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乃转型必由之路

创意经济乃转型必由之路
促进创意经济发展,是近年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拓展的领域,但成效未见明显。不久前,有政府智囊之誉的智经研究中心,发表了一份‘创意之都在香港’的建议报告,列出多项具创见性的建议,希望香港能保留地区特色,推介香港品牌,培育创意人才,注入文化元素。实践证明,在未来香港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创意经济将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工商界期待政府能增强危机意识,加快培育人才,尽快让香港传统制造业转向高新创意工业,实现香港经济的转型目标。

香港创意经济滞后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内地传统产业的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企业的关停并转趋频,对港资企业构成很大压力。加快港企产业转型,早已是业界的共识,但如何才能顺利完成,政府及业界未见有一致的时间表。而创意工业作为商界实施转型的突破口,近年也没有明显的起色。

有关资料显示,创意经济在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已从三年前的不足2%,急剧上升至7%,且年年正以10%的速度增长。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程度甚高的城市,如果不能在创意工业方面发展起来,将会失去产业转型的有利条件。

香港地处亚太中心地区,背靠中国经济腹地,面向广阔的亚洲市场,本具独特的区位优势,但在创意产业方面的世界排名,却相当落后。据国际组织公布的最新全球城市品牌指标显示,在统计的世界六十个城市中,香港仅排名第三十七位,不仅被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化城市大幅抛离,更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内地城市。香港未来如何增大推介本地品牌的力度,十分重要。

智经研究中心建议特区政府成立中央推广机构,组成官商民三方合作的推介体系,由政府、公营机构、商界及民间团体共同致力向国际社会推介香港品牌,是极具建设性的意见。

加快注入文化元素

香港商界为配合经济转型的需要,近年不断请求政府支持创意工业发展。政府近年也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拨款建立创意基金,以及协助引进内地及海外的创意人才等。

要推


进香港经济转型,靠商界的力量还不够,须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智经研究中心的建议提出活化城市空间,突出地区特色,是完全可行的。事实上,香港虽然寸金尺土、地方狭小,但不少地区都具文化特色,确有发展潜质。香港经贸商会多年前已向特首提出利用市区内的空置工业大厦发展为小商品展销交易中心,吸引内地民企产品来港设点,以拓展香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未来香港在这方面尚应努力。

现时,香港商界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存在明显的人才及研究力量的不足。智经研究中心提出鼓励商界同研究机构合作,以委托项目形式为行业服务是可行的。香港政府应向大学增加拨款,指导香港高校引入商界的市场导向性研究,特别是加强在创意产品、创意工序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才能推动在港工商业向本土文化、跨媒体及设计等具创意性的产业转型。

近年本港地产市道畅旺,不少发展商愿斥重资投地建楼。地产项目较易体现地方特色,香港政府应该通过规划调整,鼓励地产项目注入文化元素。未来政府将陆续开展大型基建工程,这也是为香港打造‘创意之都’的良好机遇。

人才培育至为关键

要发展创意产业和加快经济转型,如何找到足够的人才是一大难题。近年来,特区政府已经意识到香港人才短缺的隐忧,加快修订移民政策,不断吸纳内地的精英来港发展。特首近期在施政报告中,更提出容许来港升读大学的内地学生兼职工作,毕业后也可留港工作,希望能以此吸纳更多的人才。然而,人才短缺问题仍然存在。

智经研究中心提出在香港成立创意研究中心,以数码港为基地,把它转化为全港性的文化、培训、教育中心,邀请各国高水平的创意学院和教育机构进驻,提供多元化的课程,为业界注入最新的文化创意元素,是可取的。

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表明,人才的竞争最为突出,世界各国都重新检讨人才策略,注重培育一代新人。香港创意人才的培养,关乎整体产业的转型,急待政府支持。智经中心的建议侧重于现职人员的培训,是符合业界实际情况的。为此,商界希望同政府、教育界,以及世界各地的创意机构合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面推进创意人才的培训工作。特区政府近年已开始注意到人才问题,但对其迫切性、严峻性缺乏认识。商界期待政府有关部门能根据智经研究中心的意见,尽快部署。