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的培育法——训练方法

创新作文的培育法——训练方法创新作文是一种心智活动,是很复杂很讲技法的活动。目前,对此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因素:一是“新概念作文

创新作文的培育法——训练方法
  创新作文是一种心智活动,是很复杂很讲技法的活动。目前,对此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因素:一是“新概念作文大赛”,二是“文体不限”的高考话题作文的命题。中学生对新事物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求甚解,甚至曲解,以致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新概念作文 ”使他们学会了标新立异,求新出奇,而抛弃了严格的基础训练;“文体不限”的高考话题作文教会了他们不详审题,随心所欲下笔即写的“迷宗拳”式的非驴非马的作文。当然这是命题者始料不及的,也是作文教学指导者引导不力的结果,但是的确对学生形成危害,需加以及时校正。
  “新概念作文”、“文体不限”的高考话题作文,它的初衷也是引导学生创新作文,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体验生活感受,是非常好的,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新的理念,新的思考。但是,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贯彻这种新理念写出创新作文呢?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在慢慢地作着尝试实践。总认为作文还是要按部就班系统细致地进行训练,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从遣词造句到修辞润色,从观点材料到论证说理,从设置悬念到瞻前顾后,从凤头猪肚到有力的豹尾,从记叙文到议论文,从说明文到应用文等等,都得扎实有序地进行训练。要有全局眼光,整体思维;要目光远大,着眼未来;不要为了高考而作文,那种急功近利的作文指导最终不会取得好成绩。
  对于创新作文,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因道习文,人的思想情感主导一切,这也是和先做人后作文是相一致的。但是我们也不排斥写作技巧方面的传授。技巧,包括章法和语言,它们是思想的载体,舍此将何以“载道”?元好问有云:“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绣出的鸳鸯你尽管看,可绣出鸳鸯的金针却是秘而不宣的。这分明是“授人以鱼”而不“授人以渔”。笔者以为,在作文(语文)教学中,情况就不是这样的了,要将“鱼”示人,更要将“渔”示人,拿出能绣得使鸳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悠然游水的金针交给学生。
  要将“鱼”示人,更要将“渔”示人,其教学思路是示之以例,授之以法,练之以趣。学生作文思维发展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表现为:积累——模仿——借鉴——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创造都始于模仿,这种模仿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种智能型的模仿,是“始于学步,终于创新”。因而示之以例尤为重要,它是学生眼前的模本。提供学生一则精当的例文,引导他们品其精要,得其诀窍,模其形仿其神,新的创作幼芽也许就此生长。其次,授之以法。作文有法,有一定之法,也有无定之法。对于初学写作者必先学一定之法,知其常格然后通其变,即先入格尔后破格,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再次,要练之以趣。平常学生作文皆以其苦而畏惧之,怠惰之,真正苦差使也。要改变这种状况,创新作文教学就得注重一个“趣”字,变苦为乐,变怕为爱,让情趣来牵手,欢乐来引路。要优化作文课堂结构,设计诸多产生情趣的环节,激励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的创新思维,挖掘其潜在的感知能量。如此,意方可由之立,理方可由之明,情方可由之动,辞方可由之发,精妙好词方可由之成矣。
  只有平时训练有素,高考之中才可有上乘的表现。2001年高考中能够脱颖而出的那些好作文,除了内容新颖、思维深刻敏捷以外,更多的是形式独特、别具一格的文章。如有的考生用求证数学题的形式,有的用实验报告的形式,有的用医生的处方,有的用化学方程式,还有的用电视节目的形式,甚至用拍卖的办法等等,这些别出心裁的作文内容和形式都给人带来了清新,使阅卷者赏心悦目从而得到了高分,这些创新意识和能力必是得益于他们平时扎实有效的训练。
  当然创新作文要创出新意来,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尚需师生从作文的根本——做人入手,深入社会,关注生活,求真务实,切实体验;循着作文规律,读写兼用,循序渐进,一招一式,荷枪实弹;不虚拟,不掺假,不做情,不忸怩;不花拳绣腿,不哗众取宠。总之,创新作文只有一句话,那便是: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作文。舍此当无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