收700多元。
  王明敏锐地发现,鲜切花市场需求大、供应小,利润空间比果蔬更大。凭着刻苦钻研和勤奋拼搏,他在实践中掌握了花卉种植技术。2009年4月,依托扩建后的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他联合村民投资350万元建起了80栋鲜切花温室大棚,种植神马白菊、幽香白菊、桂州黄菊、扶郎、玫瑰等。这些花卉当年8月上市,不但上海、南京、青岛等地客户纷纷前来签订购销合同,还吸引了韩国和日本的客商。王明为这些鲜切花注册了“帝品”商标,获得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去年亩均实现产值4万元,惠及村民100多户。
  “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正是凭着执著的追求,王明赢得了双山村党员群众的支持。去年8月,他走上了村党总支书记岗位,在更高起点上规划双山村的未来:全村两年内新增大棚300栋,力争实现“一户一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建立“双山村生态农业基地”和“党员科技示范园”,采取“基地+农户”模式运作;建立“双山果蔬网”,实现网上订苗、网上销售;引进外资投建“蔬菜瓜果加工厂”,拓展工业化发展农业之路。
  2008年初,新沂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全面铺开。王明主动承担起唐店镇和双山村远教管理员的工作。他创造性地实施“三轮培训法”,使全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迈进全市前列。
  王明还自己动手,建立了双山村经济信息库,为群众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并邀请镇农业、畜牧、林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培训。远程教育更新了双山村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改变了“靠山吃山”的传统模式,走出了多渠道发展村级经济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