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刘树仁
 
  世纪之交,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创新教育已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它的提出不仅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知识经济崛起的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呼唤。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创新教育无论与传统教育、现存教育、应试教育比较,还是与索质教育比较,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从价值观取向上审视,传统教育坚持的是"以追求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其历史价值的 昨天 教育价值观"。它往往通过规范有序的流水线铸造出能够完整地继承和内化前人所创造的既有的文明成果,以此作为立身于现存世界之基础手段和工具的受教育者。但是他们与前人并无人文本质上的根本差异,很难被确认为具有崭新人文本质的"新人"。可以说以"昨天"价值观为根本取向的传统教育,只是在发挥着一种"复制"前人的功能,并无深刻的、内涵独特的创新意义可言。创新教育坚持的是"以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 明天 教育价值观",即是摒弃了传统教育机械的、单向的"适应论"而走向了"超越论"。它通过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殊流程,"创造"出不以"重复过去"为己任,而是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他们不但能以批判的精神继承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从容自如地适应现存世界,而且能够以强大的创造才能主动积极地丰富、发展和超越历史和现实,从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因此我们说,创新教育就是以这种对既有文明高度的伟大超越作为自身最高价值追求的超越式教育。

  二、相对于现存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我国的现存教育,是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教育。在当


时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实行的是统一领导、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统一分配、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方式的体制。一统化的教育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固定的教学模式、死板的管理方式,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培养出的学生往往能力低、创造力差、个性风采欠缺。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知识经济日益崛起的条件下,要求教育从现代社会高度,培养具有开拓创新型的人才。教育对人的发展从而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基本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培养出主体性强的人,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回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的创新教育,必须重新调整现存教育目标,即为社会培养既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又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竞争和合作精神,以及随机应变、办事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人才。与因袭于计划经济的教育比较,创新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把个体的地位、潜能、利益、发展置于核心地位,高扬人的主体性,其职能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创新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三、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教育应试教育并不是指现存教育,而是对现存教育弊端的集中概括。它的最大危害就是变相"奴化"学生的人格。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学生只是分数和书本的奴隶,个性很难充分舒展,思维不能健康发展,导致思想依附,灵魂萎缩,那种唯师是从、唯书是从、分数至上、智育第一,已经成为普遍性的精神现象。而创新教育注重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方面注重德、智、体、美、劳诸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有机渗透,培养其崇高坚定的人生信念、坚韧不拔的奋斗志向、纯洁优秀的道德品质、超凡脱俗的审美理想、宽广渊博的文化素养和敏捷灵巧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从事未来创造工作所必备的独特精神品质,如坚持探索、不随大流的独立人格,标新立异、破除陈规的批判精神,不拘陈见、富于变通的


灵活态度、搏采众长、吸纳百川而又独树一帜的宽广胸襟等。

  四、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现代思想、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表述形式。它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来说,创造教育则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因为创新教育所培养的素质不是一般的素质,而是创造素质。创造是人类本质的最高体现。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为根本宗旨的创新教育,既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教育,也是当前正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最高形态的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